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璐 《英才》2005,(12)
自太平洋建设集团一夜成名之后, 许多人都对BT的赚钱模式充满了好奇。民间资本以建设——移交的方式,即所谓的BT模式,投资市政设施,究竟是怎样赚钱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民间  相似文献   

2.
BT融资模式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政府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日趋突出,利用民间资本投资于公共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BOT、BOO、BT等融资方式适时而生,成为缓解政府公共投资资金短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同时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近年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即项目融资模式,由最初的BOT模式衍生出的各种项目融资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BT模式的相关操作程序、流程、签约主体、优缺点、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洪利 《中国总会计师》2013,(12):109-110
一、BT模式的意义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BT模式较好地体现了资本、技术、管理、市场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企业的利润率持续走低,企业单纯依靠生产经营谋求持续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型的建筑企业顺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BT项目是国内工程项目建设中逐渐兴起的一种融资模式, BT项目的出现缓解了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又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BT项目规模大、投资多、施工周期长,对BT项目投资方而言,BT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市场占有规模的扩大,更有来自于经济环境、政府信用、施工合同、融资渠道等多种风险因素的制约,给投资方BT项目建设的收益带来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投资方从项目的前期调查、融资渠道的拓展、保险与担保的运用等措施入手,将BT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邓明然  李清 《财会月刊》2007,(11):75-77
本文重点论述了民营资本投资公路建设的四种方式,即TOT、BOT、BT、PPP。通过对民营资本投资公路建设方式进行比较,指出民营投资者和政府对各种公路建设民营化方式的偏好,为我国政府和民营投资者进行选择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BT项目会计核算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芬 《财会月刊》2011,(4):35-36
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迫切的需求。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取BT项目模式,运用非政府资金进行高速公路、大型场馆、港口、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普遍采用的模式。企业财务人员在实践中对BT项目会计核算仍存在诸多疑虑。为此,我们从工程企业的角度出发,对BT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说明。  相似文献   

8.
王晓敏 《财会月刊》2012,(11):37-38
基础设施建设BT模式已经作为新的投融资建设模式被各地政府广泛采用,目前国家对BT业务尚无相关的税收法规,虽然重庆、广东惠州等部分省市地方税务机关出台了针对BT建设模式的相关税收规定,但规定不尽相同。本文在分析BT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对部分省市BT建设模式营业税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由政府和银行贷款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给政府带来了沉重负担。新兴PPP(公私合作)模式的使用,使得私营企业能够有机会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本文希望通过北京和伦敦地铁建设PPP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为中国更好运用PPP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8,(12):30-31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当前社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随着民间资本规模的迅速膨胀,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激活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间资本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民间资本在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市政工程采用BT建设模式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多。政府在一定时间内将市政工程项目全权交由投资承包商进行建设,政府对项目进行宏观控制、间接管理,因此投资控制难度很大,容易造成投资超支现象。因此采用BT模式,政府和投资承包商两个项目主体都面临相应的风险,在我国BT模式没有可参照的标准,项目涉及的参与方多,实施过程操作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的前提下,如何对项目进行投资控制,实现互利共赢,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市政工程BT模式的投融资特点,分析了市政工程BT项目的成本构成和费用控制的要点,梳理了市政工程BT项目回购基价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回购基价的有效方式。并对BT模式下的市政工程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论述了民营资本投资公路建设的四种方式,即TOT、BOT、BT、PPP。通过对民营资本投资公路建设方式进行比较,指出民营投资者和政府对各种公路建设民营化方式的偏好,为我国政府和民营投资者进行选择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白锐 《企业技术开发》2011,30(5):22-22,24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矛盾,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然后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以及推广新型融资模式等措施,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4.
市政工程建设是政府投资建设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的多元化,政府BT模式动作,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工程建设,在加速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市政工程建设决算审计带来新的课题,高估冒算现象随处可见。如何严格控制工程总造价,节省财政资金,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市政项目工程造价审  相似文献   

15.
BT模式广泛应用于国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是一种新型的融资建设方式。结合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对BT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BT模式应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和意义、运作流程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强 《价值工程》2014,(6):74-76
BT(建设-移交)是当今国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被普遍采用的投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的广泛运用,加快了西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国内BT模式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陆续出现。不同BT项目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都会有所侧重,应该说国内的BT项目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一直在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融资模式。例如深圳地铁采取了"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回报"的深圳BT模式;福州地铁采取了"资本金+BT"的新模式。本文就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某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对BT项目的探索经验,探索BT项目引进产业基金的新型投融资模式,最后给出实施该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BT投融资建设模式是"Build-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移交"模式,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经过法定程序选择拟建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主办人,并由主办人在工程建设期内组建BT模式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在工程竣工后按约定进行工程移交并从政府或其授权单位的支付中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8.
BT建设模式是BOT的一种转换形式,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省去了中间的经营(Operate)环节,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非政府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由承揽者组织实施,项目建成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赎回。BT模式已经为政府、施工企业所熟知,并被大量采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建设工程总承包的惯性思...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强BT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敏华 《价值工程》2010,29(12):62-63
BT是由BOT演变而来,是Build(建设)和Transfe(r转让)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含义是:政府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设的某个项目合同授予承包商,在规定的合同条件下,由承包商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项目竣工后,承包商将该项目转让给政府,政府根据合同约定按比例分期向承包商支付总价。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从BT模式的特点、造价管理的难点、如何加强管理以及在管理过程中的把握重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BT项目是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也是近几年国内工程项目建设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融资模式。BT项目的出现,有效改善了我国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为施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由于BT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多、规模大等特点,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存在多种风险因素的制约。因此,深入分析BT项目的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加强施工企业BT项目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施工企业BT项目运作中的风险管控策略作以综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