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冰 《魅力中国》2013,(2):43-43
在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势头劲猛的文化产业之一,无论是在消费活动、社交活动、审美活动、经济活动都有重要的表现形式。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必须快速加强旅游文化的传播交流。下文我们将会对旅游文化的传播交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与科技进步江忠宝旅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疆域的发现、贸易的发展、科技文化知识的交流传播,都曾借助旅游来实现。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事业。近年来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震动世界的新兴行业。据世界旅游组织(WTO)...  相似文献   

3.
汪鸿 《改革与战略》2013,29(3):88-90
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向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迈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旅游英语翻译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与旅客进行交流的纽带与工具,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与底蕴,通过旅游英语翻译,可以让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本文主要对旅游英语进行概述,分析其翻译特点,探讨常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杜莎 《黑河学刊》2011,(8):2-3,5
旅游业的发展现实证明,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旅游文化的宣扬,旅游文化作为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一种精神文化,对它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让人们生活富裕、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之窗     
试谈云南旅游业的文化环境建设 文小勇云南小学 吴云云南小学 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是实现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旅游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最近,国家旅游局对海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各种旅游心理需求和活动能力逐步上升,旅游者的文化心理动机成为最基本、最广泛的旅游动机,旅游者更多地追求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旅游中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娱乐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关专家指出,今后,旅游中的文化活动将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主导…  相似文献   

7.
唐闻森  羊杨  张学梅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23-128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泰国传播广泛,对泰国的文学、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泰国人民对三国文化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了泰国三国文化情结产生的原因。四川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旅游景区资源建设在旅游全国也具有较鲜明地区特色优势和相对突出的旅游比较发展优势,三国旅游文化资源成为众多泰国旅游人远赴四川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最大动力之一。梳理四川三国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资源,提出针对三国文化旅游开发与建设的策略,以此扩大四川旅游在泰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川泰交流,促进四川省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牡丹文化在洛阳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是洛阳城市形象的名片之一,牡丹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洛阳市旅游业核心产业之一。充分发挥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将牡丹文化进一步融入洛阳市未来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中,更加深入地将牡丹文化打造为洛阳标志性的国际旅游品牌,促进牡丹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从而进一步发挥牡丹文化资源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俊霞 《开发研究》2012,(4):126-129
文化旅游不仅是在自然景区体验,而且是和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等紧密结合的特色文化体验。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发挥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依靠文化来增加旅游的品位和质量,对推动兰州文化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其成为兰州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突出体现了第三代生产力的特征--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当代旅游业发展中,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以及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因之上.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是中外文明的旅游城市,旅游业虽然早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和城市的文化品牌,但旅游仍然停留在初期发展的积累阶段。影响了我市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文化的对外传播。开发动漫文化旅游项目,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旅游业要保持持久发展的能力,必须有推动其发展的持久动力。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旅游文化的大众服务性;旅游文化的继承性和创造性;旅游文化的时空性。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社会学理论中的文化模式、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变迁、文化控制等方面对民族旅游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民族旅游业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搞好民族旅游业规划,建设好民族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邱建坤  乔淑英 《特区经济》2022,(12):140-143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向好。乡镇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镇旅游为依托进行旅游规划开发,能展现出地方乡镇的独有魅力风情,达到传播地方文化与发展旅游业的作用。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四川省成都市的乡镇旅游元素更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本文将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对成都市辖区下的彭州市白鹿镇进行应用研究,通过围绕其乡镇旅游吸引力进行相关分析,把握好当地乡镇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是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发表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此,婺源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  相似文献   

17.
发展民族旅游是振兴我国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一项举措。旅游是一项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具有双向传播的不平衡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西部民族旅游地区文化的变迁。本文基于旅游文化整合与冲突的视角,探讨我国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郭爱玲 《发展》2015,(4):101+115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今后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他们融合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天水市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具有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必须结合实际探索其融合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江西文化旅游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文化旅游将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江西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江西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江西的文化资源优势及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江西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崔志英 《魅力中国》2008,(2):149-150
近几年来淄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眷顾与青睐,淄博必须整合和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价值。淄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齐文化、聊斋文化和古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