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总会计师》2012,(3):18-18
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谈论两会经济热点时指出,近几年.中国经济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阻碍。  相似文献   

2.
实体经济的"效率空心化"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采用2000—2015年我国省级工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实体产业"效率空心化"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工业经济的增加值率逐年下降;(2)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逐渐回落;(3)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破位下行;(4)沿海地区制造类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比例上升。该结果证实了"效率空心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实体产业空心化的一个新趋势。为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治理僵尸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成为当前应对产业"效率空心化"风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缺乏能够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近期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说,要“支持和鼓励以专利创业,依靠专利技术发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从企业创业开始,积极采用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才能有效避免“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增强实体经济活力 遏制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虚拟经济膨胀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呈现空心化态势,主要表现在资本纷纷撤离实体经济、产业技术空心化和企业家事业精神缺失等方面。因此,从生产成本、虚拟经济利润、税负等原因入手,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市场管理和创新体制等方面,研究遏制产业空心化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我国实体经济比重下降虚拟经济比重上升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倒金字塔"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期间,一份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引人关注。提案特别强调,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在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当前迫切需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挤压“炒”经济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快速上升,大量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在这一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光是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并且能够避免日本式的产业空心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长期萧条。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金融化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运行甚至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这种状态不仅增加了金融领域的风险,同时也使得实体经济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最终影响整个经济体的平衡健康运行.所以,金融应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从阐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开始,分析经济“脱实向虚”状态产生的原因,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要重视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成本高”等困难,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中小企业大量停产半停产和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政府既需要打破垄断,深化改革,拓展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又要营造民企与国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特别是信贷资源的环境;既要“少取多予”,为中小企业减负,又要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出现局部“产业空心化”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可能会出现一种“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这种情况都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库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现实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产业“空心化”的制约;金融困境;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立。本文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旨在分析问题的内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和挖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产业技术空心化的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制定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并且涌现出了华为、海尔、联想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排头兵”,自主创新战略初见成效。然而,在创新实践中也有部分企业由于财务失控,而使创新计划搁浅。为此,结合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特殊性,对传统的财务控制体系进行改进,改善自主创新的财务控制环境已是迫在眉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海小企业》2003,(4):1-1
上海要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要进一步明确制造业在上海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上海制造业的新腾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2023,(5):52-55
2021年以来,政策不断加持下,产业园区发展也从销售思维向管理运营思维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贯彻实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专精特新”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产业园区在推动“专精特新”的工作中,要细分行业资源,要聚焦企业痛点,让产业服务更加精细化,更加高效。通过产业园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做法能够为企业解决用地需求、提供融资便利、安排管理咨询等,从而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诞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一直向周边地区疏解低端制造业,聚焦发展高精尖产业,着力打造创新型城市。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更是为城市经济更新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分析了全球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创新的趋势和经验,认为城市创新产业的选择应该强调经济属性,并且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国内大型城市需要警惕其他国际大都市曾经经历的产业空心化风险,避免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的简单对标和经验依赖。北京应着重构建以“科创+制造”为双元动力的发展模式,促进数字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重塑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在城市产业选择方面,要促进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创新,构建全产业链竞争力,培育更多的行业隐形冠军企业。  相似文献   

15.
实体经济会不会空心化,关键看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能不能得到缓解。去年在中小企业的倒闭问题上,有两种争论:一是中小企业倒闭“无害论”。有人说转型时期中小企业倒闭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有人说中小企业是落后生产力代表,死掉一批有利于转型升级,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倒闭一批中小企业是无害的。二是“无据论”。有些地方官员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小企业》2004,(6):21-22
根据上海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近年来。大批工业企业迁出了中心城区。为了防止中心城区“空心化”,利用中心城区的工业存量资产,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资源,推进都市型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提升上海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在小组发言时认为,“实体经济作为创业创新的载体,民营企业应坚守实业求发展,突出主业、做强做大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作为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经济载体,是美国提出的国家出口倡议的重要扶持对象。除了采取减税及加强金融监管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外,欧美国家还采取了鼓励创新使中小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等多项强化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转型。金融危机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同样面临着成长中的转型问题。从欧美经验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引导中小企业由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创新型企业转变,实现中小企业的生产网络由购买者驱动型向生产者驱动型转变,并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规范和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避免中小企业产业空心化,同时拉伸和延长中小企业的产业链,使中小企业由单纯制造业成本竞争转向生产性服务业附加值竞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尝试对当下实体投影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研究实体投影产业的发展趋势,并从中找出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实体投影产业的可行性以及其理论依据。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实体投影产业的关注,从而促进实体投影产业在中国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琴 《活力》2023,(11):53-55
随着实体企业金融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金融化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趋势。实体企业金融化一方面推动了实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及金融风险上升等问题。尽管实体企业金融化在短期内能够带来可观的金融投资回报,但从长远来看,其可能会对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占,从而使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研究如何借助企业金融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企业金融化现状对企业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企业金融化策略,以促进实体企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