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改革采取了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即“增量改革战略”。实施增量改革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使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得以从下而上地成长起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苏国强 《经济论坛》2005,(23):75-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集体经济出现停滞趋势,而民营经济的崛起迅速弥补了经济增长的缺口,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员的80%左右。从我国改革的方式来看,在体制内经济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同时,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量则是由体制外的民营经济支撑的。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经济的融资体制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了民营经济融资方式单一,缺少融资渠道。融资困难导致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这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整体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改革思路已经逐渐清晰。本文试图在国有经济应该退出的领域,探讨国有经济战略退出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的改革思路,将“国有经济的战略退出”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嫁接。  相似文献   

4.
何伟 《经济纵横》2012,(6):9-12
目前,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分歧,一些重大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不能将"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需要完善"的思想与"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是否错误"的问题相混淆。过去我们所建立的全民所有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模式,不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中央的两个"毫不动摇"的精神,合理定位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职能,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使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个轮子一齐转,共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垄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表明改革还不到位,需要我们统一到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导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以私有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并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有制结构调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6.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8,28(4):603-606
地理学一贯重视的地带性差异同样可以用于讨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即在改革之初绕开了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中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大力推进各种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在非国有经济成分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之后,特别是在获得了承受改革成本的能力之后才开始在1990年代的中期以后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空间上的过程则是首先在"体制内负担小、体制外条件好"的东部沿海地带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那里的经济迅速发展之后推动其他地带.这个模式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一是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选择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和政府税收,二是体制外增量弥补了体制内的减量,即国有经济释放出来的大量失业.但是沿海地带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带的实践却并不顺利,沿海地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压抑着其他地带的改革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带对资源和就业岗位的垄断,提出其他地带不能一成不变地按沿海地带的模式进行改革,其他地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民营经济融资困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我国转型时期民营经济融资现状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方式上,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战略,而现有的改革实践已基本证明我国既有的渐进式改革是较为成功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实现了所谓的“增长衔接”(张杰,1999)。改革初期,国家通过价格双轨制、金融补贴以及强有力的金融控制,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下降。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基础与根本指南。建立与发展国有经济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夺剥夺者"的理论,对官僚资本进行无偿没收,对民族资本实行和平赎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有经济理论。毛泽东关于国有经济性质、地位、作用的论述以及国有企业如何经营管理和改革的探索,都对当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   总被引:350,自引:1,他引:349  
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渐进改革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但近年来却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困境。作为渐进改革的一种内生现象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源于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刚性依赖。民营经济一时无法在国家控制的金融体制中寻求到金融支持 ,其要害在于 ,它与国有金融体制处于不同的信用联系之中。国有银行向国有经济提供信贷的纵向信用逻辑也就不能套用于民营经济。从理论上讲 ,依托于国有银行的纵向金融支持固然可以实现民营经济的短期增长 ,但却要以损害其长期增长机制尤其是资本结构为代价 ,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的民营化与市场化进程。本文认为 ,解除民营经济金融困境的根本出路既不在于改变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与资金投向 ,也不在于由政府出面发育多少外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更不在于给其提供进入股票市场的方便 ,而在于营造内生性金融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 ;只有内生性金融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才不至于损害民营经济可贵的内源融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生能力与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我国的改革在增量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大多数关于存量改革的政策,不是执行了以后变了样,就是,执行不下去,改革中有绕不过去的深层次问题。 和苏联东欧以全盘解决存量问题为基本着眼点的休克疗法不同,我国的改革一开始采取的就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松开传统体制对农村和非国有经济的束缚,进行增量的改革;一方面以渐进的方式改革存量(亦即国有经济),用增量的改革来推动存量的改革,也用增量的发展来为存量的改革创造条件。增量改革这一部分进行得非常好,过去22年,我国不仅避免了苏联东欧休克疗法所带来的经济崩溃,而且,国民经济取得了平均每年9.6%的快速增长,成为一个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在存量的改革上,不仅成效不大,而且,国有经济的绩效每况愈下,成为政府财政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负担。在存量改革方面,除了全盘私有化外,这22年来可以说经济学教科书上所能找到的各种办法都已经试行过了。但政府出台的改革措施基本上只有两种命运:不是实行的结果和原来设想的目标相左,就是执行不下去而被放弃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构成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本形成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然从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看,民营经济更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具体而言,其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六大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争论就一直不断,这起因于世界各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普遍衰退,而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于是,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他们发现在我国经济坚挺的背后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国有化现象,进而得出"国进民退"这一论断,并指出这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是背道而驰的.其实,这个问题争论的本质是对我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讨论.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四年了,但是仍然存在国有企业的深度改革问题、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以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竞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因此,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是关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要想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应该首先清楚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认识到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目前存在的关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争议性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深刻认识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对如何深化中国国有经济实现战略调整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国有经济进行的。从现实看,其改革的成果也渐渐出现转轨经济的特征,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过程中,持续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点可谓举世瞩目。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央集权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其关键是产权体制改革。从形式上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西部地区非规范市场经济环境,探讨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负担和贡献问题。应用负担贡献研究模型,比较分析了2005-2010年中国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数据。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对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负担贡献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视角,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可以使它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各类政策体制问题做出了回答。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正进入一个大好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迅速成长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调整,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条大路。党和国家对非公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初步实践的经验己经证明,这一政策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本刊分两期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在“中国民营经济报告会”上的讲话(经整理改写),以期加速将党和政府有关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一场渐进改革,这一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学家的认同。但对于中国改革的渐进性,已有的献多集中于以下解释:第一,逐步改革,即中国的改革多为一部分一部分地展开,一步一步地实施;第二,增量改革,即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激励机制总是在率先进行改革的部门的国民收入新增部分和改革后发展起来的部门先行发挥作用;第三,外围战略,即在旧体制的外围培育起新体制的生长点,并使其成长壮大,最终使新旧体制“并轨”。笔 ,这些解释都只触及到了渐进改革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改革动力的问题,并因此造成对改革本质的误解。本试图对中国的渐进改革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指出其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不同所有制之间原本明显的界限正在被密切的依存性质所打破,出现普遍的共生形态。本文试图将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中,借鉴两种群共生演化的理论模型,讨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三种共生模式的均衡解及其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共生度的静态、动态面板模型,以判断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中国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存在非对称性互惠的共生发展关系。进一步地,文章对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由研究结论推演出三点政策启示,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动摇和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动摇。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及进一步深化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等四个阶段。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必须强调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按照国有经济的内在要求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国有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20.
宁波民营经济三十年:回顾、经验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增量改革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民营经济也是活跃发展的宁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发展的基本依靠力量。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宁波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探讨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既有助于新形势下宁波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亦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