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元强 《西部大开发》2010,(2):180-180,169
歌曲的二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音乐的表现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二度创作需要具有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声乐的技能技巧、语言的基础练习、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等等七个方面来阐述歌唱的二度创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对于培养歌唱者的艺术表现力至关重要,只有"声"与"情"的结合和统一,相得益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在演唱这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声音的恰当运用及韵味的得体展现会给声乐作品带来的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高影 《魅力中国》2010,(8X):288-289
在艺术学的领域里,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创作互为艺术创造的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声乐作品对声乐演唱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声乐表演是听觉的艺术,也是视觉的艺术。"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是歌唱演员在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中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歌唱演员应通过研究歌曲作品、丰富情感体验、面目表情等,在二度创作中把握"声情并茂,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5.
汤红娜 《魅力中国》2011,(10):310-311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声乐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如何着手把谱面上的东西唱活呢?我认为,要对歌曲进行分析和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6.
芦晓星 《魅力中国》2013,(23):106-106
作为一门立足于舞台的演唱艺术,声乐演唱包含了两个有机部分:“表演”和“歌唱”。成功的声乐演唱者应完美结合“表演”和“演唱”。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歌唱功底深厚,还有着优秀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更好的论释一首作品.更精彩的完成一次“二度创作”.就要求歌唱者在舞台上做到“神形兼备”。以充分的艺术表现力带着观众“身临其境”,并给予观众艺术美的享受。本文对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其培养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每一个声乐演唱者都能够关注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去进行培养与学习。  相似文献   

7.
韩莹  赵秀彦 《理论观察》2014,(9):137-138
民族声乐作品在旋律的创作与表现上有着丰富的声音形态,从基本的音调、节拍到主旋律的进行,都有着各自独立的创作手法与技巧。为了将声乐表达的内容与人物的形象塑造相适应,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与音乐旋律创作中,形成了民族声乐作品中旋律美的各种形态和艺术特点,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民族声乐题材的旋律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声乐形态的声音特色与审美要求。本文从民族声乐作品的旋律特点入手,分析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抒情性、节奏性、叙述性与戏剧性五种艺术特征,分析了民族声乐旋律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探讨了文化素养对音乐二度创作个性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通过积累学识,不断完善自我,才是塑造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的途径。在演奏时要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体现出自己的情操和气质,创作出气韵生动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9.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开展十年的教改项目“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中的“人物画廊”是文学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形式,它具有创造/体验性与双向激活性的内在机理。师生联手“二度创作”则利于形成教与学、原著与再创作之间的多重“双向激活”关系。指导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大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只要掌握好一系列组织指导原则,这种简便灵活的演示性教学活动非常易于普及开展,并会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演唱者表演时的心理与调控的作用,并阐述了心理因素对歌曲的二度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冉启端 《魅力中国》2009,(19):182-182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遣核心,无论是文学的作词音乐的谱曲或是歌唱的表演,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而作词与谱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书面的词曲有声化,产生声音的直觉美感,才可能最终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声乐艺术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12.
准备稿件是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的重要环节.播音员要把各类节目中的文字稿件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成为广大听、观众喜闻乐"听"的播音作品.一般认为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二度创作"活动,稿件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提炼,是作者的"一度创作".播音作品,是播音员基于对生活的理解,把稿件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接可感的声音符号的"二度创作".从播音员文稿播音的创作活动中可以看出,播音员对稿件的依赖是很大的,倘若播音员与稿件之间处于一种生疏或隔膜的状态,是很难产生好的播音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类高校开设声乐选修课是推进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拳措,学分制的实行给声乐选修课的开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声乐选修课的开设会使高校各类音乐活动趋于专业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王婷 《发展》2011,(6):135-135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声,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而声乐教学,不仅是一种歌唱能力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调控好声乐教学中歌唱的情绪与情感状态,对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瑶 《魅力中国》2013,(25):141-141
所谓二度创作,是指演员在熟练地完成原创所规定的艺术内容的同时,注人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意蕴,使创作的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具有性格的鲜明生动的形象。任何艺术作品由于理解、体验和感受的不同,很可能会对原创作者所规定的内容做某些变化、调整或补充,以更好地表现隋感和精神世界。而进行二度创作,是把原创作者作品的内容化作了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再现,使再现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结合与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什么形式的演出都需要演员与观众共同创造。观众的信息反馈影响着演员的表演活动,演员据此调节着自己的表演。本文主要探讨声乐的舞台形体表演问题。扎实的声乐功底基础上再有良好的形体表演才能称得上演唱的真正成功。  相似文献   

17.
进行音乐创造性表现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参与了音乐的二度创作,体验了音乐审美活动,必然会产生赏心悦耳的愉悦心理效应,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欣赏,显然这种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会不断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邵桃云 《魅力中国》2009,(36):181-181
艺术创造力离不开一个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感悟能力的强化。一个戏曲演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满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繁难的表演技艺,称做戏曲演员的物质手段的话,那么在剧本文学中所规定的独特性格、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任务创造,则可以看作是这些物质手段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是戏曲演员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和任务。在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中,戏  相似文献   

19.
准备稿件是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的重要环节。播音员要把各类节目中的文字稿件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 ,成为广大听、观众喜闻乐“听”的播音作品。一般认为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二度创作”活动 ,稿件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提炼 ,是作者的“一度创作”。播音作品 ,是播音员基于对生活的理解 ,把稿件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接可感的声音符号的“二度创作”。从播音员文稿播音的创作活动中可以看出 ,播音员对稿件的依赖是很大的 ,倘若播音员与稿件之间处于一种生疏或隔膜的状态 ,是很难产生好的播音作品的。所以 ,播音员在准备稿件过程中要注重…  相似文献   

20.
许长海 《魅力中国》2013,(32):90-90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是一首完整声乐作品的两具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与作品的演绎成功与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声乐作品中,单单有人声部分的旋律是无法全面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思想,而伴奏部分的出现增加了整首作品的感染力,起到了一个有效补充作用。钢琴伴奏是一首完整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作品的思想感情的缩影,与声乐歌唱一起,呈现给大家音乐美的享受。“就像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歌唱与钢琴伴奏两者也应是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具备统一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表达出完整,具有艺术高度的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