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欣  徐明棋 《新金融》2015,(4):7-11
本文从金融结构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机制出发,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将样本国家分为OECD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组,基于跨国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结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整体金融体系较为发达、市场化机制较完善的发达经济体,金融结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于金融基础设施、法律体系和制度环境都尚处于自我完善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结构向直接融资的转向有利于促进资本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核心是金融,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互联网精神、金融功能充分融合,构建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体系的新金融模式和金融业态。当前我国国家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服务不足和供给短缺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内生性的逻辑特性。从驱动因素来看,技术进步和政府宏观层面、社会经济微观层面驱使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从而实现金融的功能效应。研究发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定位和聚焦于市场上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弱势地区,因而其不同于传统金融,具有民间金融的特性。互联网金融通过提升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创新扩散、实现市场价格发现、优化经济增长要素配置,逐步改善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创新不足、资金价格扭曲、金融资源配置落后等问题,从而满足了更广大的市场和更多样的群体对金融的需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科学技术在金融行业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金融科技作为一种推动金融领域革新的强大推动力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以爱尔兰为出发点,立足金融科技发展的原因及推动因素,纵观金融科技发展的轨迹与特点,重点针对中国与爱尔兰金融科技驱动力的差异进行分析。明确中国与爱尔兰在发展金融科技上的差异,爱尔兰的金融市场较于中国市场更为成熟、发展金融科技的侧重点不同,但就发展速度来说,爱尔兰更倾向于较平稳发展的状态,中国则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国与爱尔兰立足现阶段经济现状与长期规划,采取综合措施实现金融科技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63个国家和地区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改善收入分配,在“共同”和“富裕”两个维度均发挥积极作用,最终提高经济体的共同富裕程度。第二,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对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在“共同”维度上对收入水平较高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更显著,在“富裕”维度上对收入水平较低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更显著。第三,有助于创业是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且这一机制在收入水平较低和人力资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作用更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以期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既可以通过融资支持功能促进投资不足企业扩大投资,也能凭借治理约束功能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校准企业投资效率的过程中,金融科技表现出显著的“普惠”“产业支持”和“后发优势”特征。机制检验说明,金融科技既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又可以激励企业提升内控水平,减少寻租行为和资金配置扭曲,从而为企业投资效率提升提供更良好的融资条件和更规范的融资规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80-2017年全球169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利用异方差线性回归模型,结合Bootstrap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恐怖融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恐怖融资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倒U形"关系,即最初的金融发展会助推恐怖融资行为,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倒U形"顶点后,会对恐怖融资产生抑制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  相似文献   

7.
许多支持金融科技创新的技术并不是新的,但是金融机构和企业家现在将这些技术应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对驱动传统金融创新的供需因素的分析,显示出因素的汇合促使了大量的创新。为什么金融科技相比传统金融创新受到更多的关注,这个答案就是创新的深度。创新的深度越深,越有能力将创新转化为金融服务。这篇论文显示出许多金融科技创新都是深度创新,因此他们有潜力去改变金融服务,这样的转变也有更大的机会去影响金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外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视角的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模型。基于13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的年报数据,本文创建了商业银行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本文研究发现: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水平,存在商业银行利用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成果降低经营可变成本,从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对盈利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边际影响更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建议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引导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前瞻性地做好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要实现高质量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持,而科技创新又需要金融的助力,所以,要提高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效率,让黑龙江省科技金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对黑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2018和2019年全国31个省份地区的科技金融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科技金融的影响因素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黑龙江省目前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找出制约黑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效率提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金融存量规模扩大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东西部地区为正相关,中部地区为负相关。在发生经济危机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和国内投资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效应受危机时间点的影响,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效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微观金融机构内部稳定性和国际金融环境三个方面构建涵盖金融科技等创新因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PCA方法和动态logit模型等进行筛选、检验、信号还原和对比。结果显示:与不含有金融创新因素的预警指标体系相比,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中可以完全体现金融市场的现实状况,即重构后的指标是有效的,还原得到的预警信号拐点出现得更早且更高,说明更具前瞻性和警示性。  相似文献   

12.
《金融论坛》2011,(1):F0004-F0004
《实践与反思:金融危机下银行业的若干问题》 蒋定之 著 本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关于金融发展模式和监管方式的深刻反思。本书就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银行业的运营、创新、转型与监管的思考,其中许多观点都是作者基于实践的反思和感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针对次贷危机提出的警示:当心金融创新过度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金融科技的价值创造方式和经营模式都与传统金融存在差异,其对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生态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本文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作用途径。本文研究表明:(1)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强;(2)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负债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弱;(3)从动态演进视角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4)从横向比较来看,相比于中小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与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科技投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仍存在R&D投入总量不足,科技金融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偏低以及科技投入产出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为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金融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引擎式带动经济增长,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制约因素,并以榆林市为例分析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中存在的缺乏市场化基础、直接融资支持不足、科技与金融相互渗透不强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应形成政府、科技企业以及金融系统的合力,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科技与金融结合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分析了河北省科技金融实践工作的现状,找出了河北省发展科技金融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破产隔离条款采用与否的现象差异理解为追求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化过程中的合约选择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信息披露制度越完善,原始权益人选择破产隔离条款的概率越高,并由此带来交易成本的下降;第二,与高信用和低信用两类主体相比,破产隔离更有利于降低中等水平信用主体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企业并购具有明显的技术并购的特征,金融科技企业是否通过并购有效吸收了外部技术?其中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机制又是什么?本文从技术融合的角度,研究吸收能力对金融科技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并购交易特征对金融技术吸收能力与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机制。本文以A股金融科技指数成分股2009—2022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方的金融技术吸收能力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的关联关系、相对规模以及互补性,都对金融技术吸收能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建议金融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吸收能力,科学识别并购标的,结合并购双方的关联关系、相对规模以及互补性,合理选择并购标的。同时,建议监管部门支持并规范金融科技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