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澳价格信息》2010,(1):10-16
根据中国价格协会的部署,为配合国家新增粮食1000亿斤规划目标,要求进一步理顺粮食价格,把粮食价格建立在合理水平上,保护粮农收入长期稳定增长,促进粮食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目标。我们面对广东稻谷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和现行稻谷价格政策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听取了各级物价部门、乡镇、村委会干部和稻谷生产经营专业户的意见,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从实际出发提出建立稻谷目标价格政策的建议。并于2009年10月13—16日在湖南召开的全国“粮食目标价格研讨会”上作了发言,得到与会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关于实行玉米目标价格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有力支撑,具有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意义。为促进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都提出了探索建立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即实行目标价格政策的要求。本文仅就玉米实行目标价格政策的一些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欧盟的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由价格干预为主和收入支持为主的多个阶段,但其保留的粮食收购干预制度,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欧盟成员国的农民利益、调节粮食供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粮食价格改革不应以单一目标价格替代现有价格政策,应探索建立一种包括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在内的综合价格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稳定播种面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粮食价格是影响粮食播种面积的重要因素.以稻谷、小麦和玉米为例,采用Nerlove模型对2004年~2014年江苏省、安徽省粮食价格波动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价格对两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均具有正向作用,且两省的粮食长期价格弹性均大于短期价格弹性.其中,处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长期价格弹性和短期价格弹性均小于处于发展中地区的安徽省.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荃 《价格月刊》2022,(10):52-5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自由价格政策、统购统销价格政策、双轨制粮食价格政策及最低收购价保护下的全面放开政策等几个阶段。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呈现出与当时国家总体战略相匹配、通过政策体系边际改进、逐步提升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内在逻辑脉络,但也出现了政策滞后性和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等问题。面对国外粮价波动影响加剧和民众粮食消费水平升级的形势,应努力提高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稳妥推进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完善国内粮食价格应急体系、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区分粮食品种完善粮价支持政策,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6.
2014年,我国首次在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启动部分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本文紧密结合实际,阐述了粮食目标价格的内涵及与现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主要区别,从粮食生产的外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现行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角度,实证分析了实施粮食目标价格政策的必要性,探讨了制定粮食目标价格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粮食目标价格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粮食目标价格,有利于逐步理顺粮食价格,规范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通过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的粮食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对2011年粮食目标价格的测算,以期对我国建立新型粮食价格支持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章边 《致富天地》2004,(11):44-44
由于粮食供求矛盾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国内实现粮食产销平衡尚需时日。从国际粮食市场来看,预计今年全球粮食库存将进一步减少,国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通过进口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和调控国内粮食价格的空间有限。加之受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影响,以及国家实行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全国范围内治理公路超载超限活动和铁路运力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粮食价格在前期回落的基础上将保持小幅上升趋势。考虑到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预计第三季度粮食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至30%左右,第四季度翘尾因素明显减弱,粮食价格涨幅将回落至15%至20%左右。  相似文献   

9.
政策法规     
<正>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转换国家粮食企业机制,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理顺粮食价格机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粮食进口量的增加,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冲击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等技术,研究国际油价对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总体上是正向冲击,但影响并不显著;分品种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不同粮食品种价格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对可以作为燃料乙醇原料的玉米价格影响最大,其次是大豆,而对我国主要口粮稻谷和小麦价格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提出在提高粮食尤其是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国内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建立完善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这是以市场为取向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改的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务。这个目标 ,可以概括为一个出发点二个落脚点、二个支撑点。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的出发点一个出发点 ,就是“国家宏观调控”。这是新体制得以建立和运转的前提条件 ,是以市场为取向推进粮改所必须坚持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粮食经济政策目标的基本点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争取粮食援助,并利用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疲软的有利条件,改善国内的粮食供给。稳定粮食价格对低收入的国家尤为重要。本文对亚太地区低收入缺粮国家的粮食经济政策目标作了分析,对稳定粮食价格、粮食进出口贸易及粮食安全等政策作些比较性探讨,并对我国在粮食连续、均衡,安全供给,以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粮食价格的传导机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状态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运用STL-NAR组合模型在价格分量基础上对四种粮食(稻谷、玉米、大豆、小麦)价格进行预测,采用符号动力学将粮食价格涨跌描述为不同的价格状态。同时,运用隐马尔科夫链模型构建了粮食价格与粮食安全的状态转移矩阵。研究结果表明,STL-NAR模型对稻谷、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具有良好的预测性。预测结果显示:2024年稻谷价格呈小幅上涨趋势,小麦价格呈倒“V”型趋势,玉米和大豆价格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稳定程度与价格传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当粮食安全稳定时,价格传导相对顺畅,粮食价格往往呈下降趋势;而当粮食安全的稳定性与粮食价格传导受阻时,则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调控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4.
李娅林 《中国物价》2013,(10):49-51
粮食价格适度上涨,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又不能过快上涨,过快会影响民众生活。需要加强价格政策引导、政府补贴、社会共建、部门协调等,不断完善价格措施,促进粮食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15.
徐征  刘媛  崔茜 《价格月刊》2020,(3):15-20
以粮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成本效应。在具体方法上,将成本因素划分为生产成本、供应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类,选取有关变量指标,并选择小麦、稻谷和玉米三类代表性的粮食,以1988年~2017年全国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粮食价格上涨背后的成本效应非常显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农产品物流成本、劳动力机会成本等是引起我国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成本因素;此外,粮食区域供应成本是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的一个推手,但是对稻谷价格的推动作用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粮食安全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新宇 《商业研究》2005,(8):151-153
论述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经济目标、政治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保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将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的波动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经济目标。确保不因粮食问题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政治目标。所有家庭都具有获得粮食的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近期目标。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和保证全体居民的食品营养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先分析了粮食安全的概念以及今后三种粮价走势:全球粮食价格将长期高位运行;世界各国高度控制粮源的趋势加剧;生物质能源将进一步挤占粮食生产资源。最后指出了粮食安全对策:提高粮食的生产力、建立有利粮食存储与流转的粮食银行和发展淡水养殖业。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粮价体制杨学亮刘迪生我国对粮食购销价格体制的改革,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基本确立了今后改革方向和粮价体制的目标模式,这就是向着“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的目标迈进,建立新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价格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4年3月~2016年6月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建立ARCH-M、EGARCH和CGARCH模型对中国粮食收购价格总指数基本波动特征、总体波动率、长期波动率和短期波动率的规律性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集簇特征;粮食市场并没有呈现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粮食价格指数的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粮食价格波动逐步收敛于稳定状态,最低收购价政策起到了稳定价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的粮食调控政策相比,我国的粮食价格及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借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做法,对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目标价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