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蔚  陶辉 《商业研究》2011,(6):88-93
以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的69只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分别对这两部分可转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可转债发行产生负的公告效应,而股改后可转债发行产生正的公告效应;通过对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财务性指标多元回归,发现股改前后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股改对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莉 《商业研究》2005,(20):163-166
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及其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行为具有共性,在国内上市公司存在“融资饥渴”现象以及股权融资偏好现状下,公司为发行可转债和顺利转股,会做出有利于可转债投资人的决策。对可转债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可转债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Black-Scholes模型为理论基础,并以包钢可转换债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提出了发行价格偏离理论价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07日,A股上市公司马钢股份发出公告,将于2006年11月13日正式发行总额为55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自此,这种新的融资方式,新的债券品种正式进入我国。截止2008年5月1日,已有15家上市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6.
“2003年的中国证券市场,被冷落多时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终于度过了漫漫寒冬。伴随着民生银行40亿可转债的成功发行,雅戈尔转债所创出的199倍超额认购倍数,以及可转债二级市场价格的节节走高,可转债特殊的投资优势逐渐被众多投资者所认同。”华鼎证券的证券分析师刘辉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将可转债引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同时提出理论上的可行措施,将可转债拆解形成金融互换产品,从而既有效解决了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激励问题,又进一步活跃了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李圣霞 《商》2014,(23):178+141-178
股权再融资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是我国再融资的主要方式。由于体制的不同,我国的再融资状况不同于其它国家,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股权再融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描述中国近年来股权再融资的总体规模和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以期望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展了股权激励机制的尝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还没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相关规范文件。本文在评价国外股权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包括制定相关规范文件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应剑 《商业时代》2006,(20):65-65
本文结合可转换债券的构成要素,对可转债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转债的投资风险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胡敏杰  余怒涛 《价格月刊》2012,(3):82-86,94
国内外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各类假说.通过综述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详细梳理各类假说提出的原由及内容,便于进一步研究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  相似文献   

12.
袁显平  陈红霞 《商业研究》2006,(15):126-128
在国际学术界,用于解释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的研究成果有资产替代假说、评估风险假说,后门融资假说与阶段性融资假说。同国外比起来,我国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研究方法的角度还有待改善。全面深入地弄清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无论对发行可转换债券企业,还是对鼓励和扶持可转换债券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长期事件研究法,对2000-2004年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的长期市场绩效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前后,可转债标的公司的长期股票价格绩效在绝大多数区间上显著优于行业、规模与权益市值对面值比率的对照组,也显著优于等权加权和总市值加权的综合市场收益率;选择兼有债权和股票期权双重属性的可转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标的公司股票价格长期绩效的优良表现。  相似文献   

14.
可转债发行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晶  陈收 《商业研究》2007,(6):8-12
对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4年间发行的可转债进行研究,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可转债发行后两年内,发行公司经营绩效有小幅下降,与行业规模组对比,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属于绩优公司,发行前后各项绩效指标都高于行业规模组,而与增发配股组比较,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发行后转债组的成长性指标高于增发配股组。  相似文献   

15.
龚朴  王菁华 《财贸研究》2007,(1):140-144
本文在对业已存在于会计实务界和会计理论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经济实质所在,指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兼有债性、股性和转换期权三重特征的复合金融衍生工具。认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经济实质是对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可转换公司债券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可转换债券融资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经济不景气,股市风险过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可转换债券是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共同愿望。从筹资者、投资者、政府、三方的角度出发分析可转换债券发展动因。并就目前我国发展可转换债券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从实践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仍存在发行风险、转换风险、以及经营环境、业绩、财务、操作、被接管和兼并等因素带来的融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将严重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应完善融资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规避可转换债券存在的融资风险。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和有利的发行时机,解决好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股权融资比例过高、投资品种匮乏和金融创新困难等问题,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8.
可转债是一种既含债券性质又含期权性质的金融衍生产品,利用常规的定价模型常常低估市场价格,使定价方法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基于集对分析方法,选取单因素B-S期权定价模型与单因素交换期权模型,对定价模型进行测度和修正,通过实证检验,可以了解到,修正后的定价模型更具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可转换债券兼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两种效用,通常会促使投资者对转股时机与转股数量有不同的决策,这些决策对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价值有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影响公司价值的分析模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14年期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后,公司价值会因其偿债能力变化而下降;国有股权比例之于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公司经理人经营行为来实现的;成长性不同的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的公司价值变化,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基于委托代理角度对可转换债券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展开研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拓宽了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