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入型成本推动、工资上涨和交易性货币供给增速提高是推动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的三大因素。模拟预测结果显示,2011年三季度我国物价涨幅会小幅度回落,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好转,2011年三季度以后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再度加大,2011年和2012年通胀压力很大,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提高利率可以有效降低物价涨幅,但也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需要处理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有利于较快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国防建设。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物价基本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有利于国内政治稳定,有利于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和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快或过慢增长给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种种严重弊端,全面持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我国来说,可以提前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三步的目标: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稳定是有一定的矛盾的,二者的矛盾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增长,可能会影响物价大幅度上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是物价上升特别是物价大幅度上涨会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目标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物价总水平,是表征这个国家市场运行最灵敏的指示器,同时,物价总体水平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自从1997年10月份开始我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值以来,物价走低的趋势一直持续了两年。其原因是:大部分工业品已实现供求基本平衡,且有相当一部分商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成员的风险意识增强,人们的即期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大幅增加,加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逐渐减缓,同时收入差距扩大,使其消费信心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全球供需平衡失调,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跌…  相似文献   

5.
将物价因素引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可以建立一个马克思宏观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方程。(1)该系统有两个均衡点,因而是二重均衡问题。如果资源约束是硬的,那么不变资本增长率就会趋近于零。如果资源增长率大于零,则资本增长率大于零。(2)资本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趋于稳定值。这是因为部类内部负反馈最终成为主导环。(3)资本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呈负反馈关系,因此较低的物价收入弹性将会有利于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物价即是在价值规律的要求各类商品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使其各类商品之间的比价趋于合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物价变动的因素较多,但物价变动后会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则会导致人们支出受到影响,与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为了有效的稳定物价和保证人民生活的安定,应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同时在物价上涨过程中还应对低收入消费群体的不利因素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一词意指货币贬值 ,不言而喻商品和服务价格因此而全面上升。而通货紧缩的含义则相反———物价普遍下降 ,通常随之而来的是利润降低和就业机会减少。温和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具有高就业率 ,工厂接近满负荷生产的特征。一旦实现充分就业 ,工厂达到或接近满负荷生产时 ,国家无论增加何种额外的开支都将推动物价迅速上涨。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货币在“追逐”数量相对稳定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加开支 ,或者商品和劳务短缺 ,会导致通货急速膨胀。这时工厂都会因为成本增加而提高它们的价格。工厂想以此来抵消成本的上升 ,…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刘霞辉 《经济研究》2004,39(11):58-68
经济波动是一种伴随着增长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在长期发展中总是出现波幅很大的振动 ,则需要分析这种波动是否正常。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2 0多年内虽然强劲增长 ,但经济波动幅度很大。导致经济大幅波动的原因何在 ?本文通过一个改进的货币先行模型来探讨货币变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 ,基本结论是 ,因为中国市场发育水平低 ,频繁的货币供给量波动会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9.
陈淮 《经济导刊》2000,(1):8-13
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大致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一是运行态势基本平稳。前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56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工业生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企业效益出现好转势头,前8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75.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3倍;507户国家重点企业前9个月实现利润559.7亿元,增长44.9%。总体增长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二是深层次矛盾继续显化。物价仍持续走低,前3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3%,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6%。生产能力过剩状况进一步显现,就业形势依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理论模型显示,国际储备积累引起的货币增发会导致实物和资产价格上涨,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首先,尽管货币政策工具短期内可以通过冲销和抑制信贷等方法控制通胀,但只要顺差积累足够大,长期无法阻止通胀。其次,如果人们预期央行未来会让物价上升,即使物价当前仍被较好地控制,资产价格也可能出现大幅上涨。最后,在"不可能三角"中,即使放弃资本自由流动,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同时拥有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外贸易也步入以中低速增长、对创新和品牌的要求变高,以及贸易摩擦持续不断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以及贸易摩擦动力增强,是导致外贸进入新常态的外部原因;国内产能过剩、劳动力优势丧失,以及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则是其内部原因。外贸新常态虽不利于经济增长、以及过剩产能的输出,但可以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外贸结构和外贸企业的转型。面对外贸新常态,我国出口企业可以从调节贸易地理方向、创新机制和加快培育自有品牌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2.
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在2003年的西方七国会议上,日本财长针对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当时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提出的。紧接着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也随声附和,并指出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中国向外输出了通货紧缩。即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处于困境,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低价向国外大量销售商品,打压了进口国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造成物价不断走低,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而中国却因大量商品出口处于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财政的收入与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财政增收也意味着国家的经济在增长,我国财政收入在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增长,国家的财政收入以税收为主,我国的税制结构中主要以流转税为主要税种,正常情况下流转税应该与国家的GDP同步增长,但如果增长过快而超出了国家的GDP增长速度,同样会对造成财政增收风险.本次主要针对我国财政增收风险的构成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财政增收风险的相关危害,最后提出了几点化解财政增收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先进工业国几十年,只有快速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快速发展会引起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求过于供是必然现象。如能注入资金,扩大生产建设,则可缓解紧张。一批商品的价格上涨缓解了,另一批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能又出现了。但只要经济成长率超过通货膨胀率,增长就是实质性的增长,而非虚胖。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4-2013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数据,研究农村经济、物价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农村经济的增长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物价的变化则会反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而短期来看,物价的上涨会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的增长则不会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现阶段经济问题的积极回应,政府已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调控任务的转变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紧缩政策通常可以同时实现“两个防止”,而“一保一控”则意味着政策制定经常面临“两难冲突”。显然,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两个目标不能依赖单向的经济政策,必须发挥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力。  相似文献   

17.
正常的人才离职率是十分必要而且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加快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如果离职率超过了组织的最大期望值,特别是关键人才的高离职率,则往往意味着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散失。因此,分析研究人才离职率的相关因素,提高人才的忠诚度,对组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来,我国物价不断上涨,其主要根源在于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尤其是长期以来由于冻结物价所造成的比价关系的严重失调。在计划调整为主的模式下,使我国物价变动具有下列主要特点:1、物价变动呈阶段性、局部化。从时间角度看,某种商品的物价可能较长时间才作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从空间角度看,各种商品物价变动又互为交织,互为影响,使整体的物价变动呈较繁及持续的特征,但总体的平均物价变动幅度不一定很大。2、宏观经济战略,策略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正常的成本推动互为交织使物价变动,其中以成本推动尤其是原材料成本推动为主。3、较小幅度的一般物价水准变动与较大幅度的特定物价水准变动同时并存,使企业不同的资产项目承受着不同幅度的物价变动的影响。4、“双轨制”价格造成物价变动幅度的不统一,使企业承受的物价变动影响复杂化。同一资产项目面临多种价格及多种供应渠道;使该资产项目承受着物价水平变动及物价结构变动的双重影响。即使物价水平不变,也可能因资产取得渠道不同而改变物价结构,从而使资产项目感受到相对物价变动的影响。5、由于国家宏观控制措施末跟上,货币政策的某些失误,投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七月份,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上半年的良好态势,实体经济亮点频现。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预示着新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和作用,带动工业加快增长;外贸出口和外资引进双星闪耀,为经济运行增色不少。然而,消费不旺和物价持续走低为经济发展投下阴影;投资增长略有回落,依靠政府开支和国债项目的模式未变;金融形势依然严峻,货币政策趋向宽松,但传导机制不畅,银行改革成为重中之重;股市“井喷”之后向何处发展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却使中国经济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城市化而释放出巨大内需。如果有国内需求,不断走低的产能利用率就会提升,而且会引发出巨量的新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