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科 《魅力中国》2013,(22):175-176,178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同类型调查报告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并发现大学生恋爱中所存在的问题。整体而言.我国大学生恋爱趋于普遍化,其对恋爱和性的认识较为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性意识淡化的趋势.对恋爱和性知识的缺乏,致使少数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存在不能科学应对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林瑞青 《黑河学刊》2014,(11):132-133
恋爱道德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自我"立法",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大学生追求德性圆满的内在诉求,并由此彰显着大学生恋爱双方的人格魅力。大学生恋爱是个体追求人生幸福的一种自觉行动,而恋爱道德之本质是"与所爱者共同谋求幸福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3.
郑小凡  李宝红 《魅力中国》2014,(26):176-176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大学生恋爱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大学校园讨论的热点。爱情,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总是充满着憧憬和幻想,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邂逅一段美好的爱情。曾经有人说过:“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然而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生理、心理特点,大学生承受着各种与恋爱有关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潮流。但形形色色的校园恋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心理分析,有益于社会、学校、家庭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遍性使它成为了大学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还不成熟,恋爱问题一旦遭遇失败就会出现无助、精神抑郁、封闭自己等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以导致抑郁和自杀等极端事件。本文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提出大学生恋爱过程中自杀危机处理以及应对方法,以期为以后处理类似危机处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90后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现状,随机选取3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恋爱趋向普遍化,但成功的概率不高;多数恋爱态度端正;在择偶标准上注重对方的知识能力和家庭条件,但比较忽视性情、品行;对婚前性行为既保守又开放;恋爱动机复杂;"信任"是维系感情首选因素,其次是坦诚,尊重和忠诚;恋人间依赖性强。最后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滋润着美好的生活。"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必然充满着浪漫的幻想与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比如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注重精神生活,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然而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化交融碰撞之际,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恋爱方面产生了一些误区,比如拜金主义恋爱、从众恋爱、攀比恋爱、以及痴迷性恋爱等。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中,青年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又该怎么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已成为社会焦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尊量表(SES)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某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恋爱中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非恋爱中大学生,而社交焦虑得分则显著低于非恋爱中大学生;心理自尊与社交焦虑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是自尊心理与社交焦虑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金小芳 《改革与开放》2012,(16):140+142
大学生恋爱,一直以来就是高校敏感的话题之一。而近年来,由于恋爱不当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更是随处可见,给家长、学校以及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从客观现实来看,家校联系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治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屡见不鲜,我们还会不时看到大学生结婚的新闻.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已不再羞涩和含蓄,而是奔放和大胆,他们学习、恋爱两不误,并且把恋爱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补充.对此,众多教育者深感忧虑,认为加强恋爱和性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郑江 《魅力中国》2013,(28):187-187
现如今,大学生恋爱已渗透在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中,随着理工科高校女生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作为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她们在对待爱情时除了具有一般青年的心理特征外,不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具有独特性。为了解掌握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分析她们对爱情的认知度与价值观、引导90后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就从女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出发,分析90后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从众、攀比、掩饰、妒忌等心理误区,调适对策主要是教育大学生准确把握爱情,正确对待恋爱,学会积极应对和调试恋爱中的波折,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金乐  邓和秋 《理论观察》2014,(2):153-155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是现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的恋爱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转型造成了大学生婚恋观的转变。论文在阐述婚恋观概念及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范小西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8):132-134,199
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除了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外,离不开其内在需求。大学生由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使其恋爱动机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功利化与性行为实施化、恋爱动机复杂化和实用化、选择逃避孤独和寂寞以及追求美好的爱情、炫耀和攀比以及从众的恋爱动机、积极主动和追求所谓的自由以及控制欲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琪 《老区建设》2011,(12):39-42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在高校中是普遍现象。她们在婚恋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如恋爱与学业的矛盾、婚前性行为、失恋、闪婚、闪离等。培养科学的婚恋观对女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从自我人格的完善、家庭与人个关系的重组,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着手,培养女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谈恋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为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本人做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多年来讲授"爱情婚姻家庭"公共选修课理论基础上,结合我校大学生恋爱实际,从爱情本质和恋爱动机两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8.
张焕玲 《魅力中国》2009,(12):86-87
90后与80后大学生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不同的是,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信息网络化快速发展的年代。另外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没有经历过社会政治上的动荡,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90后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价值观、恋爱观等各方面既有别与80后大学生,又相对其呈现一定的延续性。恰巧在现在的高校中,80后和90后大学生并存,分属于不同的年级。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也是一名80后在校大学生,我能够深刻地体会到90后与80后大学生在日常行为方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而对于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即将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对恋爱的看法和态度无疑是最能体现其群体特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把90后和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作一比较,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分别了解和把握他们对恋爱的认识与态度,列举并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而分析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未来接班人在观念上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处理及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在校大学生恋爱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提出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建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与道德的关系;学会尊重对方的选择,坦然地面对失恋;要真正理解爱的真谛才能使爱情更加长久.  相似文献   

20.
婚恋观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源自于恋爱中的男女对婚姻及性的看法,在不同身份及时代背景下的恋爱男女身上会有不同的体现,婚恋观是不同的.高校对女大学生要加强婚恋观教育,开展性心理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