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交流、扩散、传播的过程。它的传播途径受到时代的物质文明建设的条件所制约。中国古代文化曾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巨大影响,它的传播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今天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引述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阐进了古代很多名人、学者歌颂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享受生态文化的乐趣;阐述了古代生态文化对当代的作用,以及我国当前弘扬古代生态文化需要做好的一些重要工作;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核心必须要与国家的核心价值保持一致,才能凝聚十几亿的中华同胞。同时,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相促进,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文化功能才能得以呈现,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大繁荣大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芽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戒指在中国传统汉文化中,其最早是宫廷中妃嫔戴在手上用来起区分、辨识作用的一种标记。同时,由于“环”与“还”谐音,戒指作为馈赠,还有期待“早日还乡”之意,也因其“循环无终极”的属性,寄托了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情愫。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与对外交流的频繁,佩戴戒指作为一种胡俗,逐渐被汉族人所熟悉,但在魏晋至隋唐期间,戒指往往和鬼魅及灵异事件相关。同时,由于戒指大多以金银或名贵宝石制成,其也往往被作为礼物或赏赐使用。至宋代,戒指开始在民间作为婚姻聘礼的三金之一,直到清代,戒指才在宫廷嫁娶聘礼中正式登场,并在清末民初再次西风东渐之时,被汉族人所接受,成为大众订婚之纪念品。 相似文献
5.
孙智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1999,(2):74-75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交流,扩散,传播的过程,它的传播途径受到时代的物质文明建设的条件所制约。中国古代文化普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巨大影响,它的传播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今天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国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134-135
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高傲风骨和诗文成就一直被后世推崇和称颂。而美国近代文学家梭罗也曾隐居到林间湖畔,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散文《瓦尔登湖》。二人的归隐行为和文学成就有共通之处,并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部分异同点。探究比较二人行隐逸为的思想渊源将有利于推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事业。 相似文献
7.
贾玉凤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8-49
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思想,尤其是易、儒、道三大家的思想对于早期国产动画片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审美方面,使早期的国产动画片意蕴深厚,表现淋漓。易家的"生"、儒家的"中"、道家的"空"对中国动画视觉审美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8.
辛本福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11(2)
文化自觉是内在沉淀,文化自信是外在表现,两者之间互为表里.文化自觉是魂,文化自信是魄,只有增强魂魄,才会有清晰的认知和强健的认同.新时期发展理性的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丽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30(2):113-116,120
消费文化是与西方现代性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消费文化特指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在创造一个物质丰盛的时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精神的迷失和心灵的无寄托感。对消费文化的哲学批判应是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的批判而展开的,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文化自觉为目的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生、节制、怡情的特点,我们可以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弊端进行整合和矫正,实现人类消费文化心理盲从到自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入手,阐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管理: “消费”且“经营”的经费管理模式; 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文环境与精神环境互相融合的环境管理理念; 对教师的考核升迁以及薪酬等较为严谨的管理制度; 对学生的入学、数量、行为、日常食宿等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 对教学制度、课程制度以及考课制度三个方面的教学管理。以上... 相似文献
11.
闫月珏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44-46
清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学作品中的清官形象不能等同于历史实际,但我们仍能从学作品中看到封建时代的民众意识和封建意识。 相似文献
12.
群已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生问题之一。儒家提倡能为人时则为人,不能为人时则为已;墨家和道家主张人已(已群)兼顾;杨朱学派、明末清初的李赞和顾炎武则主张利已不损群。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哲学家大多倾向于群已兼顾的模式,而纯粹的利已观点还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3.
王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16-17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突出"建设和谐文化"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 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它们共同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 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古人对宇宙的衍生、物质的形成、能量运动与物质运动、内动力与相互影响作用力、事物运动的一般性周期与周期节律、事物运动的一般性运变法则与相互影响作用法则等的基本认识观念。 相似文献
15.
古代有许多判词集,有的是拟判,有的是真实判例.但不管哪种判词都能体现出两种写作风格:文采或清明.本文通过对具体的判词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古代判词的这两种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17.
母语文化导入英语教学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琳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98-99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应试功利化等原因,中国文化的教学含量依然空缺很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现象等的能力不容乐观。搞清中国文化的精髓,调整教材内容,提倡中国英语,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才是振兴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郑立群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6):59-61
一个论证如果违反了论证规则,就不是有效的论证,而是一种谬误。从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学者对论证及其谬误的研究,就不仅涉及到违反思维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违反矛盾律所发生的谬误,而且也涉及到思维的基本内容。中国古代逻辑所分析的大多是非形式的实质谬误,这种研究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提出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思想,富国、富民思想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这些思想,评析了其对经济、社会及赋税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侯补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Z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两国古代的健康观、审美观、娱乐观、体育教育观进行了比较分析。目的是了解东西方体育发展的历史,使我国的体育价值观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