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需要成本的。其中,社会成本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如何建立社会成本分担机制来解决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三位一体"的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政府成本、企业成本、个人成本三个角度,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淄博市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以及城边村原有居民三类不同人员的市民化目标,分别测算了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市民化行为主体的成本,并探讨了各级政府、企业以及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与主要责任。最后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成本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政永  孙娜 《企业导报》2014,(18):72-73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近年来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成本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化程度、自治机构利益代表性、自治机构换届选举、"自治机构、公共组织、政府部门"回应性等是显著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因素。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通过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型、角色转换,强化农业转移人口组织化程度,完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选举制度,提倡自治组织、公民与政府开展合作治理等途径,构建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治理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进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伟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人地钱"挂钩政策是2016年"两会"的十大新词之一,体现了施政新思维。"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可以有效化解"新市民"所需的市民化成本,破解地方政府"户改"的阻力,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而"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  相似文献   

6.
张海英 《价值工程》2014,(30):11-12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上到下基本没有阻力,但也有一定的压力,如资金、均等化社会保障、住房、稳定的就业创业等。面对压力可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服务体系等举措可有效缓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压力,从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这一称谓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而真正为人们所认知的却是中共“十八大”中所提出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虽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研究开始不久,其时代的特性却已经使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对当前学术界对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社会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障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核心,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则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前提条件。为此,要按照"统一户籍、普惠权利、区别对待、逐步推进"的思路,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  相似文献   

9.
为剖析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城镇住房保障无法有效落实的资源错配问题,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为切入点,基于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从心理账户、禀赋效应以及参照依赖三个维度分析农村住房价值和务工地住房条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务工地住房消费边际倾向高于老一代,务工地住房条件对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更大;农村住房价值对新生代市民化意愿没有影响,对于老一代是负向影响;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农村住房效用的损失要大于务工地住房效用的增加,而新生代则更加在意务工地住房效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围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通过全面深化就业服务领域创新改革,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面向本地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转变,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同等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系列权力保障、公共产品享受与城市社会经济适应的实现过程,既需要政府进行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了需要加大投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困难。因此,就需要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来度量政府的相关投入。论文在比较农民工市民化与人口城市化、分析人口城市化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模型,并根据农民工的聚集地与细分特征分地区、分类型地测算了东部沿海地区第一代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内陆地区第一代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2.
在“四化同步”的背景下,加快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绝对主流声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与部署上,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展新阶段中实现现代化的重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的重要引擎,它关系到我国济未来新一轮发展的成败。《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下称《划》)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型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标,明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思路,并提出实施好有序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  相似文献   

14.
香港特别行政区,1104平方公里,18个行政区域,约706万人口.公共租住房屋(以下简称“公租房”)约67.98万套.包括租置计划屋、居屋、可租可买计划和重建置业计划屋苑内的公共租住房屋单位。据《房委会公共租住房屋人口及住户报告》(2010年9月30日)显示: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就新型城镇化问题发表了演讲,阐释了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思路。徐宪平说,今年将要求各类城镇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具体标准,在特大型城市则制定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居住证制度,标准将向社会公布。徐宪平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中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将在今后7年内有序、逐步地实现市民化。徐宪平说,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到2020年努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引发要素投入变化影响乡村产业结构的机制,并采用2001—2013年中国216个地级城市的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业人口转移在短期对乡村产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长期的投入要素替代效应有利于提升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乡村产业结构;(2)农业人口转移显著提高了农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专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但人力资本趋于恶化,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3)农业人口转移导致的相对劳动成本变化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而中西部地区乡村产业结构受人力资本的制约更为明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注重人力资本回流和科技投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上下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6个方面具体任务。上一阶段,根据中央、浙江省委统一部署,我们对城镇化问题进行了认真学习。总体上看,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的过程,也是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变化的过程,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就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对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从动态演进中探索城镇化优化的人口模式。研究方法:运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托达罗模型建立了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无论是常住人口城镇化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其空间格局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相对而言,常住人口城镇化在空间集聚的外溢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镇化基础经济水平的平衡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空间优化条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对城镇化的空间优化只能发挥稳定、润滑作用;从动态发展趋势判断,东中部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常住性流入城市、西部地区以户籍性流入城市,能够更好地促进东中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形成,同时借助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润滑平衡作用形成东西部夹击态势,有望促成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高水平空间格局的优化。研究创新:将户籍人口城镇化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研究中,既拓展了现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内容,也凸显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中的效应。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模型模拟,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正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3月16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称,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158亿元3月24日,财政部下发《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该专项资金包括中央财政对廉租房、公租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三项补助资金,今年共计1158亿元,相比去年执行资金数额增长了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