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僵尸企业处置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全球经济形势、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趋势和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从内外部因素探讨僵尸企业处置难点,后详细分析僵尸企业处置路径,先致力于“救活”僵尸企业,后考虑破产清算。并从市场与政府角度、企业破产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更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思路,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解决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僵尸企业问题日益突出并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分析探究国际上代表性国家僵尸企业处置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僵尸企业处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僵尸企业概念界定的梳理,指出僵尸企业的界定必须基于两个标准:一是陷入财务危机,二是依靠债权人的帮助依然能够维持生存。美、德、日等代表性国家在对待僵尸企业的问题上,无论是立法还是处置实践,均有经验可循,对我国僵尸企业处置在立法、执法、司法上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7年是深化改革、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然而,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的破除僵尸企业却举步维艰。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法律纠纷,因此,僵尸企业处置法律规制的完善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僵尸企业的具体内涵,厘清了僵尸企业的概念,划定了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的僵尸企业的范围,分析了僵尸企业处置的法律适用以及僵尸企业处置的法律缺失,并就僵尸企业处置法律适用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僵尸企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顽疾,浪费了社会资源,加剧了产能过剩,阻碍了产业发展,恶化了信用环境,诱发了系统性风险,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三期叠加效应导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大量僵尸企业,严重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僵尸企业的处置迫在眉睫。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僵尸企业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梳理,从僵尸企业的定义、认定标准、成因、对策及经验等方面加以展开,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评述,以期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和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提供完整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僵尸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处置不好,将对构建供给需求动态适配的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有别于既有基于政府强制破产清算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处置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切入,探讨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面板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城市平均坡度作为城市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系统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复活以及退出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产业集聚显著降低城市僵尸企业数量与资产占比,对僵尸企业处置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僵尸企业处置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年龄异质性,对非国有僵尸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以及年老僵尸企业的处置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是通过预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以及退出市场三条渠道实现的。此外,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外部性作用显著降低城市金融资源错配,这一机制在以上三条渠道中均显著;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部性发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产业集聚通过补贴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减少集聚区政府补贴,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手段淘汰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几年来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步伐不断加快,在2016年的改革中国有企业清除僵尸企业4977户,涉及资产高达四千多亿元。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化工业,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及政府的强制干预造成的。僵尸企业对经济发展危害巨大,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所以对僵尸企业进行妥善处理也是我国实现市场经济法治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国企改革、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要改变僵尸企业的现状,首先要减少政府干预;其次多渠道化解僵尸企业的困境,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最后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避免由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带来的一系列就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王平平  张楠 《财会通讯》2022,(3):151-155
僵尸企业一直是我国致力解决的顽疾,其不仅占用大量社会资源不能创造价值影响经济发展效率,还会造成不良资产暴增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僵尸企业的产生主要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和银行的持续信贷,导致资本市场发展扭曲和滞后.国务院在2015年即提出加快僵尸企业的重整清退,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治理工作,但经过几年的治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此,本文开展僵尸企业治理的国际比较,力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我国僵尸企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郭祥 《会计之友》2021,(19):86-93
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是文献研究的核心内容,但有关僵尸企业微观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2012—2018年中国上市僵尸企业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探讨了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特征.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抵押率的关系不显著,僵尸企业资本投资与新增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但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对抵押物价值不敏感,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促进了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但并未带来有利的投资收益,僵尸企业并未进行高效投资.研究结论为中国僵尸企业对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政策启示意义在于硬化约束、提高投融资效率是治理僵尸企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有"僵尸企业"市场退出越发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文章在总结国有"僵尸企业"市场退出路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双并重的企业评价体系、构建国有"僵尸企业"多元化的市场退出路径、优化国有"僵尸企业"市场退出政策环境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悦 《河北企业》2022,(1):39-41
目前全国工业部门中僵尸企业占比达7.51%。僵尸企业往往发生于国有企业,表现为落后产能的过剩,已经失去自我发展和修复能力,长期依靠政府干预和银行信贷支持维持"僵而不死"的局面。另外,政府过度干预严重违背市场规律,造成市场失灵,产业无法进行优胜劣汰,同时资源的错配以及行业进入退出障碍对正常运行企业产生排挤效应,拖慢经济发展进度。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运用市场机制处置僵尸企业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僵尸企业是困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僵尸企业严重干扰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政府过度干预、GDP晋升激励机制、金融资源错配和预算软约束是僵尸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在减少行政干预、完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硬化预算软约束、加强僵尸企业的债务管理和处置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慧 《企业研究》2012,(6):13-14
成长期制造企业面临诸多问题,产权纷争、资源分配等都隐藏在组织的发展进程中。从组织中找到问题根源,通过改善和优化组织结构来解决这一困境是唯一的途径。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入手,首先对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内在联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成长期制造企业管理组织变革的模式,最后对成长期制造企业的治理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僵尸企业”的话题引发广泛热议。其中,钢铁、汽车等被认为是“僵尸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也是占用社会资源较多的行业。为什么明知是“僵尸企业”,却又无法令其退出市场、退出与其他企业进行资源争夺呢?要知道。  相似文献   

14.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标准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体系,对于准确识别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判定企业面临问题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的设定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直接影响着对阶段的准确识别和对问题的治理。在设定这一标准时,应当遵循科学性、全面性、适用性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企业度过创业期的四大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星"企业普遍面临如何从"快公司"变为"大企业"的挑战企业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会划分为四个阶段:种子期(创业前期)、快速成长期或扩张期(创业中后期)、成熟期,最后是衰退期或企业再造期(再造期直接与企业的二次创业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僵尸企业"问题的凸显,国家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而"僵尸企业"高负债率、盈利差的特点,决定其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于并购方来说,有必要对并购重组中的风险进行了解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0-2018年数据,识别出僵尸企业与正常企业.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一是正常企业存在税负粘性现象,即利润下降引起的企业所得税下降幅度小于利润上升引起的企业所得税的上升幅度.二是僵尸企业的存在提高了正常企业的税负粘性程度,且这种现象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对内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需直面管理、经营、绩效、人才招募等方面改革挑战,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配置国有企业发展所需资源,发挥其国家经济支柱效用,推动国有企业与时俱进。其中"僵尸企业"作为消耗国有企业资源,削减国有企业综合效益,阻滞国有企业稳健发展症结之一,需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探析处置"僵尸企业"难点问题,以期助力国有企业"减重"发展,灵活调配发展资源,实现国有企业深入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企业招工、用工困难的现状,深入调查企业"用工荒"形成的原因,从政策、企业和劳动者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建议措施。要解决现今劳动力市场供需错位的问题,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和深化教育改革都是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32):60-64
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并化解过剩产能必须对僵尸企业有更实质的了解。本文以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视角分析僵尸企业的成因,在国内外有关僵尸企业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构建同时满足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银行给予信贷支持和依赖政府生存三个条件的识别指标体系,尝试弥补已有识别方法的欠缺。并以钢铁行业僵尸企业进行验证及后果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由非僵尸阶段向僵尸阶段演变,获得的信贷资源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