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各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十分重视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基层农行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状况与农行总行的要求和自身实际需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全面放开,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所以,加快发展基层农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农行的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已经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联银行核心业务解决方案简介 中联银行核心业务解决方案(Vision Banking Suite Core)作为中联集团(以下简称中联)的旗舰产品,是一套自主研发并拥有5个版权的银行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它凝聚了中联20多年来为国内外银行业开发系统、解决难题的先进经验,是稳固、可信赖的银行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3.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能综合处理银行各项柜面业务的应用系统,它涵盖了银行本外币储蓄、信用卡、对公存贷款业务,银行汇票及联行业务,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各类自助银行业务等。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构建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应用平台。近几年,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了核心业务体系的数据大集中,新系统的推广应用,使业务处理流程、操作方式、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如何应对变化,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应用安全管理,防范风险是银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江西省农行在核心业务系统的应用安全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采用PK…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完成南北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工程之后,将核心业务数据全部集中到了数据中心(上海)(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主机上。数据中心所辖40家挂接单位,下辖二级分行近400个,营业网点2.5万多个,账户总数接近6亿,数据量急剧增加。工商银行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NOVA)投产后,随着版本的升级和业务类型的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是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大平台"和"三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以综合业务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CM2006)为业务经营核心、综合前置系统为系统接入核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核心业务风险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利弊,进而分析出引进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难点所在,并以此借鉴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经验来提出有关构建我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我国银行会计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胡悦 《云南金融》2012,(3X):1-2
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核心业务风险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利弊,进而分析出引进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难点所在,并以此借鉴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经验来提出有关构建我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我国银行会计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由单机版、网络版发展到现在的大型机群协同集中作业,相应业务数据也由以前的分布模式演变到现在的高度集中模式,由此也带来了系统管理的集中和风险的集中。如果核心生产主机一旦发生宕机事件,银行将面临所有网点及业务的停顿,更为可怕的是可能丢失业务数据,其结果不堪设想。因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为了保证银行核心业务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建立一套完备的业务系统备份恢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银行一级分行采用机群方式实现核心业务数据集中后,该怎样实现系统的备份恢复方案作个…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的前几年里,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IT事件,无疑是数据大集中。工商银行在2003年完成了全国业务数据和核心业务系统向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的集中,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业务系统——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也正式投产;2004年,完成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灾难备份恢复中心,并于2005年完成第一次全行范围内业务级灾难恢复应急演练。工商银行在这几年来中实现了从应用系统的统一到数据的集中,不但促进了业务的发展,而且将其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成为我国银行业技术发展的先行者和参照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电脑》2011,(7):74-74
近日,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深圳农商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荣获《亚洲银行家》"2011中国奖项计划"的"中国最佳核心银行系统实施"大奖。该项目由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神州数码ITS)旗下的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数码融信”)负责实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河南农信")的业务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核心业务系统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所难勉。  相似文献   

12.
关于银行引进核心业务系统的反思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金融市场,银行信息化建设也面临与国际接轨。为了跳跃式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实现后发优势,国内银行纷纷进行全盘引进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探索和尝试。本文就银行全面引进核心业务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延续了本刊2006年第1期关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话题的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电脑》2011,(12):80-80
本刊讯11月8日,秦皇岛市商业银行(下称“秦皇岛商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成功上线暨战略合作发布会隆重举行,会上该行宣布与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下称“神州数码融信软件”)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秦皇岛商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成功上线,为我国中小银行换“心”提供了参考,标志着新一代国际化核心银行系统开始在我国中小型银行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99年9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行”)正式启动了“9991”工程(数据大集中工程)。2002年3月,工行吉林省延边分行(以下简称“延边分行”)在全州成功投产了综合业务系统(CB2000)。截至目前,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已上线运行,实现了工行由手工到计算机网络化、由分散到集中、由低效到高效、由完全不可控制到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5.
张联 《现代金融》2008,(12):43-44
目前.蓝海战略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金融业的重视。在该战略指引下.农行的转账电话系统正处于投产后的推广完善阶段。转账电话系统成功地实现了银行的低成本管理和差异化服务,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新产品。该产品的推广通过银行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有效实现了“价值创新”,从而使得农行拓宽了市场边界,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业银行》2007,(11):F0004
众所周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是一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银行业几年来引进国外银行核心系统的实践成败并存、毁誉参半,要想改变洋系统的“水土不符”,并使国外核心系统项目最终能成功应用,最为关键之处是服务商的本土实施能力和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7.
《金融电子化》2016,(4):23+6
中国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农行信息化建设研发基地和IT工程实施部门,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团队,并承担着全行90%以上系统的自主研发与日常运营工作,总体研发水平居于同业前列。十几年来,农行软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服务业务,累计完成2000多个项目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在线运行系统400多个,建立起覆盖全行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体系,其中,91个项目获得人民银行科技发展奖,包括一等奖7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5项。此外,7次荣获  相似文献   

18.
一、内蒙古地区中小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核心系统和信息系统自动设计。内蒙古地区各家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和几乎所有服务产品的信息系统,都是各家银行总行自行组织单独设计开发的,甚至全套引进国外系统,每家银行的信息系统尤其是应用软件系统都是非商品化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只能在此基础上各自单独设计开发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月9日,广发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新核心系统”)正式投产上线。该项目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历时2年,先后成功投产海外核心系统和国内核心系统,顺利实现广发银行全行业务一次性整体切换。自上线以来,新核心系统响应及时、处理正确、运行平稳,为广发银行深化战略转型、探索轻资本盈利模式提供强大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我国加入WTO以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将逐步放松,利率将从管制逐步走向市场化,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客户对银行的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需要从传统的站立微笑服务、快速上门服务向代客理财服务转变。为应对国际竞争,适应客户需求,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需要满足以下需求:①要能适应业务发展的快速变化,快速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手段来满足客户;②要能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产品与服务进行智能化的定价,吸引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此,大多数银行提出要重建核心业务系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