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淑轲 《魅力中国》2014,(23):101-101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戏曲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表演艺术的范畴内,戏曲表演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主要以唱、念、做、打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唱,指传声、传情的歌唱;念,指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念白;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这四种表演手段,根据它们的异同,可分为由唱、念互为补充构成戏曲表演的音乐语汇,和由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戏曲表演的舞蹈语汇。在戏曲表演中音乐词汇、舞蹈词汇都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出人、出戏、出情服务。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手段,也是它的特殊语汇,它们的结合,构成戏曲表演形式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戏曲现代戏所赖以生存的,不是艺术优势,而是题材优势。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其优势无可取代。然而,至今我们的戏曲现代戏仍然在探索、在实验,从理论到实践,从创作观念到艺术技巧等,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戏曲现代戏所赖以生存的,不是艺术优势,而是题材优势.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其优势无可取代.然而,至今我们的戏曲现代戏仍然在探索、在实验,从理论到实践,从创作观念到艺术技巧等,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杭霓 《东北之窗》2010,(4):112-113
管理故事:巾帼以“诚”待须眉 女企业家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我们会把做母亲和持家的技能用于职业角色上,从而更具包容性: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期待合作而不是敌对;我们对员工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设法控制或显示权威,而是努力去教育、指导、说服和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应该这样去认识: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国策,是国家战略。为什么要把新农村建设提高到国策,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  相似文献   

6.
胡东歌 《魅力中国》2014,(4):127-127
戏曲,是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门类艺术,它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一台戏曲艺术都不是独立成篇的。要想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必须有诸如舞美等因素的融入,才能使作品更加绚丽多彩。舞美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剧情服务的,是戏曲舞台上“美”的技术展现。所以舞美作品要具有观赏性。舞美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它不单单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要根据剧情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培 《魅力中国》2013,(16):82-82
戏谚云:“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曲演绎人生,扮演春秋,全方位地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以及理想、愿望和追求,构成一部生动形象的画卷。在戏曲写意化、虚拟化、象征化的艺术氛围里,和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表现手段中,蕴含着朴实的审美原理,闪耀着不同时代的风采,集中、鲜明地体现了东方艺术的风范和人们的审美特色。戏曲表演艺术,不是“生活”,而是“扮演”。这种提法并非是大逆不道的。因为这里所说的“生活”,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作为文艺创作源泉的现实社会生活。这个论题里的“生活”是专指戏剧演员的一种舞台创作状态,一种演员与角色、演员与观众的联系状态,就是说,演员要生活在舞台上,生活在角色中,达到“忘我”,从而能够在舞台上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去下意识地行动。  相似文献   

8.
戏曲音乐是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戏剧,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一定历史的、传统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唐晔 《沪港经济》2010,(3):60-61
舂天,不是季节,而足内心;生命,不是瓤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足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水恒……在这个春风沉醉的时刻,让我们体味一番企业家们对春天的不同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是我国几千年文明所蕴生出来的产物,从它的发展到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戏曲以它那独具魅力的演出形式一直深受观众们所喜爱。最能显示艺术家功力、最能显示戏曲光彩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戏曲特有的假定性在舞台上出神人化的运用。与话剧侧重写实和再现、极力掩盖艺术的假定性不同,戏曲毫不掩盖艺术的假定性,认为演戏是对生活艺术表现,不是对生活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1.
张玲平 《魅力中国》2010,(22):58-58
化妆造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形象设计的科学,它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戏曲舞台化妆是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戏曲舞台上.程式无所不在,唱念做打、人物造型、服装和道具以及布景,乃至角色行当都是程式化的,没有程式就没有中国的戏曲。戏曲的形式美的总体要求为“比例对称”、  相似文献   

12.
王文元 《魅力中国》2014,(12):72-72
在戏曲演员舞台艺术表演的天地里,演员的艺术修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今伟大改革的时代,作为一名青年戏曲演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就像习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勇于承担起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戏曲演员,我们更有责任去承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那就要求我们重视文化艺术的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具有极大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以演出宣传的方式来发扬戏曲文化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艾芳 《魅力中国》2013,(26):110-110
戏曲表演中不仅仅存在正派人物,还存在反派人物。反派人物是戏曲中矛盾的载体。探讨戏曲表演中反派人物的艺术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反派人物。本文从反派人物的审美价值出发,探讨了反派人物的审美意义以及反派人物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4.
孙树森 《魅力中国》2011,(10):317-317
地方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是当前摆在戏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在前进,文化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不断变化、更新和拓展,戏曲艺术独占舞台的现象一去不再复返。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强地方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探索,从其本身去寻找它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规律,重视地方戏中可贵的有价值的东西,对影响其发展前景的不利因素,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克服保守,孤芳自赏的倾向,充满信心地、积极主动地去借鉴、吸收对本剧种有益的东西,来增强它的自身活力,使其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向英 《魅力中国》2013,(13):87-87
化妆造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形象设计的科学,它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戏曲舞台化妆是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戏曲的形式美的总体要求为“比例对称,节奏韵律和谐统一””其对形象美和形式美的区分尤为重要,由此,舞台上的美,带给人们的是第一视觉。而舞台化妆就起到了妙手生花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廖丽 《魅力中国》2010,(32):261-261
前言: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之间还不能划上一个等号。“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而不是源”。我认为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之间有着必在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与区别。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以中国古典舞同戏曲舞蹈在动作上的联系与差异区别为论点所进行分析和比较。去发现两种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所蕴藏着的一般规律和舞蹈的特殊规律。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得以求新求变,钻研创新。继承传统,为我所用。这些应该正是本文的作为。  相似文献   

17.
林飞 《魅力中国》2010,(17):210-210
做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曾经有过辉煌,现如今也面临着人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少,却不知道它还有如此的魅力。本文结合戏曲艺术的几个特征,让人们更加了解戏曲,使其这门古老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从没有仔细地去读过余华的那篇享誉中外的《活着》,但却非常喜欢他的韩文版序言里的几句话:“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于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相似文献   

19.
李春青 《中国报道》2014,(12):38-41
我们的艺术不是要告诉大众他们不知道的道理,或向他们灌输他们不熟悉的趣味,而是要把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升华为艺术。  相似文献   

20.
齐魏 《魅力中国》2013,(28):109-109
我们知道任何戏曲的表演手段无非有两大类,一为语言,二为动作。戏曲在语言方面是唱念,在动作方面是做打;这就是戏曲的“四功”;唱居首位,念居第二,可见念白在戏曲中的重要性。戏曲中唱的曲目很多,但重念、重做、重打的剧目也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