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传统意义上单一技能的物流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既具有物流专业基础与物流实践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与系统设计规划等综合素质的物流人才正在成为物流领域人才需求的新趋势。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只有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物流企业的一些先进的物流设施及物流流程相互结合才能塑造出适合中国当前需要的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2.
袁斌 《改革与战略》2016,(4):59-61,135
文章从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出发,从融资需求、金融管理需求、金融服务需求、金融信息需求及金融人才需求五方面说明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完善物流企业的融资体制、建立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优化物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环境以及强化物流企业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曹曌  吴晓 《中国城市经济》2011,(30):151-152
物流企业客户是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和动力源,客户的综合价值决定着物流企业的效益及未来的发展。在分析物流客户价值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客户群体,制定科学客户服务的经营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4.
劳健 《改革与开放》2017,(24):18-19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主动适应新常态需求,积极开展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在深入了解广东区域经济对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突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互动机制,初步形成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5.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相对过剩,高级人才供不应求,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更看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根据河北省会计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了目前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3+1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满足市场需求”界定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转变会计教学观念,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满足多样化人才市场需求的3+l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劳健 《改革与开放》2017,(24):18-19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主动适应新常态需求,积极开展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在深入了解广东区域经济对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突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互动机制,初步形成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物流需求的关系,利用区位商方法,研究了邢台市三大产业对当地物流需求的影响,指出了今后邢台市物流发展的目标,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流需求是推动物流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物流需求在不断升级,而我国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单一,服务质量低,物流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为了满足客户的高层次物流服务需求、提高物流企业的赢利能力,物流企业必须从服务理念、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以实现物流供需匹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创新作为这个时代的主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互联网+物流"需要有创新型的物流管理人才的支撑。文章分别从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互联网+"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角度出发,找到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需求和培养的差异,从而构建出合理的"互联网+"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工商企业是物流市场的需求方.调查和了解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是把握物流市场发展走势的前提和基础,而通过对天津市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情况的对比分析,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改进服务及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的合理化运作.本次调研从工商企业回收有效问卷38份,其中工业企业20份,占52.6%,商业系统18份,占47.4%.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国物流需求将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呈现增速放缓趋稳态势,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将成为提升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 我国社会物流运行基本特点 社会物流总额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的依存度加大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虽然增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但总体上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调整,物流需求也逐步由快速增长向平稳较快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2.
物流组织的形成受制于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地缘优势、产品差异、需求变动等内外部因素。就物流企业而言,其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决定其能力的强弱,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章文从南天物流电子物流组织模式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组织原则、发展阶段、结构模式以及信息技术和财务分析方面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物流以其多学科交叉而成为新兴的专业,特别是在物流系统资源配置、物流产业运行协作上,从物流企业与相关人员、设备、物料、信息等构成要素中来科学规划与实施,来促进物流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型模式,在物流专业教育实践中,强化合作办学的教育理念,凸显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文章将以衡阳技师学院物流专业发展为例,从物流运输配套实践中来探讨其发展方向及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4.
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优势,且具有良好的工商业基础,随着城市发展定位,对电子类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紧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始对应专业,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照社会岗位需求及时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兼顾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企业需求采用多样化培养手段,理性分析当地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电子类人才培养方法。文章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物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物流人才需求稳定性和促进物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物流业发展体系中,关于物流教育方面取得明显的改善,为物流业的发展输出大量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满足现代化物流不断壮大、升级、优化的发展要求。然而,随着物流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对人才专业化程度、多层面需求上进一步的扩大,使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对此,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想持续保留优势,取得更大的发展,以满足和适应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物流行业更新换代的要求,就必须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综合利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理念,以打破现代物流发展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局限性,突出对人才培养的实用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对此,下面就从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视角展开,对于职业院校物流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思路,希望对实现物流职业教育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黑龙江省多元化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外贸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层次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整体能力要求提高。同时,外贸领域分工日益明确,报关、货代以及外贸物流从原先的外贸或船运公司分化出来,使得人才需求呈现专门化的趋势,外贸领域也要求从业人才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这些变化都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宋海宁 《开发研究》2015,(1):113-115
城镇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镇人口的聚集,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换代不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长机会,也为物流企业带来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物流企业应当围绕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针对城镇不同功能布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以打造覆盖城乡的,集集约、低碳、智能于一体的物流系统。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结构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以及城乡一体化对物流企业在区域物流系统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服务产品,努力创造出对顾客具有吸引力的服务.文章针对第三方物流的目标,提出一对一营销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理念,改善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流业迅猛发展和其在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日益显现,物流人才的需求和培养问题已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文章从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分析着手,根据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提出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教学改革的对策,以期能为该类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区域物流的创新化发展,分别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1997—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创新能力间整体相关性、指标间关系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典型变式与典型变量值图深入分析上海市创新能力发展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并从物流发展动力开发、创新活动资金投入、物流从业人员创新能动性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