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城市空间扩展造成了通勤距离、通勤时耗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由于行政中心、高等院校等纷纷外迁和城郊大型住宅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很多规模较大、配套不完善的单一功能用地或功能区.居住与就业功能的双重空间失配和出行时间、方式具有规律性的通勤交通,不仅导致高昂的通勤成本,还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流动特征.以济南为例,通过对典型功能区居民通勤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出行者属性和通勤特征以及双向通勤现象对交通成本、道路负荷和城市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交通规划等角度,提出了保障功能布局与交通互适、居住和就业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制度转型和城市空间扩张背景下,研究城市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空间互动关系及群体需求差异,能够为城市住房政策和交通规划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住房需求函数,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显著负相关,但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对二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住房补贴、通勤方式及职业类型等属性对居民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之间替代关系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从引导住房消费合理分层、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功能层次及布局、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城市居民职住平衡。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作为研究实例,结合空间正义原则和发达国家在保障房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通过调查杭州现有公租房与在建公租房项目的居住空间特征,分析杭州公租房在空间布局、空间组织和空间融合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方法:利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得到空间正义的内涵要义、居住空间的研究维度以及国外保障房居住空间的成功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得到杭州公租房居住空间特征;基于空间正义原则和公租房居住空间现状特征,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得到杭州公租房的问题及对策。主要结论为:(1)杭州公租房在空间区位上表现出选址偏远、分布集中、交通服务水平不高、住户职住分离现象突出、医疗卫生和教育设施不健全、休闲娱乐设施缺乏等特征,在空间组织上对内缺少公共的交往空间、文化建设不足,对外缺乏与附近社区和城市中心的联系,在空间融合上存在居住空间分异明显、不同阶层沟通交流不足的问题;(2)根据空间正义观念和杭州公租房现存问题,日后应从保证住户在就业机会、医疗教育服务和商服娱乐设施的可及性,加强住区内部空间组织及其与外部空间的联系,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着手优化公租房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漯河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3937份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利用GIS和多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漯河市居民的平均职住距离为5.9km,通勤距离在5.9km以上的样本比例高达47.32%,职住分离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从居住地的角度可以发现,居民的职住分离现象在交通小区的尺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中心城区的职住分离情况明显好于郊区,就业主导型小区明显好于居住主导型小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收入、家庭人口数等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居住地的交通小区类型都是产生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其中小区类型是非常显著的影响因子,居住主导型小区职住分离程度最大,就业主导型小区职住分离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5.
城市绅士化是西方国家在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现象,尽管绅士化运动具有积极的经济效应,但其社会负面性也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南京市为案例城市,对8个拆迁安置社区的近1000名低收入原住民被动迁居后的日常生活、就业和通勤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以验证城市绅士化对弱势群体产生负面效应的理论假设,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在城市绅士化的过程中,低收入原住民的生活、就业及通勤均受到了显著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生活成本上升、就业机会减少、稳定度下降以及通勤成本增加等;"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社区污名化"以及安置点对外来人口排斥等社会和空间问题是导致该类群体被边缘化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6.
公租房小区作为政府指定机构持有的住宅小区,是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应针对其租户特点和居住形态,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既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也要做好服务承租人能力的提升工作,把公租房小区打造成安全小区和文明小区。  相似文献   

7.
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利于民生改善,助力幸福城市建设。利用《2018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调查问卷》和Python抓取的城市经济地理大数据,探讨居住环境、通勤时间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行群体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居住环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居民幸福感随通勤时间增加而降低,居住环境与通勤时间之间补偿关系显著,且对本地居民、有住房产权者及个体商户作用更强。不同年龄阶段群体、不同户籍类型居民幸福感受居住环境和通勤时间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有住房产权者偏好教育资源以及适宜的居住面积;个体商户更偏好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基于此,从改善交通环境、优化社区生活圈等方面给出增强居民主观幸福感,促进民生改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伦敦居民就业通勤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伦敦区域构成与就业人口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对伦敦居民的就业通勤状况进行了介绍。从出行方式和居住区位、就业通勤与非就业通勤、内向通勤与外向通勤,以及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之间的关系视角,对伦敦居民就业通勤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政府鼓励公租房运营机构利用多种渠道筹集公租房,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收储、转化四大类。新建主要通过成片旧城区改造、产业区调整、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农村集体建设等方式;改建主要是利用产业结构和城市结构调整而闲置的厂房、仓库、办公、商场、酒店等非居住用房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给力公租房     
公租房,已成为重庆稳定楼市、保障居住的一个"稳压器"7月4日的山城重庆,细雨如丝。在公租房小区民心佳园大门口,一则招聘启事吸引了不少居民在雨中驻足观看。"小区的一些管理和工勤岗位常常面向公租房的租户招聘,就地消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公租房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正在有序建设和发展中,城市住房困难人群的基本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区治理效果也逐步显现。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规模扩张、流动人口剧增的阶段,社区承担的基层社会管理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公租房中低收入群体集聚,复杂的人口环境、多样化的需求都给城市治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以合肥市T公租房社区为调查点,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公租房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如治理主体力量悬殊、治理机制不完善、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等,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引导居民自治,推进社区“微”治理,倾听居民心声,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拉力,以期促进公租房治理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从行政区、家庭、职业三个层面,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职住平衡指数、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刻画天津市中心城区居民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并以居民家庭属性、经济特征、社会制度为切入点分析职住空间匹配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职住空间匹配程度呈现"区内差异较大,区间差异较小"的特点;其中是否有子女接送、通勤成本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职住失衡程度影响显著,并且不同家庭与职业类型的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呈现较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服务、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部分大城市出现的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问题加重了居民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损失。利用《2017年天津市居民住房与交通状况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群体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差异,识别影响综合负担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中低收入群体综合负担均不同程度地超过可支付标准;(2)不同住房与通勤决策群体,其住房成本对交通成本的边际替代率存在差异,中心城区私家车通勤群体为减少通勤成本愿意支付更高的住房成本;(3)近郊区私家车通勤群体的户籍类型与其综合负担相关性较强;中心城区非私家车通勤群体,私家车拥有量与其综合负担变化显著正相关。基于此,从统筹住房与交通规划、破除户籍制度性障碍以及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等方面提出降低居民综合负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增长和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居住-就业"空间关系逐渐由"职住合一"向"职住分离"演变.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及区住选择的经典理论和最近的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城市的制度环境特点,建立了对通勤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北京市的两套就业者微观样本实证研究了各种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分为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机会三大类)对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相关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北京市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工作机会、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和通勤时间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城市中特有的历史路径依赖性和制度转型特点.增加了"居住一就业"空闻关系的复杂性.论文认为,应致力于减少对劳动力自由选址的制度性约束,在促进产业用地充分集聚的同时,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改变其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的现状,同时在交通便捷的区位提供符合当地劳动力住房需求的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参加一次公租房项目的设计方案评审会。仔细研读所有方案,感觉设计人和建设单位在住宅房型、小区环境、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想了很多好办法,基本能满足住户的居住生活要求。但细细思考,仍感觉在一些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其可持续发展。与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住房短缺日益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难题。住房是民生之要,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特定对象住房困难、健全城镇住房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公租房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为例,对公租房住户居住满意度进行分析,构建包含建筑质量、户型结构、社区环境、社区配套设施及周边、物业服务等5类一级指标与30个二级指标的公租房居住满意度模型,并运用SPSS 21软件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对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关注点不同。依据影响因素与满意度关联性的强弱和重要程度,将相关指标分为主要改进指标、次要改进指标、易忽视的竞争改进指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提升北京市公租房的居住满意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优化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参加一次公租房项目的设计方案评审会。仔细研读所有方案,感觉设计人和建设单位在住宅房型、小区环境、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想了很多好办法,基本能满足住户的居住生活要求。但细细思考,仍感觉在一些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北京市不断出台老年人群体的住房保障政策。文章主要聚焦北京市公租房的适老性设计研究,首先概述了公租房,分析了老年人居住需求,然后通过借鉴日本公营住宅适老性设计经验,以燕宝·郭公庄家园(北区)公租房为案例,展开详细的分析,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公租房适老性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提高老年人群体的整体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BedZED社区:“绿色交通计划”确保社区可持续发展 BedZED社区,位于英国萨顿贝廷顿(Beddington),是一个混合居住和工作功能的小区,也是第一个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到各个方面的零能源发展小区。BedZED小区只利用可再生能源,确保无二氧化碳的产生,并通过绿色交通计划,最大程度减少对汽车出行的需求,降低噪音,减少污染,同时也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