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去杠杆"任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应运而生,其中商业银行是主导。结合市场化债转股的出台背景,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梳理总结了市场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及其对银行的利弊,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本文对于商业银行厘清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适合自身的债转股操作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债转股具有市场化运作程度更高的特征,对各方债务风险能够起到一定的缓释作用。但是,债转股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系列难点,不能从根本上破解强周期、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务困境,对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有限。对商业银行而言,债转股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因此,债转股不宜成为影响市场参与者预期的临时性政策措施,未来也不会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主流方式。要以市场化债转股为契机,构建涵盖公司治理、商业银行治理、政银企关系、市场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要防止债转股融资过程中过度杠杆化、黑箱操作、关联交易和内幕交易,避免由于企业债转股而衍生出更多的风险,有效发挥债转股在化解企业债务风险、降低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由于债转股假定前提中的不合理性而可能引发的问题 ,重点分析了债转股所要求的市场环境及我国在各个环节上的现状和所存在的差距。在分析债转股设计思路的基础上 ,提出债转股成功的关键应该是在谨慎操作的原则下 ,将重点放在对债转股的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重组上 ,这样 ,才能使银行的不良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得以消化 ,同时杜绝新的不良债权之源。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换股顺应其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相对优势,一方面具有丰富的债转股经验,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具有金融全牌照、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协同能力。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开展债转股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债转股企业多是产品销路不畅、经营状况不佳,盈利空间收缩、资金成本上行,以及风险权重太高、政策上鼓励强度减弱等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与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我国启动了市场化债转股。本文首先分析市场化债转股的宏观背景、现实意义和实施进展,进而分析了市场化债转股在资金募集、标的选择、转股定价、市场退出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扩宽债转股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市场化债转股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估定价机制和完善退出机制安排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是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推进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需政策准备、多方推进、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国家债转股政策启动至今已经近四年时间。按照政策设计,债转股工作应达到三个目标:1.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增强资产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资产;2.加快实现债权转股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转亏为盈;3.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所谓 相似文献
8.
9.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快速上升,叠加疫情影响所致的GDP增速大幅下滑,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数据显示,2020年末,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上涨约23.6个百分点至270.1%,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上涨10.4个百分点,现已达162.3%,是继2009年后上涨最为迅速的一年.具体来看,国有企业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高杠杆率是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一大隐患,基于此,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债转股。在此背景下,文章对现有债转股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围绕债转股的界定、动因、模式、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为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改革决策部署,针对国内部分企业杠杆率持续升高、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债务风险严重加剧的情形,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在政策层面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工作。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IC公司)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相似文献
12.
一、债转股过程也是一个风险形成过程 1.企业的博弈风险.债转股是一项改革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如果在方案设计中存在缺陷,或者在实践中出现差错而最后成为变相豁免企业债务的借口,就会导致出现"赖帐经济"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债转股的初衷在于解救陷入“危机”之中的银行与企业 ,从中达到“双赢”的理想境界。然而理性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债转股所带来的效应可能远非想象中的最优 ,债转股的风险与收益并存。可以说 ,我国债转股处于矛盾的处境之中 ,它一方面化解风险 ,另一方面又可能滋生新的风险。而风险的产生必有其根源 ,通过较详尽的理论分析 ,本文诠释了债转股风险的生成机理 ,否定“风险源于时机欠佳”的看法 ,指出在已有的现实条件下 ,为债转股本身设计的机制欠妥是风险产生的真正源头。并且据此提出最小化债转股风险的途径 :为债转股设计最优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16.
<正>市场化债转股本质上是一种逆周期调节工具,短期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期改进公司治理、助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相对于通过清收、重组、核销、转让等方式处置存量不良贷款,市场化债转股能够更及时地化解潜在债务风险,既有利于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服务、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前瞻性地主动管控不良贷款形成压力。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推行三年多以来,通过降杠杆缓解流动性压力,化解了部分高杠杆企业的潜在风险,同时增强了入股企业中长期发展韧性和竞争力,助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从产权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绩效,重点研究现行的国有企业产权状况和缺陷对债转股的目标设定、制度安排、债转股的操作及效果的影响;并考察债转股在何种程度上解决了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分类处理、政府退出选择机制、民间资本介入和分离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职能等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