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是观察中国社会关系结构的基础性视角。本文以一个农户历时十年两次红事礼单账册的比较为例,试图刻画出礼单中"差序格局"的基本动态,拓展费孝通所谓"同心圆波纹"模型的解释内容。本文发现,对于普通农户,礼单中"差序格局"的建构具有能动性、变化性以及区别性,是传承祖荫传统和个体后天发展的统一体。比较而言,传承主要体现在父辈村民初级关系范围的随礼网络之中,它强调遵循血缘远近、亲属距离、邻里互惠等先赋性和伦理性因素的影响;发展主要体现为"80后"年轻一代群体,以己为中心个体努力经营的次级关系日渐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东进农牧公司为例,探讨了中国社会文化因素对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的影响。在本案例中,这种影响通过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体现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各个方面:东进农牧公司与合作农户之间呈现出正式的合约治理和非正式的关系治理并存的局面,并且其关系治理呈现出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新差序格局",而正式治理也体现"核心合约"和"边缘合约"并行的差序化特征;差序格局等社会文化因素在企业地域拓展过程中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实践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巧妙结合有助于保障企业与农户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经典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点。网络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差序格局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差序格局也并非明日黄花,它依然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因此,解读这横亘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差序格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植根农村、涉足农业、带动农户,具有科层组织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被赋予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历史使命。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一般采取公司+农户联盟的订单方式运作。双方的持续合作是联盟组织有效运营的前提,其关键在于各方能够从联盟中分享到满意的合作剩余,而合作剩余的分配基本上由合约联结方式所框定。公司与农户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合约联结,取决于双方在系列经济社会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因此,特定公司与不同农户可以签订差异化的合约。差异化合约的履约与持续,需要借助嵌入在差序格局中的关系治理机制保驾护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东进模式案例表明,东进公司与周边农户的合作采取了多种合约联结方式,且不同类型农户与公司的合作均相当稳定,这是因为公司利用了嵌入在联盟组织内的乡村社会权威,从而便利地与农户缔结合约,并有效地对合约进行差序治理。  相似文献   

5.
徐兰兰 《南方农村》2012,28(4):39-42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潮汕地区四位不同类型女村官①的个案分析,试图展现当代农村妇女是如何在E1趋工具化的乡村差序格局中经营拓展关系网络获取关系资本,进入村庄体制性权力中心的基本历程。深入研究关系资本在女村官突破传统村庄政治运行规则中的作用,或将为我们探索促进农村妇女参政法律政策的贯彻实施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的差序格局化特征会怎样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本文以农地制度改革为着眼点,利用2015年CHFS微观数据,将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差序格局与新型城镇化三者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亲缘化特征显著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一步检验作用机制发现,二者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作用方面并行不悖,农村内部整合型社会资本能够弥补正式制度不足带来的农地产权风险。因此,本文认为应着力提升农地确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在构建起高效、合理、规范的农地流转制度的同时,促进农户间相互合作,加大力度培育以农户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项目,平稳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城乡差距过大阻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文章基于对广东省阳山县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粤西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产品商品率极低,但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高。在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就业的条件下,农地流转市场已有初步发展,呈现"差序格局"特征,零租金占据主导地位。为增加贫困山区农户家庭收入,针对阳山县农业、农村与农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加非农就业岗位,为农民就近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2021,(6):112-119
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需主体出现双重分化,形成了分散需求—分散供给、规模需求—规模供给、分散需求—规模供给以及规模需求—分散供给四种供需关系。其中,后两种供需关系均存在"供非所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小农户难以与规模服务主体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分散的个体农机手也无法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服务交易的本质是嵌入社会关系中的合约关系,而服务供需双方合约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非同构性是当前服务供需关系失衡的根源。因此,要改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矛盾,应着力平衡服务供需双方的社会关系与合约关系。对于"小农户—规模服务主体"的供需矛盾,应当继续鼓励分散的小农户通过自主联合、村集体整合、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高组织化水平,推动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有效衔接;而对于"规模经营主体—个体农机手"的供需矛盾,则需鼓励分散的个体农机手通过自我组织、带机入社等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化服务主体,满足规模农户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大国小农"国情下,系统性探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机制具有重大的政策、实践与理论意义。小农户存续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困境为两者之间的衔接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二者之间所内涵的互构性关联则构成了衔接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当前,个体型、组织型和关系型衔接机制的杂糅构成了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多元形态,但还未形成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稳固衔接方式,小农户在不同程度上仍处于人格依附和市场依附的状态,不平等性和不稳定性依然潜藏于不同的衔接形态中。未来的发展方向除应坚持衔接机制多元化探索和积极借鉴国外有益发展经验之外,还应重点培育体现小农户强自主性原则的形式,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格衔接、组织衔接和关系衔接。最后,应注重小农户与小农的差异性,充分认识并挖掘小农自身所蕴藏的丰富自然社会关系,实现小农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小麦生产大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经过数据整理,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结果显示,第一,农地流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特点是流转规模小、流转期限短并以口头协议为主。第二,土地细碎化是农户土地流转原因之一。第三,农地流转呈现"差序格局"状态,流转对象以近缘社会关系为主。第四,种粮补贴推高土地流转费用,土地确权明显降低转出规模,大规模农地流转更加艰难。据此,为搞好农村土地流转,本文提出,第一,尊重农户土地流转的自主权,防止任何过激行为。第二,提高转出农户收入和社保水平,降低转出土地的机会成本。第三,农业政策重点应放在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土地流转费用方面。第四,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弥补人工成本上升的负面效应。最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管理,推进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信息要素纳入生产模型中分析了信息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并从强、弱关系的视角理论分析了农户社会网络对获取技术信息的影响机制,以淡水养殖户微生物调水技术采纳为例,建立计量模型检验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掌握新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技术;在中国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假设"不能完全解释农业新技术信息传递机制,表现在:强关系对农户获取技术信息有显著正向影响,弱关系对农户获取新技术信息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其发挥作用需要借助由强关系充当的关系桥;弱关系在信息流动中的作用不一定大于强关系,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中,强关系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在斜向网络中,弱关系通过关系桥对农户掌握新技术信息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12.
黄颖  吴惠芳 《农村经济》2008,(1):112-114
本文认为,嵌入在乡村社区背景下的贫困农户的生计创新活动,①在与社区人口、社区生活、社区发展的关系中,采取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以促进农村社区的社会整合,并在农村社会整合的图景中体现出农民个体发展价值和社区发展价值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1~2015年经营规模在1.33hm2以上的农户显著增加;(2)样本村耕地流转基本上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主要以自发形式为主,以熟人关系为纽带,是嵌入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传统;(3)4省针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补贴总体不足,并且省际之间补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2011~2015年经营规模在1.33hm~2以上的农户显著增加;(2)样本村耕地流转基本上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主要以自发形式为主,以熟人关系为纽带,是嵌入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传统;(3)4省针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补贴总体不足,并且省际之间补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加强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诉求变化的现实背景,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倾向及产生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推拉理论探讨身份差序格局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并采用225份制造业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身份差序格局通过相对剥夺感的中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倾向产生了"推力效应",而外部可雇佣性通过调节相对剥夺感的中介效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倾向产生了"拉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农村市场信息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社区农户对市场信息缺少认知及其对市场行情缺少理性分析,进而影响经济效益.造成这一现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大众传播渠道不能满足农户的市场信息需求,而现有的外部市场联系网络也很难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从社区内部原因看,一是基于养殖户自身条件所限,二是基于"差序格局"的人际传播网络也不能保证内部信息传播的均衡.鉴于当前我国农村传播现状与农民自身条件,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信息失衡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对延续乡村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新疆农村地区实地入户为基础,讨论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形成机理和发生机制,分析了农地流转行为、要素配置和农地产权稳定性与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产生的关系。为增强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应对延续乡村农耕文化的艰巨任务,本文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经济格局不合理与城乡经济关系不协调,是困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作为不发达省区,其城乡经济格局与城乡经济关系必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力图通过对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为主的7个不发达省、区和以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为代表的7个发达省的对比分析,揭示当前中国不发达省、区城乡经济格局与城乡经济关系中的几个主要特征,并探讨如何促使中国不发达省、区城乡  相似文献   

19.
崔娟  李鹏 《农业经济》2018,(4):32-34
当前对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分为宏观、微观层面,这种分类方法使得乡村治理研究走向一个极端,即乡村与国家被割裂成完全不联系的部分,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乡村社会与国家的复杂关系,同时,该分类也导致了乡村治理不能从理论上有太多的建树。村长作为国家政权在乡村的代理人,是当前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结合"权威类型"和"差序格局"的研究,说明村长以个人的道德性来影响村落公共领域,进而突出其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为当前国家的基层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的契约期限选择——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其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长期契约往往被认为更有效率,但在农地流转的租赁缔约活动中短期契约却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威廉姆森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对农地租约期限的决定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农地流转呈现明显的缔约对象差序化与契约期限短期化特征;农户对土地的专用性投资、对承租者信息的充分了解程度及其选择空间以及对租约谈判能力的不足是其选择短期契约的关键因素;农户土地租约期限的长短与缔约对象的亲疏关系具有典型的二元选择特征。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空契约"及无期限契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