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梁梓 《魅力中国》2014,(5):101-101
形似与神似,一个是理性的对待对象,一个是感性的对待对象。同时这两种思想一直是贯穿中西方绘画领域的两种理念。中西方这两种美术思想各有各的优点与长处,使得世界艺术各放奇葩,精彩纷呈。同时,这两种思想在近代的交汇,又为绘画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20多年前那个叫吴松的画画的年轻人,整天躲在浙江美术学院的古画陈列室里,逐一细细临摹其中陈列的中国绘画珍品如虚谷、徐渭、郑板桥、吴昌硕等的亲笔,反复揣摩其中蕴涵的笔墨情趣。他不否认自己对传统水墨的偏爱,与此同时,如何借用中国古代绘画的图式,然后用一种新的语言来表现,冥冥中他看到了自己艺术的未来方向。2013年5月30日,久负盛名的威尼斯双年展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海外当代艺术群展,重庆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10,(22):76-77
随着职场人士相亲的体验越来越多,对于相亲的看法也逐渐趋于理性、成熟,与传统意义上的相亲有了很大的区别,这种改变被称作“新相亲主义”。“新相亲主义”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已经超越了传统相亲的功利,他们对相亲的成败看得并不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侯青青  张充吕 《魅力中国》2014,(24):107-107
齐白石是近现代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拥有高超的绘画技术。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具有独创性的风格,并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他将民间的绘画艺术融入文人画中,表现出“俗”与“雅”的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本文首先对“俗”与“雅”的哲学渊源进行了阐释,其次对齐白石绘画作品中“俗”与“雅”体现进行了说明,最后叙述了齐白石绘画作品中“俗”与“雅”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绘画创作的启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正坤 《发展》2014,(8):61-61
正2014年4月2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题为《大力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的文章,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的举措,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精神的继承,更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现实中的具体化方式。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一、从个人与集体的角度看两者关系主张为人民服务当然要强调我为人人,但并不因此就否定人人为我。一般即寓于个别之中,人民要体  相似文献   

6.
孙宗广 《黑河学刊》2015,(1):25-26,48
在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长辫、小脚曾经是备受西方耻笑的要件。如果说长辫是种族压迫、强权统治的标志,那么小脚则是男权文化对女子身心摧残的象征。在赛珍珠的中国题材作品中,女性缠足不幸,女性放足之后同样艰辛。赛珍珠透过一双脚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性与保守性,并通过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民族国家的未来加以乐观预言与善意想像。  相似文献   

7.
戢淼 《魅力中国》2014,(15):76-76
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电影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0年后,由于数字特技手段的介入,使得今天的拍摄手法更加多元化,运动方式更具视觉表现力。对于动作类型片来说,特技手段下的“运动”更成为影片最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这类题材的影片中,如何使武打动作的肢体美与电影画面节奏美相结合,如何制造画面视觉效果的震撼力,成了刺激观众视觉感受从而打造票房奇迹的基本要求。如何运用镜头营造出紧张的情绪,并做到动静结合不给以人浮躁的感觉,成为了此类电影的难点。本篇论文将结合几部当今比较成功的动作电影,立足中西方电影中对“静”与“动”的不同理解,来分析电影特技画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文化优秀传统 ,在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冲突中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其中的“天下主义”与“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则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在生态危机与核战争威胁面前 ,弘扬“天下主义”与“天人合一”精神 ,有利于避免灾难 ,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能够实现对外贸易10%的增长,这是国务院、也是商务部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实际上,当中国政府决定房地产政策不变之时,外贸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关键。因为,"做空中国"  相似文献   

12.
曹慧 《黑河学刊》2011,(10):73-77
在中国文化框架之下,"人"是与他人密不可分的社会的"人";在价值观方面,中国文化强调"见利思义",甚至于"舍生取义";为了保证和谐大同,中国文化强调"律"的永恒,主张"德治"天下。柏拉图认为人是肉体和灵魂二分对立的人,奠定了西方对"个人"理解的基调。人是独立的,与他人分割开来的,对于"利益"的无限追求是本能的,也是合理的。为了实现个人"人权",西方主张"法"治治国。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一本名为《中国可以说不》的书震动了西方世界。西方媒体将其视为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标志。今年3月,《中国不高兴》甫一出版,又掀起一股“大讨论”的风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宋强正是13年前《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中国不高兴》的策划人张小波同样也是《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当时署名为“张藏藏”)。  相似文献   

14.
贾兆颍  王凯 《魅力中国》2010,(3):318-319
艺术家在“虚”的空间中渗透着无限的情意,欣赏者也由此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艺术境界之中。具象化的实境与幻想化的虚境,与作者的情意水乳交融,合为一体,具有无穷的韵味和艺术的魅力,对此本文对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意境美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两者中都包含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扬弃。"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对两种政治文化进行取舍和扬弃的过程中具有最终的标准性意义,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我国政治文化转型是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金玉铭 《发展》2010,(10):158-158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上谕,决定变法,实行"新政"。"新政"涉及官制、兵制、学制和奖励工商、发展经济等很多方面,持续十余年之久,加快了中国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余志刚  张雪蓉 《魅力中国》2013,(28):100-100
“意境”是贯穿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灵魂。透过作品的审美意境,陶瓷绘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得以更生动地传达和更广阔的延伸。集结独特的陶瓷品性和文化内涵。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独具魅力。本文着重介绍了陶瓷绘画的艺术特色,从表现陶瓷绘画审美意境的层面解析了陶瓷绘画的写“意”手法。为陶瓷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冯雷 《西部论丛》2010,(6):10-11
"双反"调查正在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惯常采用的手段,中国最终也拿起了这一武器。这一点也不奇怪,既然它已经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所接受的政策工具,那么,作为他们的贸易伙伴,中国又有什么理由回避它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己独特的话语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说话者使用的语调、句式结构、语气、交际语境、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共有的知识背景来确定对方的施事行为是什么,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二三 《中国西部》2009,(9):104-105
人类的未来,必须运用我们的传统文化,人类才能自救。这样才能改善生态环境,国与国之间、党与党之间才能消除成见,消除战争,实现和睦共处。这样才能保护我们全人类的唯一家园——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