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比斯特指出:“处于伟大上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造力……”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2.
李震 《魅力中国》2011,(10):184-184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相似文献   

3.
方汀 《魅力中国》2010,(17):272-272
《课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确保使每一位学生能受益。教学目标的改变使教学更着重于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发学习的主体。就能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于冬冬 《魅力中国》2013,(28):220-220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关于课堂的有效性,记得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余教授进一步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发学习的主体。就能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袁俊莲 《魅力中国》2010,(14):206-20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欧永 《魅力中国》2013,(28):240-241
艺术性教学会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进创造意识,尽力享受美的情感,自觉地使一般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变紧张为轻松,使动机、兴趣、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得以自然开发.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口语课所悟     
王荣 《魅力中国》2013,(11):129-129
英语足一种语言,首先应做到开口说,有积极性,主动性的参与,才能使语言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使学生从枯燥的记,背中找到乐趣,主动地学,快乐地学。如今提倡开放式英语教学,它是素质教育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由课内向课外辐射的英语教与学方式。在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不再受“书本中心”的束缚,而是知识,智能与创造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教学活动本身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杨少晨 《魅力中国》2013,(10):254-254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块内容。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所以成为很多老师、家长、学生心中的一块心病。有一些老师作文课安排很少,有一些教师想上却不清楚从何处着手,而学生更是很茫然,有些同学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老感觉写不出,也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归结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智敏 《中国西部》2012,(30):92-93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我一直特别重视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合作解疑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王燕 《东宇经纬》2000,(4):20-21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意注意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中占主导地位。小学生在上课时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的现象,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障碍。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断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而完成教学任务呢?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翁静 《魅力中国》2013,(22):143-143
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当今时代,小学教育正着实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许孙瑞 《魅力中国》2013,(16):163-163
情境的创设是学生习得语言的最好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要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体验语言知识,实现在新的情境中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6.
马桂霞 《发展》2006,(5):79-7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讨厌个别差学生,但当和学生贴近后,有了心灵的沟通,情感也就随之改变了。名教育家斯普郎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是未找到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17.
张冬梅 《魅力中国》2010,(4):148-148
“说”的能力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的能力之一。而现在中学生“说”的能力很不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林彩红 《魅力中国》2010,(33):342-342
毕业十年,工作十年,面对目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我可以这样形容我们现在的状况:“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最终的结果是:“高耗低效”。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在下面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课堂充实,教师也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恰恰是低效教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张冬梅 《魅力中国》2010,(2):148-148
“说”的能力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的能力之一。而现在中学生“说”的能力很不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指向。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切入,进行深入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要进行科学评价.确立多元的教学评价观,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