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文化融入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和最终归属点.因此,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并通过农民工自身的主动诉求和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文化待遇,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跨入城市的天门,脱离农业生产的他们迫切地想融入城市生活.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实践中遭遇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个人素质的等多方面的障碍.为使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地融入城市生活,有效调动其建设美好城市家园的积极性,政府、企业、社区、市民和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通力合作,为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受特定社会现状和环境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绝大多数都涌到城市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我们的城市目前还没有完全接纳他们的条件和能力,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特征等方面,全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摩擦,试图提出有效解决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他们受到教育水平偏低和资本积累不足等诸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在城市中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人身保险、医疗保障问题、子女入学、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等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这些都对他们的城市融入带来了困难和阻碍,本文试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吴希然  陈伟  孙伟 《山西农经》2022,(20):21-23+27
近年来,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农民工陆续去大城市发展,这个群体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其文化教育水平、生存模式、城市归属感等方面都和老一代农民工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将他们进行新老划分极具必要性。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相较于老一代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启发。文章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要性,为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不仅指在经济层面达到与城里人相同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更指心理层面城市社会归属感的建立。因此,我们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等三个层面,对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行实证调研,以便给郑州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民工群体自然的代际交替和城乡之间以及城乡内部之间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或者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新生代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到主流社会,不仅会导致一些社会失范行为出现,还会在城市中形成主流社会和边缘社会两种社会形态,最终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结合对甘肃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研,本文从就业和收入、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认知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既不同于城市人口也不同于乡村人口的新型群体,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具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生活经历,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比第一代更充满着自我矛盾的群体。关注这个群体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对策解决其社会归属与融入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适应对其城市融入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适应问题的现状,提出提升其职业生涯适应力的解决对策:一是将职业生涯适应力理念贯彻到社会政策改革中;二是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生涯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将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培养纳入职业培训中;四是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职业生涯适应力.  相似文献   

10.
社区融入是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意识培育、民主行为形成的重要起点。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诸如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素质障碍等多方面的融入障碍,破解融入障碍并构建一条合理的融入路径势在必行。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路径构建,实质是以社区规划、社区参与、社区文化为重要依托,以主体尊重、合作治理、认同的构建为核心目标,旨在让农民工扎根社区,共同维护城乡建设成果,共同建设稳定和谐的社区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不仅关乎着自身及其家庭福祉的提升,对社会稳定与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愈来愈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但政策供给的质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际需要还有距离,尤其是在公共政策价值、公共政策支撑性、公共政策评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得分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人力资本积累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小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但是在大城市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而且,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决定具有显著正影响。在运用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测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后,本文运用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QTEs),分析了不同城市融入程度下人力资本积累对城市融入决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城市融入意愿不足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会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决定,而且在大城市这种影响要高于在中小城市。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后,如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中小城市,采取多方人力资本投入机制,增强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社会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许多大城市之中,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市民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但却在社会空间的使用上渐渐产生了区隔效应。在此背景下,文章选取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典型居住区案例进行探究分析,采用尺度适宜、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模式对两类人群的社会空间进行改造,从社区空间层次、公共环境质量、共享社会空间、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改进设计,延续城市整体格局,重塑社区关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构建更为健康的社会融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加强教育培训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举措,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广州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城市融入意愿、城市融入情况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融入意愿越强、能力越高,城市融入程度也越快、越深、越和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代际交替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户籍、住房、心理、权益保护、知识技能等障碍,这需要政府、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多方面建立支持系统,以突破融入城市的障碍,确保其在城市"呆下去",从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颇受关注的人群。他们在外表、学历、素质等方面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限制了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就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困境作了详尽的分析,并着重从三方面阐述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工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建设者.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必然性,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创业培训、创业基金、服务平台、优惠政策等方面构建扶持机制,从而激励、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9.
他们,被称为“无根的一代”,在农村长大却对生长的土地没有太多的眷恋。在城市拼搏却总感觉不被城市所接纳.缺乏归属感;他们,比父辈受过更多的教育,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过现实的“撞击”后,挫败感也比父辈要来得更加直接和猛烈;他们,就是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新的阶层,他们的走向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的内涵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融入城市的条件,剖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建议,其目的是加快其走出双重边缘化困境融入城市的步伐,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