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有对政府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实践中也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服务型政府”。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民众接受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二者都承担了“委托-代理”的双重角色,不论是谁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机构作为一级代理人和二级委托人,都要对其结果负责。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重点在于从根本上研究政府行政及公共服务体制的形成过程、本质特征,研究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层政府发挥着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但有些基层政府存在着同社会组织合作意识淡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低下;供给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建议基层政府应更新服务观念、高度重视公众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多元监管体系,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基层政府公信力,实现治理过程中和社会组织,农村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有效衔接,逐步建立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均等化是实现公平目标的重要制度设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收入分配体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手段。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的措施很多,近年来,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与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路径。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购买项目选择、市场准入、服务监督及组织治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路径及政策建议如下:建立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孵化机制;完善购买项目选择机制;规范购买方式;建立购买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与制度约束机制;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监督与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的视角阐释了新公共服务的内核,论述了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应该借鉴新公共服务,从转变行政理念,推进政府职能重构和行政方式的转变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程蓼  陆宁 《企业导报》2014,(17):103-104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提供的,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要的公共活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将原来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方式,交给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完成,根据择定者或者中标者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1]从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发展入手,总结其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政府责任模糊、购买程序不规范、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缺失、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提出观念转变、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公民素质、建立绩效评估四方协同推进的解决对策,以期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供需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的不对称和治理主体的单一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大数据时代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的开放共享可以实现不同社会治理主体之间原始数据的交换共享.本文在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科学的分析供需结构的差异,通过强化对数据共享这一趋势的认识,对如何识别公众的需求、 如何实现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治理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强化公共服务、提高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公开透明、突出以人为本特征的新型政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制度上的突破,进行政府转型,将强政府变成小政府,是摆在国人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审计人才队伍培养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政府审计人才的业务能力、信息化能力和独立性等都有了更高要求。面对政府审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职业培训、制度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中国公用事业30年的改革历程,本文发现中国公用事业仍存在区域内垄断经营、生产成本高、服务意识淡漠、规制目标偏离等问题。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公民权、强调公共利益、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中国公用事业规制应从新公共服务演进为新规制治理:引入第三方形成金字塔形规制框架,鼓励公用事业提升服务意识实现自我规制为主、合约规制为辅、命令控制规制为最后手段的规制治理新格局;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实行上级政府为PPP合约背书以提高公用事业合约履约规范性,保证作为履约方的地方政府履行合约;以市场多样化思维转变传统政府地位,政府不再负责提供服务,应转为提供高质量的平台以促进公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事业单位改革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起新的公共服务体制,是我国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后,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长期努力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公共服务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按照本国自身的政治决策程序,基于各种原因(效率、公平、历史传统、公众意愿、国家长远利益等)而决定由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为整个社会和公民个人提供的所有服务。从国际范围来看,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前苏联及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公共管理范畴延伸到国际范畴,构建了从公共管理到国际公共管理的逻辑框架;论述了作为全球化时代国际公共管理方式的全球治理模式;剖析了作为全球治理过程中最主要参与者的国际组织的内涵、分类及其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文后还剖析了作为国际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全球治理活动案例。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以往通过政府直接设立事业单位的方式来保障供给,形式单一且效率较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方式,是中国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方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倒逼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构建同事业单位改革新阶段相适应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任务。本文研究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中各个参与主体的资格、职责、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关系、如何培育合格的参与主体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3,(11):154-155
传统理论将国内公共品的供给机制分为市场供给、政府供给和自愿供给三种。现有的全球公共品供给的分析基本上是沿传统的国内公共品供给理论展开的,但这种推演却因全球公共品与国内公共品间的些许差异而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全球公共品供给呈现新的特征,即特定条件下的市场供给和很多情况下的自愿供给。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36):228-230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传播介质的成熟催生了网络社区,而网络的虚拟与现实的双重性质为网民搭建了形成共识并产生公共舆论的平台,进而影响公共政策与政治过程,网络公共空间逐渐发展成为哈贝马斯视域的公共领域。一方面,这一公共领域是理想型的,具备了匿名性、自主性以及参与性的优势,另一方面,又成为语言霸权、信息鸿沟,甚至是权力复归的温床。从意识形态的功能性,通过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成为网络公共领域的哈贝马斯视域构建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nactment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in public servic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the nature of professional/managerial subjectivities promoted within the NPM discours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ale and female professionals/managers. The article has two aims. First, taking a gender ing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it explores the gendered meanings of NPM and the promotion of new professional/managerial subjectivities. Second, focusing on gender in organizations, the article then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nactment of NPM for male and female professionals/managers.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complex, manifold and fluid nature of both the meanings ascribed to NPM and individual responses. It is argued that a gender lens offers a more nuanced and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NPM enact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or public service professionals/manager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标准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世界性的重要议题。文章阐述了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标准的概念和定义,探讨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态势、公共服务标准的特点及基本内容、国外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organizational logics as a meso‐level construct that lies between institutional theory's field‐level logics and the sense‐making activities of individual agents in organizations. We argue that an institutional logic can be operationalized empirically using the concept of a discourse – that is, a coherent symbolic system articulating what constitutes legitimat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duct in, around, and by organizations. An organization may, moreover, be simultaneously exposed to several institutional logics that make up its broader ideational environment. Taking these three observations together enables us to consider an organizational logic as a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localized configuration of diverse discourses. We go on to show how organizational logics were transformed in the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etween 1953 and 1999 by examining the changing discourses that appeared in the Corporation's annual reports. We argue that these discourses were modified through three main forms of discursive agency: (1) undertaking acts of ironic accommodation between competing discourses; (2) building chains of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potentially contradictory discourses; and (3) reconciling new and old discourses through pragmatic acts of ‘bricolage’. We found that, using these forms of discursive agency, a powerful coalition of actors was able to transform the dominant organizational logic of the ABC from one where the Corporation's initial mission was to serve national interests through public service to one that was ultimately focused on participating in a globalized media market. Finally, we note that discursive resources could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resistance by less powerful agents, although further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exactly how more powerful and less powerful agents interact arou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rganizational logic.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模型的公共服务治理系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借鉴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反应(Response)模型对公共服务治理进行系统性研究,认为在压力层面,不同公共服务治理模式会产生不同服务绩效.在状态层面,需要建立绩效公式,从效率、回应性和公平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对该公式进行拆解,可知绩效改善来源于技术效率和公众满意度的提高.在反应层面,认为存在两种改革路径:一种是以提高技术效率为目标;另一种是以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公众满意度为目的,即改革为公有私营模式,成立公有有限公司,避免公共服务治理简单回到政府直接管制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