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在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前,财政分权的作用备受关注。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分权的角度,基于2012-2018年我国30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结合SBM GML模型,分析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绿色生产率整体呈现逐年改善的现实特征,但财政分权却显著抑制了各省的绿色生产率。上述抑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在非东部地区更明显。进一步,地方政府竞争构成财政分权影响绿色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在财政分权时代下,应持续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发挥财政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作用,健全地方政府及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绿色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中保护环境,需要强大的绿色创新能力。这时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合理进行财政分权,同时适当监督保证地方政府职能正确履行。本文利用2010—201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了财政分权、审计监督及二者协同对于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监督与财政分权单独发挥作用时都不利于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而二者协同作用时则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发挥了“1+1>2”的作用;消费性财政支出效率在上述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东部地区二者协同发挥的促进作用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二者协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参数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Koenker(2004)提出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样本分组的稳健性检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考虑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互动竞争行为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是显著为正的,而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竞争却抑制了绝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作为央地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财政分权会对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在构建绿色发展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NDDF)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特征。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与绿色发展呈显著正向关系;其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激发区域创新实现。空间模型显示财政分权通过溢出效应促进了邻近地区的绿色发展。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除单纯的资金支持外,恰当的央地财政关系制度安排也能对区域绿色发展效能提升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改进相关财政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黎欢 《武汉金融》2014,(4):20-23
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在地方政府干预和银行自身改革两种力量的作用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影响,相较以往文献对金融发展、地方政府干预两个关键指标的刻画做出显著改进。研究发现,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造成的"弱财政"背景下对地方银行信贷进行干预,会固化资本积累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转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税收分成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对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诸多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利用1994~2016年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验来检验增值税分成变化对地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税收分成变化导致的地方财政压力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能够降低环境污染水平;通过机制分析可见,地方政府可能选择产业结构转型、绿色技术创新等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降低地方环境污染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绿色发展阶段和财政自给能力较高的样本,税收分成变化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性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2006-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检验财政分权、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呈正相关,即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地区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分权下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会抑制不良贷款的增加,而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索金融分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分权能显著促进辖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对不同发展偏向的绿色企业与污染企业影响方向迥异,地方政府运用金融资源“两手抓”绿色激励与污染约束。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分权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绿色企业的促进效应更高。因此,应完善适度金融分权制度,提高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助力企业乃至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教育供给的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到一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致影响一国未来经济水平。在财政分权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教育供给、财政分权、公共投资指标,研究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实证证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过度公共投资和县级政府的财政困境对分权效应有抑制作用,导致财政分权间接地降低了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本身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政府竞争本身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异质性差异,而较高的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结合在一起时,会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产生负向激励。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较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卫生配套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地方财政行为可能会影响环境政策的执行,在财政分权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税收收入而采取放松环境质量管理的策略行为,导致"竞争到底"现象的出现。基于这一理论假设,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现行环境税费的环保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应积极推行绿色GDP等考核指标;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环保责任;中央政府应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等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市场分割在其中的传递机制,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验证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财政分权对地区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呈现“先抑后升”的“U”型关系,市场分割在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且以上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鉴于此,要完善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制度,做好分权与集权间的平衡,以寻求达到最优碳排放水平的财政分权度;优化政绩考核体系,将碳减排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打破市场分割,推进区域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经验、现实选择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分权体制是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再到机制性分权的历程,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博弈关系及其激励约束机制。本文认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演进具有内生性,伴随着经济转型而展开。现阶段虽仍未达到最优分权程度,但趋势是向行政集权下的机制性分权转型。今后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政府间事权划分方式,明确辖区政府财政责任机制,实行多样化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晋升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内生于财政分权和晋升竞争制度安排的地方政府干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指出在财政分权与基于GDP增长的官员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官员追求任期内的政绩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加强烈,这导致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会利用控制的资源或手中的权力积极干预辖区企业经营行为,影响了企业作出有效率的投资决策,旨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基于GDP的晋升激励的地方政府干预行为抑制了辖区内的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其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过高的财政压力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财政压力能通过税源流失、转移支付依赖等方式在有效性和规范性层面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提升,在与政府竞争的共同作用下还会降低政府财政努力动机;财政压力对财政汲取能力的抑制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财政分权程度下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因"重基建、轻民生"而饱受诟病,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经济性特征,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分权的支出效应,却未曾问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基于中国省以下不同类型权力下放的多样化选择,结合分权时序理论,探讨不同分权时序模式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证实,无论是行政分权先行还是财政分权先行,都会导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前者会带来民生性支出的显著缩减,而后者则会带来生产性支出的显著扩张.通过梳理不同类型分权改革的具体内容发现,对于实行行政分权改革的地区而言,在改革中对民生项目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能够有效改善对民生支出的挤占,而设立县域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则会加剧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生产性;就实行财政分权的地区来看,明晰各级政府支出责任有助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而针对县级财政设立增收节支的激励措施则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理解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也为下一步推进和完善分权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使得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激励与西方国家不同。使用2002~2009年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式分权所引致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等行为扭曲是导致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收体系、调整财权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金融隐性分权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部分产生正向作用;区域层面金融隐性分权在东部地区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生正向作用,而其他地区则更倾向于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因此,需要确立因地制宜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优化各级政府财政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1994年~2010年的省级经济数据,检验地方财政竞争程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竞争程度利用省内县级政府的数量刻画,同时涵盖了基层政府争夺要素和政治升迁的竞争压力。进一步,选择辖区内中、小河流长度作为工具变量,减小内生性问题,稳定的结论显示,省内县级地区的数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财政分权后,基层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