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带来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市场方案来增强金融部门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建立“棕色风险敞口”的二级市场可以帮助银行更快地处置滞留资产,从而提高其绿色投融资的能力。此外,新创建的工具—棕色资产支持证券(B-ABS)—可以增加专业绿色投资者的多样化机会,从而为新的绿色投资项目吸引更多资源。不良贷款二级市场的建设经验表明,有针对性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可以同时支持棕色资产和绿色金融的二级市场发展。本刊编译了此篇IMF工作论文,以期给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1,486(12):75-95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3.
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通过多种渠道向金融体系传导,塑造具有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高韧性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和金融活动共同面临的新课题。银行作为资本连接者,内部运营和价值链合作均受到转型风险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双碳”目标给银行的行业风险管理和投融资决策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识别和量化“双碳”政策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行业外溢性对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在识别银行面临的气候转型风险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涉碳资产风险敞口,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解构“双碳”政策影响的行业关联性,并实证测算高碳行业之间、高碳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以及高碳行业与银行投融资主要支持行业之间的关联影响。基于实证结果,从风险识别、风险敞口、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四个维度提出了银行气候转型风险管理及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维护绿色发展是近年来金融机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为了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促绿色减排的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需要银行类金融机构作为表率,带头撬动资金流向,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合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基于国家 "双碳 "目标视角,综合分析国际上的金融支持碳减排工具经验,运用正态分布检验和回归检验分析了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重要性,讨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有效运作,指出商业银行落实碳减排支持工作的创新重点,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曲线陡,金融部门在加大对碳减排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积极研究碳减排的路径选择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和助力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本文从边际减排成本角度入手比较分析以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为代表的碳减排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以碳定价为切入点研究碳减排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边际减排成本已经处于快速攀升阶段,需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引入差异化碳税政策,也就是通过“碳交易+碳税”模式助力碳减排。与此同时,金融系统在发挥其融资和风险分担功能的同时,也会受到上述碳减排政策的影响,如抵押资产贬值、预期损失上升、税后利润减少等。本文认为,需要聚焦碳定价政策设计,碳排放的可计量、可核算,以及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探索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作为绿色金融的补充与延伸,转型金融能够为传统高碳行业开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是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转型金融概念提出以来,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探索转型金融实践,包括明确转型金融支持原则和标准、充分运用转型金融工具、逐渐规范转型信息披露、不断优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我国转型金融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建议从标准体系、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政策激励、配套机制五个维度,推动完善我国转型金融体系建设,与绿色金融共同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刻画了商业银行的动态运行机制,研究了七类碳减排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七类政策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通过资本金动态调整机制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七类政策均有效激励了绿色企业、约束了棕色企业,促进了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惩罚性碳减排政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风险,需谨慎使用;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绿色信贷贴息和棕色信贷罚息政策,影响程度远超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碳排放补贴和碳税政策,需小幅度渐进使用;各项碳减排政策需互相配合,一方面促进碳排放量降低,另一方面防止经济收缩和商业银行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8.
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提出探索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本文将金融加速器框架与环境模型相结合,构建环境一般均衡框架,重点对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选择、经济效应与政策评估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绿色量化宽松政策、绿色宏观审慎政策、绿色合格抵押品政策及绿色再贷款政策等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都降低了碳排放对经济产生的负外部性,提高社会福利,理应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选项。不同央行碳减排工具的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绿色量化宽松政策和绿色再贷款政策将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挂钩,倾向性增加绿色企业或行业流动性,保障经济稳定的同时,也抑制非绿企业或行业碳排放,减轻碳排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外部性。相比而言,使用绿色宏观审慎政策和绿色合格抵押品政策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进行结构性引导,对碳减排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社会福利改进显著。银行资产配置“黏性”程度是影响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使得金融机构气候环境风险日益加剧,金融体系面临着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两重风险,敲响了金融机构应对气候环境风险的警钟。但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却忽视了低碳转型中面临的隐患。本文对气候环境风险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问题,推动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就金融机构如何防范气候环境风险展开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等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开始全面支持污染减排。2020年9月,中国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在此背景下,绿色信贷有助于引导资金支持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1年中国2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对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更有助于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改善盈利状况。鉴于此,商业银行要提高对于发展绿色信贷的经济效益的认识,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相关部门要优化绿色金融激励和补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为从资本市场视角检验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治理转型的有效性,本文借助绿色债券这一“市场型”政策工具和双重差分模型,利用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绿色治理转型所能获得的市场激励结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发行以后能够显著提升发行企业的股票超额收益,并同时降低股价暴跌风险;企业利用绿色债券进行绿色治理转型能够获得市场激励,但激励程度在重污染行业和非重污染行业之间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同时也受到企业信用风险和内部治理水平的调节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绿色治理绩效提升和融资约束程度缓解是绿色债券促使企业获得市场激励的内外动因,同时由信息渠道引发的市场专业主体关注和治理效应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带来有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严峻的自然环境发展形势,加快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体系,是当下我国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力军,是加快推进我国绿色转型,践行绿色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支撑力量;推进绿色发展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结构优化,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气候韧性,支持我国整体低碳转型发展。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视角,以广西区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实践为例,总结分析了广西区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的成效和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据此提出了从完善政策框架、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加快产品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科技和健全绿色金融共享机制五个方面的建议措施,以期为区内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相关顶层设计、各领域实施方案、各方面支撑保障措施以及各省区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发布,构建起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N”政策体系给银行金融服务在投融资经营、业务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方面提出更细致全面地支撑社会经济低碳发展的新要求。银行积累丰富的绿色金融技术应用经验,涵盖绿色资产识别、数据与量化、认证与溯源、风险能效管理、信息共享披露等重要环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结合低碳发展新要求和金融科技前沿新应用,技术赋能促进银行低碳转型从银行业的经营特点看侧重在资产端、自身运营以及低碳场景创新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锐  王桤伦 《海南金融》2021,(11):76-82
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信贷及债券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形成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绿色低碳化转型.绿色政策发挥降低资产风险、降低参与成本、拓宽配置空间的作用,持续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转型提供动力.此外,在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体现与业务认定标准、绿色债券发行机制与收益体现、碳金融工具定价及创新等方面,政策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商业银行应利用政策机遇,优化资产转型风控及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信贷由高碳向零碳的动态迭代,加强绿色债券的发行、投资及承销力度,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央行减碳政策工具防范应对“绿天鹅”的效果,本文构建包含清洁新能源、清洁煤炭能源、传统煤炭能源三类能源部门的DSGE模型。通过模拟物理、转型、政策风险下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效果,发现利率政策无法在刺激经济的同时有效防范“绿天鹅”;当传导机制顺畅时绿色再贷款起到与商品生产再贷款类似的经济刺激效果;“利率政策+绿色再贷款”是权衡经济波动与气候风险防范的较佳工具组合。  相似文献   

16.
潘晓滨  朱旭 《海南金融》2022,(10):45-53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动下,碳金融市场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后盾,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然而,金融市场的固有缺陷以及碳金融市场各层级存在的风险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一定挑战,我国亟需对碳金融市场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管制度。碳金融法律监管的制度设计要兼顾其主体、客体以及客观风险形成机理的复杂性,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监管维度予以立体式的交叉建构。在横向监管体制下,应建立碳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传统的“一行两会”进行协调,加快推进碳金融实体法律的出台,完善落实碳金融市场相关主体的责任制度。在纵向监管体制下,应进行一定的风险监管创新:设立碳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及处置机制、信息强制披露机制、信用惩罚机制、绿色倾斜机制、碳金融犯罪防治体系以及司法协同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2014年中国开展碳市场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八个高碳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交易对高碳企业的减排影响,以及转型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能有效促进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减排,甚至还增加了企业碳排放。第二,转型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减排,并且这种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碳减排净效应可以有效抵消单一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碳排放增加的净影响。第三,转型金融通过促进提升高碳企业的减碳技术水平,进而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高碳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快转型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发展,适时引入碳税政策,充分发挥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促进企业碳减排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3,(1):110-113
2013年银行业经营环境展望经济环境方面,由于存在增长和转型的双重困境,短期内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降低传统行业经营波动风险、保持金融体系良性运转,或许才能给转型带来时间和空间,预计2013年的投资贡献度将继续提升。金融生态继续沿市场化方向前行,具体来讲:(1)监管生态方面,央行灵活运用市场化的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监管政策在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间平衡;(2)金融市场生态方面,直接融资发展导致投融资结构变化,市场主体沿多元化、工具沿多样化、传导机制沿市场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尽管国际上碳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但是各国碳税实施路径与政策调整逻辑却有显著差异,仍存在参与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发展缓慢和国际争议调整机制缺失等问题。借鉴当前国际碳税制度的具体税收制度、政策设计和税收关系的实践经验,我国碳税的开征应循序渐进,与碳交易协同互补,采取“逐步拓宽”的税制设计,利用税收优惠平衡税收负担,充分参与国际碳税协调,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围绕碳中和目标,以减碳为主线,完善环境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碳税改革以及对能源和化学污染物的税收调整。但是受到政策目标的影响,OECD成员国之间的环境税收政策存在预期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我国应吸取和借鉴OECD成员国环境税收改革经验,构建特征明显的绿色税收体系,以扩大征税范围加强环境税收绿色减排作用,以低碳为中心提升环境税收的碳达峰碳中和效应,试点“负环境税”提高绿色转型灵活性,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税收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