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利用山东、山西和陕西三省11县(市、区)101家果农合作社样本,在合作社利益分配行为、产权结构与治理行为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合作社的组织治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利益分配行为对果农合作社决策行为、监督行为、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合作社治理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村转居"是目前我国各地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村转居"的难点之一是"村转居"社区集体经济利益的分配,因为它既关乎"村转居"能否顺利进行,又关乎转居村民的权益,甚至还会影响"村转居"社区的和谐稳定。基于调研资料,本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社区集体经济利益分配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因集体资产类型繁杂导致清产核资和折股量化困难、股权设置不合理和股权确认困难、集体经济无力承担社区建设和管理费用、股权流动性差、缺乏有效的集体资产运营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农户作为化肥施用的主体,其绿色施肥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受自身资本禀赋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系统分析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形成机理对农业领域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山东省680份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微观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外部环境对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 农户对新型肥料产品和新型施肥技术存在“高意愿、低行动”现象;表征资本禀赋的5个潜在变量均对绿色施肥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外部环境对绿色施肥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纳意愿显著正向影响采纳行为,且在资本禀赋、外部环境与采纳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为鼓励农户的绿色施肥行为,应综合提升农户资本禀赋水平,强化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监管和激励力度,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生产的宣传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股权设置、法人治理机制建设,特别是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利用交易成拳、制度的供给、需求与均衡等理论对农信社内部治理结构中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探究。最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农信社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度设计——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地产权结构包括产权完整性和产权完全性两方面。不同的农地产权结构具有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效应,进而产生不同的制度绩效。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在保持农地产权完整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农地产权的完全性。渌洋湖村农地股份合作社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未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从价值链的视角对新疆绵羊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利益主体进行分析,并对各利益主体的价值增值及利益分配结构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新疆绵羊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价值增值程度不同,各参与主体的获利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养殖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新疆绵羊产业两种养殖模式价值链利益分配基本呈现"U"型结构,农户饲养成本是构成绵羊产业价值链的主要要素,也是推高新疆羊肉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了促进新疆绵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利益,利益需要产权”的逻辑主线。百年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两个关系进行了制度建设,保障了公有制的严肃性又不失其治理效率。当前和未来的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协调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成员从惠顾、投资、管理三个维度积极参与合作是合作社成功的基本条件,然而,成员参与程度低却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合作社成员态度与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合作社成员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考察了成员态度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对合作社利益分配、服务供给、管理制度持满意态度的比例总体偏低;个体特征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不存在显著影响;经营特征、组织特征、社会资本和认知特征等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具有不同程度及方向的影响;积极的成员态度对参与行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贵州N村茶叶合作社作为个案分析,验证了隐形策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隐形策略作为合作社参与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上观察合作社产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真实样态,而且能清晰的感知政府、企业、乡村能人以及普通农户四类不同主体行为对合作社产权界定造成的影响。但仍需注意的是,隐形策略所带来的结果及其有限作用,因为一旦隐形策略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惯用理念时,将会对未来合作社产权的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规范合作社产权制度以及主体行为将会是保障产权制度落实的一个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地权属似乎是一个无需争论的问题,但基于7省567个样本农民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职业、教育水平以及不同区域的农民,对农村土地权属的认知均表现出强烈的"非集体化"倾向以及高度"国家化"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这种与法律规定相悖的"非集体化"认知对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土地征收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不同认知方式的农民有着不同的行为反应。因此,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政策制定者和基层工作者必须尊重农民这一基于实践观察而确立的现实认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对山东省9个县(区、市)279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径向超效率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了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相关因素影响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及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边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9个样本县(区、市)有8个在苹果种植中存在过量施肥问题,调查地区的平均过量施肥量达20.5公斤/亩,亩均施肥量有待降低的幅度都在14%以上;64.9%的果农对过量施肥缺乏认知,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果农仅占21.7%;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之间高度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低、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外出打工经历、对过量施肥危害有所认知、参加过种植技术培训、果园土壤较肥沃的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的概率更高;具备上述特征的果农,以及性别为女性、种植年限长、果园为标准化果园、园地较为集中的果农,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河南省滑县41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感知利益、社会网络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感知利益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有正向影响,且感知经济利益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为感知生态和社会利益;(2)社会网络对农户质量耕地保护行为有正向影响,且宗族性网络较朋友圈网络影响更大;(3)宗族性网络能够通过对感知经济利益的显著影响,促进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发生,而朋友圈网络能够通过对各维度感知利益的显著影响促进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发生;(4)上述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形成路径中,不同年龄代际和耕地经营规模的农户群体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在推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进程中,要注重强化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利益感知,充分利用和拓展农户的社会网络。此外,要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年轻化和经营规模化,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农户感知利益和社会网络对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问题》2021,(5):33-44
本文引入经纪理论,通过赢利经纪、保护经纪和行政经纪的概念构造出"复合经纪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省B镇4个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案例,对乡村振兴中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生成机制、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机制以及乡村振兴对基层治理结构的形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自上而下的政策势能、地方政府的基层创新和村两委的功能不足是土地股份合作社产生的原因;(2)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关键性中介组织,通过复合经纪机制将政府、农户、企业、村两委联结起来,并形成多元合意的利益共同体,进而促进乡村有效振兴;(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使政府项目进村和企业资本下乡,因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组织农户和整合土地中的功能优势,成为村级项目承接和市场对接的替代性组织;(4)乡村振兴中通过复合经纪机制形塑而形成的多元合意的利益联结共同体是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新结构。  相似文献   

14.
复兴于农村的基督教组织不但以信仰形态嵌入农民的意识形态,而且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力量显现在乡村内部权力格局之中。本文从乡村治理的视角,以经验研究为基础,考察了农村基督教组织在村庄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以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及其限度。本文认为,农村基督教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实行选择性的介入,在政治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文化生活的构建、新风尚和村庄秩序的生成以及价值的生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功能,但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取决于基督教组织力量的发展以及在互动中不断建构的与正式权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户保护行为对耕地质量的保持和提升十分关键,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户调查,考察了新一轮确权颁证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探索并验证了土地调整经历调节农地确权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相对没有获得确权证的农户,拥有新一轮确权证的农户更可能施有机肥,更可能进行秸秆还田,也更可能施测土配方肥.进一...  相似文献   

16.
刘帅  刘芳 《农村经济》2024,(1):32-44
耕地质量保护不仅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吉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共计431个农户的实际调研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权稳定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技术推广等外部因素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外部因素均正向影响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综合作用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力更加鲜明。因此,政府应通过多渠道保障农户产权稳定性、优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并提升补贴水平、加快推广农业技术等方式调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三位一体切实全面保护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使我国所在沿线省份形成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合作体。本文首先在Ramsey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增加农户农业投资的有效路径。然后利用重复剔除纳什均衡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地方政府和农户农业投资的博弈关系,最后通过构建VAR和VEC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两大农业投资主体的协同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认为,农户对农业投资收益率的理性预期和降低农户的资金借贷利率可以提高农户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农业投资资金是否充裕是农户农业投资的约束条件之一。VAR和VEC模型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和农户农业投资相互影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长期来看两者存在稳定均衡的协整关系。未来沿线省份的地方政府应从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氛围等软环境着手,在保持自身农业投资稳定可持续的同时努力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建立对农户金融扶持的长效机制,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对农业发展的理性预期,从而进一步巩固农户在农业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农户农业投资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