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塔里木河流域是南疆乃至整个新疆的绿洲生态屏障。水资源是维持塔河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生态因子。近几十年来,伴随塔河沿岸人口的增长及农业的开发,沿岸生态环境发生恶变,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地方文化及水土利用方式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2.
据伊朗新闻通讯社报道,2003年11月4日里海沿岸五国的部长及全权代表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签署了《关于里海生态问题的德黑兰公约》。  相似文献   

3.
韩毅 《发展》2010,(9):78-78
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西北的发展关乎全局。但是,就目前西北区域发展的格局来看,仅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还不足以辐射和带动整个西北,需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推动西北乃至全国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兰州-西宁-银川黄河沿岸生态城市带为依托的、辐射广大西北腹地的“黄河上游生态经济区”,从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沣河干流生态治理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西安沣河流域近年来污染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及规划。西安城市总体发展以及旅游事业、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迫切要求对沣河干流地区进行资源综合开发、科学统一规划和生态综合治理。可以通过挖掘沣河流域西周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民俗文化对其进行整合打造,使其成为传承彰显沿岸历史文化,山水辉映、人水和谐、自然人文融合的河流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林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生态功能,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保护好松嫩平原,则是该区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要依托森林优势,打好经济基础的底子;加快生态建设,发挥生态效益;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扩大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更有人说,先破坏后治理,是城市发展无法回避的宿命。房山区也曾经因此而一度不能自拔,而当房山区的经济总量从领跑全市到逐年退步,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思想亦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7.
南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济南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泉水补给区,也是我市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生态、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使区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工湖的生态功能及水质保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湖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具有生态、景观、人文等多方面的功能。以徐州市开发区人工湖---金龙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湖在城市环境内维持生态系统、调节区域气候、水土保持、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等方面发挥的生态效应,并采取控制外源污染物、水体交换、生态调控等措施保持金龙湖水质,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人工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霞  胡章 《宁波通讯》2011,(2):12-14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宁波这个临港城市发展繁荣的内生特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水资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同时,市委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战略部署的提出,也给水利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课题。这标志着水利工作在继安全水利、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等之后,又增添了生态水利的新内容:水生态安全、水生态景观、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滩涂生态修复、水生态补偿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O1JB790030)的研究成果之一。文中在探讨生态发展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发展的内涵及实施生态发展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为,只有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通过生态建设推动生态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生态发展是西部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之间“累积因果关系”的突破口,通过生态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就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和生态管理对促进生态发展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人工生态系统设计和生态管理的原则,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态贫民”不该付出温饱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斯扒一家生活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鲁掌镇鲁掌办事处,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60%以上的国土面积被划为自然保护区。但是,良好的生态资源没有改善夏斯扒的贫困生活。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夏斯扒常常要出去做苦力,打短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在我国西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如同夏斯扒一样的贫困群众,为保护生态而付出土地资源有限等代价的西部农民渴望生态补偿。(10月17日《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3.
陈钺 《辽宁经济》2009,(10):42-42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作为一个系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是第一要务。一、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和引擎文化是促进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生态文化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将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细节,也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的先导和引擎。  相似文献   

14.
对生态补偿的法律思考和研究有赖于对生态补偿法学含义的厘定。生态法学中的补偿含义,应当包括:一、法学上生态补偿发生的范围。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建设规划原则,生态补偿的领域包括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维护与建设两部分:二、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客体。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损害是指由于企业生态环境危害行为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企业是生态损害行为的主体,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约束规制,防止生态损害的发生,市场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是其中措施之一。本文通过2003年"12.23开县井喷"事件为背景,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观察事件发生及相关处理信息披露的时间窗口中所涉及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及股价波动,揭示我国资本市场对企业环境行为是否具有激励和惩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峡库区消落带生态重建原则及模式研究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在干、支流两岸形成长约2000公里的消落带。在落差约30米的消落带中,由于季节性裸露和淹没,流水的反复冲刷,人类的频繁活动,使其成为生态脆弱区,极易发生自然灾害、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等,如不及时治理,将给三峡水库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及生态问题。本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重建原则及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大部分山区的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被列为山区首要任务,突出了山区对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划定以区县为单位,尺度较大,而列入生态涵养区的五个区县整体对生态涵养的功能是不均质的,因此统一的生态涵养政策与管理模式,一方面限制了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困难;另一方面生态涵养的功能也不能很好落实,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论公司治理生态的建设与财务欺诈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普查 《开发研究》2004,(5):89-90,76
自美国发生安然事件及我国发生银广夏、麦科特等事件以来,证券市场陷入了一场空前的诚信危机。为什么财务欺诈事件会频繁发生呢?到底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呢?其实是“公司治理生态”出了问题。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生态的健康状况与财务欺诈产生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治理公司治理生态失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既是一种生态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理念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没有区域和国界限制,作为一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在生态城市中也是如此。生态文化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精神主导和原动力,渗透到生态城市建设的每个方面。在生态城市文化建设的诸多内容中,核心是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