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契约论——基于国内货币契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用货币下,货币本身已不具有真实价值,而是作为一种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契约。文章从一国范围内角度来论述货币契约的含义及其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并探讨维护货币契约执行的措施和研究货币契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交换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是一种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设计的载有对社会资源支配权的契约。契约的目的是保障货币作为一种有效率的交换媒介,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从契约这一视角理解货币可以发现金融系统有三项重要功能:组织社会资源进行生产、调节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和风险管理。笔者基于金融系统对消费投资比例的调节功能,通过构建模型说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金融系统功能,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投资与消费的最优比例,从而使经济得到最优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小军  王翚  玄立平 《经济问题》2013,(6):69-73,94
对从休谟到穆勒期间的一些古典学者的货币理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具有短期非中性效果,他们提出了至少七种货币短期影响产出的非中性途径,构成了货币非中性理论的完整体系,对古典学派以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分析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至少在做货币政策分析时,应同时关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这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中性问题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合理预期下的货币中性假设模型对我国货币中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不论是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还是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显著的。因此,货币供给在推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利用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得到了实证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吴秋实  陈天 《经济论坛》2015,(4):148-152
本文梳理回顾了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货币中性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述评.对货币中性理论的演进、发展中国家货币中性研究情况进行了研究述评.已有研究普遍赞同发展中国家长期货币中性是存在的,我国也存在这种货币性质.因此,在我国未来货币政策操作中,逐步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应当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货币中性与否的理论探析和贷币政策的实践考察,认为应该正确定位货币政策,在战略上应树立稳定货币的自标,而在战术上则应实行中性的政策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郝雁 《生产力研究》2008,(20):35-36
文章建立了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逻辑模型,以此讨论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同时,利用中国2000年至2006年的月度数据建立了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误差修正模型,并对三变量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金融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调控手段之一,随着治理整顿目标的基本实现,其货币信贷是否可以趋于松动,我们认为,治理整顿期间银行信贷货币供应仍然超常增长,紧缩并未真正到位,潜在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信贷货币紧缩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货币理论的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752年休谟的《货币论》发表以来,虽然经济学家在货币理论上进行了长期探索,但是这个领域还存在大量的未解之谜。目前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中都是将货币简单地解释为“信用货币”,“货币”与“信用”是近乎等同的概念,这种做法会引起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难题,例如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或者说,货币对经济有没有“真实影响”?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货币数量还是关注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11.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将凯恩斯关于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关于货币非中性的理论框架,它强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货币都是影响真实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在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中加入融资性需求,这样就必然导致存量和流量的矛盾,从而造成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这一理论完全是与主流经济学所信奉的货币数量论对立的,从而拒绝资本主义经济自然趋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了一个客观地度量契约实施及产权安全性的指标,即"契约密集型货币(contract-intensive money)",或简称为CIM.它建立在人们选择以何种方式持有金融资产的决策基础之上.不同国家的案例研究表明,作为对政治事件的反映,CIM按照本文预测的方式随时变化.研究还表明,CIM和一国的投资额、经济增长率及依赖契约部门的相对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央行2022年乎次货币政策例会重提引导信贷适度增长。刚刚完成换届的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今年的首次例会上就释放出了宽松信号。据央行网站消息,目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其中“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是时隔一年后首度出现,上次在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中出现“信贷适度增长”还是在20l0年四季度。  相似文献   

14.
偏好机制作为规制道德风险行为的基础制度安排,受到了信贷契约所处竞争态势的影响,两者共同决定了信贷契约的治理效率。本文采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研究了对称市场、买方竞争和卖方竞争三种信贷市场中偏好机制的治理效率,对比分析了三种竞争状态下的市场绩效和收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买方竞争强化了偏好机制的治理效能,卖方竞争削弱了偏好机制的治理效能;信贷契约治理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对称市场的签约比率下降最快,卖方竞争市场的守约比率下降最快;买方竞争市场的平均绩效最高,卖方竞争市场的最低;买方竞争市场的投资者占有了较大比例的交易剩余;卖方竞争市场的企业家占有了较大比例的交易剩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Fisher-Seater的货币长期中性检验模型对中国1997年第1季度-2009年第4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货币长期导数是发散的,表明货币在长期内是非中性的.基于这一结果我们认为,近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影响实际经济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组织原有的经济契约之外,心理契约被认为是吸引、激励、保留人才的一种有效竞争工具。本文提出在组织管理中,将心理契约与经济契约有机结合起来,缔结成一种有效契约结合体,从而提高组织效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从国内、国外,并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介绍了有关货币是否中性的基本观点,以及在该观点的支持下,各界学者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期间的有关经济指标所作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数据来源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不但是因为样本数据本身的不同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还在于各个期间的其他因素如货币政策、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针对国内外货币中性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0~2005这16年间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量的相关数据,运用单位根、协整和葛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货币供给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非中性的;第二,因为M2具有一定的内生性,所以我国目前以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不合适的,应该将利率作为操作目标,而不是货币供给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从信贷渠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货币效用函数论证了货币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通过国内外对泰勒规则的验证,认为调整实际利率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重点分析中国信贷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覆盖面低、小型信贷机构比重过低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集中与金融风险集中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主要政策建议:改革和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加快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恰当的市场化利率规则,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