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代际流动进行研究,分析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试图找到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流向优势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实现社会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代际冲突作为影响传承结果的重要因素,却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的关注.选取三家典型的家族企业,综合系统地研究了家族企业传承中代际冲突的成因、类型和对传承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家族企业传承中的代际冲突可以分为认知型代际冲突和情感型代际冲突.②成长环境和教育程度的差异容易形成两代之间的认知型代...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功取决于能创造竞争优势的独特要素在代际间的传递。本文主要探讨家族资本和家族主义价值观这两种独特要素如何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产生影响。通过对文献的挖掘与归纳,本文揭示了家族资本的获取是代际传承的重要基础,而家族主义价值观的规范作用则是影响代际传承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社会代际流动性减弱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在减弱。当下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资本的分化和教育机会的获得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阻碍了社会公平进程的推进,更加难以打破社会阶层壁垒。合理的教育代际流动对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缓解社会阶层固化倾向具有重要作用。家庭资本对教育代际流动发挥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削弱家庭资本对教育代际流动的影响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 1、可持续发展一般公认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即一方面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当代人际之间和代际之间的关系,使各方面达到既要有发展又要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财政教育支出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看,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且该作用呈现增长趋势,然而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来说影响程度不同,对于较低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对于最低收入家庭,财政教育支出难以起到显著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2)随着子代教育阶段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即高中阶段从财政教育支出中的获益小于义务教育阶段,细分较低收入家庭也呈现同样趋势;(3)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对沿海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较内陆地区更强,同时,高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相对低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应完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社会系统性政策的配合;疫情之下,更应重视保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提升其使用效率;合理划分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等,有助于发挥财政教育支出缓解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消防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任重道远的大事,怎样抓好油田矿区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建设,以便更好适应企业综合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研究思考和规划发展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蓓 《财会通讯》2010,(5):157-160
本文在世代叠加模型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实行混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并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应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研究表明,混合养老保险制度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其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根本原因。封闭经济中要素一价格效应居于主导地位,使用养老基金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会导致代际间收入差距拉大;而开放经济条件下,以养老基金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击不但能使经济回复社会最优还能促进代际间收入均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轮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从工资收入决定和留城意愿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与时点间的比较。回归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决定与留城意愿两个层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农民工整体仍倚重职业流动来提升其收入水平。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2008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其教育回报率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也没有随时间而"水涨船高";两代农民工均倚重职业流动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在2008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两代农民工在两个调查年度均表现出很高的留城意愿;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时点差异而非代际差异;迁移型职业流动不利于2008年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提高;除城市可提供的收入水平外,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工整体是否留在城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纵向视角的代际流动理论和横向视角的机会不平等理论,对目前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索。运用代际流动理论模型的阶层线性模型(HLM)改进和机会不平等理论的系数衡量及夏普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育代际流动系数总体为 0. 196,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且性别之间代际流动系数差距随年龄组减小而增大,女性教育“底部持久性”和男性教育 “顶部持久性”的凸显共同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的性别差异。此外,性别因素贡献率也随父母教育背景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低等教育家庭性别差异最为严重,其影响仅次于户口。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介绍教育和贫困代际之间的关系,分析精准教育扶贫视角下贫困代际传递的内在逻辑,从语言教育水平、教育人才福利待遇、教育环境、女性教育扶贫等方面分析贫困阻断思路,同时详细阐述制定差异化教育扶贫政策、注重民族文化教育扶贫、重视职业教育扶贫、加强城乡教育融合等贫困阻断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代际传承是决定当前中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选用2009—2019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从管理权传承与股权传承角度研究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创始人政治关联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家族企业的股权传承和管理权传承会对企业会计稳健性产生正面影响;从创始人特质视角出发,创始人政治关联会削弱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对会计稳健性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管理权传承与股权传承视角,探讨代际传承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式的研究;另外,从创始人特质视角拓展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后果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医疗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均寿命由1949年前的35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同时受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未富先老的现状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养老问题。我国现今的养老模式主要表现为"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因此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代际支付转移,对中老年家庭养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的数据,对子女和父母之间经济双向流动情况进行描述,分析中老年家庭与子女间的代际转移支付的现状,进而讨论影响中国家庭代际转移支付的因素,为我国养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会计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核算型人才,其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色,会计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管理型人才。而介于二者间的专升本的教育,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高竞争力?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5.
读到了王旭明老师的文章《对称和打呼噜》,起初觉得很有意思,但随着王老师的分析,我感到了里面暗存的玄机,表面看这里有一个教学的启发性问题,但如果在转变一个角度看,这里又有一个教师的自我定位问题。我们总是讲教育和教学不分家,但如何将教育与教学真正结合起来,却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一方面,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现在,党风廉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如何深入,如何加强针对性,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果以及企业的党风廉政教育如何更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这的确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近两年我们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探索。本文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谈谈我们对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思考和认识,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8.
从2000年开始,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在政府对动画教育产业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同时很多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动画产业要求严重脱节。这需要我们对高校动画专业的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的转型影响着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即政治因素导致的代际关系重心下移、 经济因素导致的代际分离和社会文化导致的代际间交换理性化,而这也直接带来了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下降、 养老时间得不到保障以及养老水平低等问题,而现如今农村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处于新时期代际关系变迁中老人的真实需求,因此笔者尝试在这种代际关系变迁的背景下探索农村的多元养老路径,即将政府、 家庭、 社区、 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服务主体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以及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进行区别和系统联结,从而更好地满足老人需求,为老人提供全方位、 跨领域和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0.
会计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核算型人才,其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色,会计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管理型人才。而介于二者间的专升本的教育,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高竞争力?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