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又搞出个“新工具”。其实不过是一种“有抵押的再贷款”而已,号称:抵押补充贷款(PSL)。为什么央行试图用PSL释放流动性,而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估计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预留着,这项制度建立之后,央行可以把“法定存准”直接划拨给“存款保险公司”,而使银行市场不至于因该制度建立而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2.
以央行数字人民币“一带一路”区域化为背景,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沿线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两两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央行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化进程中利益相关体的博弈过程及均衡结果,并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寻找博弈的最终演化均衡点。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央行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化进程中会遭到来自沿线国家和沿线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抵制,但是长期来看,央行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化博弈中倾向于采取“推出”策略,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向于采取“接受”策略,沿线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也倾向于采取“合作”策略,以此促进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事件     
《山东企业管理》2012,(7):14-14
1央行连续八周开展逆回购对货币政策态度仍谨慎 央行连续八周在公开市场上开展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暗示短期内央行仍希望利用公开市场逆回购“熨平”资金面波动。长期来看,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降准和降息仍有必要,但受通胀、房价回升等负面效应影响,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仍显谨慎。  相似文献   

4.
《湖南房地产》2006,(1):45-45
据京华时报报道,央行近日撰文指出,人民币升值2%既不会造成房价下降的压力,也不会使房价大幅上扬。央行负责新闻宣传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央行近日在部分媒体上推出“人民币汇制改革问答”系列文章,主要是为了让市场更加了解当前进行的汇率改革,这也是央行完善汇率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据《北京晨报》,2月26日报道,担任央行副行长刚两个月的易纲在25日在“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雨雪灾害发生之后,国内对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有些担忧。不过,次贷危机和雪灾不能动摇宏调基调,防通胀仍将是央行今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五一”长假前,央行突然宣布单边上调贷款利率。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来,央行进行的第三次利率调整。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这一话题,经济学界长期存在着改造现有中小银行与新建民营银行两种意见。何去何从?迄今未有定论,央行也未正面回应。在此背景下,央行大造中小银行的声势,是否说明监管层对两条改革路径的选择?人民银行的观点在“要不要新设民营银行”问题上。历来有两派人士著述争论不休,“改造派”强调“新建的风险”,“新建派”则大谈“改造的难度”。无论“改造派”和“新建派”的争论如何激烈,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开放民营银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央行“双杰”印象。这位52岁的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如今应当是世界金融界瞩目的人物了。不过,他还是平静、平和、平常,学者易纲。  相似文献   

9.
央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对房 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是最着急的。如 果出现房地产金融危机,最后肯定要 由央行买单。情急之下,央行终于想 出了一个狠招,这就是取消期房。8月 15日,央行发布的一份题为《2004中 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称,“很多市场风 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 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 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 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 现房销售”。一纸报告在房地产市场 即刻掀起轩然大波,引来了各方的激 烈争议。  相似文献   

10.
央行副行长苏宁日前表示:“央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责任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央行会有手段在该收(收紧经济政策)的时候收,但目前不会收。货币政策将保持增长,但表现出来不会是月月增,也不能因为一个月的变化就说央行的政策变了。下半年至明年都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苏宁称,虽然中国对外贸易已经止衰回升,近期美、日欧经济也好转,但国外失业率仍高居不下。  相似文献   

11.
蔡钰 《中国企业家》2009,350(21):22-22
在有关中国银行前常务副行长朱民将借道央行赴IMF任职的传闻流传了十来天后,10月19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确认了朱民因工作调动辞职的消息。10月22日,央行官方网站在“行领导”栏目中登出朱民的简历,正式肯定了朱民成为央行第5位副行长。  相似文献   

12.
格林斯潘留任了——尽管这位77岁的老人的市场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在2003年9月,《全球金融杂志》对世界主要央行行长的评级中已经当了16年美联储主席的“格老”跌至“D”级而。在2002年底刚刚履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取得“B”级。  相似文献   

13.
“五一”长假前,央行突然宣布上调贷款利率。“房贷”这个名词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各媒体、网络中,也成为广大购房心中的牵挂。此方,央行加息意欲何为?购房心里更是彷徨、忐忑不安,选择提前还贷还是选择银行推出的各种还贷方式,已然成为购房心中的十字路口。[编按]  相似文献   

14.
谢泽锋 《英才》2013,(3):100-101
SLO仅仅是—种使调节流动陛更加丰富的工具。央行没有直接QE的意思,只是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的“武器库”里又多了一样新工具。1月1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Operations,简称SLO)。SLO以7天期内短期回购为主,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  相似文献   

15.
财经     
央行表示未酝酿五成按揭称对有关报道感到遗憾日前,央行明确表示“拟推房贷五成按揭政策”不实。央行在其网站表示,央行新闻处负责人针对“拟推  相似文献   

16.
《经济界》2002,(1)
在日前由招商银行举办的“入世后中外银行竞争与合作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加入WTO对央行的监管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央行的监管方式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会上指出,未来审慎原则是央行监管的唯一原则,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享受一视同仁的待遇。根据我国加入 WTO的承诺,5年之后,将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业务客户限制,这不仅对我国银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是巨大的挑战,对央行的监管能力同样是严峻的考验。如在中资银行各项经营指标普遍不如外资银行的现状下,也要以相…  相似文献   

17.
央行利率再次调整后,带给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购房者的心理层面,而不是在经济层面。更有消费者惊呼遭遇“倒春寒”,考虑到未来可能还有几次加息,不得不暂时“捂”起钱袋,打消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18.
博人博语     
《住宅与房地产》2007,(6):61-61
2月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鼓励大家讨论房地产和股市有没有过热,讨论有助于大家辨明是非、防范风险;5月6日,在瑞士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BIS)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他又表达了对中国资产价格过快上升的担忧。5月11日,证监会就“加强投资者教育,防范市场风险”发出了通知。  相似文献   

19.
央行在非常敏感时期出台“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试图定调新政下楼市现况,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相似文献   

20.
马磊 《东南置业》2007,(9):60-61
“所谓了,月供多多少懒得算了。”当听说央行加息之后,一位“房奴”做此反响,而诸多业内分析人士也懒于深入评论和分析央行再次加息可能对宏观或微观经济走势可能带来的影响:连续的加息造成人们在思维上的抵触,“加息疲劳症”影响之下,多数人不认为这将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产出多大影响,就像购房人懒于计算对今后生活幸福指数的换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