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希 《中国外汇》2007,(1):44-45
2006年,是汇改周年与加入WTO五周年的重合:中国涉外经济列车继续高速前行,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球经济新动力的角色。中国近年来以其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更多的中国公司也开始了他们国际化的步伐。让我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将扫描的景框锁定中国涉外企业,聚焦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风起云涌的竞争中的发展步伐,审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舞蹈"的高难动作,记录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喜乐悲欢。  相似文献   

2.
辛育 《中国外汇》2007,(1):45-46
2006年,是汇改周年与加入WTO五周年的重合:中国涉外经济列车继续高速前行,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球经济新动力的角色。中国近年来以其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更多的中国公司也开始了他们国际化的步伐。让我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将扫描的景框锁定中国涉外企业,聚焦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风起云涌的竞争中的发展步伐,审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舞蹈"的高难动作,记录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喜乐悲欢。  相似文献   

3.
边军 《中国外汇》2007,(1):46-47
2006年,是汇改周年与加入WTO五周年的重合:中国涉外经济列车继续高速前行,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球经济新动力的角色。中国近年来以其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更多的中国公司也开始了他们国际化的步伐。让我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将扫描的景框锁定中国涉外企业,聚焦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风起云涌的竞争中的发展步伐,审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舞蹈"的高难动作,记录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喜乐悲欢。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汇改周年与加入WTO五周年的重合:中国涉外经济列车继续高速前行,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球经济新动力的角色。中国近年来以其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更多的中国公司也开始了他们国际化的步伐。让我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将扫描的景框锁定中国涉外企业,聚焦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风起云涌的竞争中的发展步伐,审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舞蹈”的高难动作,记录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喜乐悲欢。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汇改周年与加入WTO五周年的重合:中国涉外经济列车继续高速前行,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球经济新动力的角色。中国近年来以其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更多的中国公司也开始了他们国际化的步伐。让我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将扫描的景框锁定中国涉外企业,聚焦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风起云涌的竞争中的发展步伐,审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舞蹈”的高难动作,记录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喜乐悲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全球企业公民"是指企业在拓展国际业务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所在国环境保护、慈善捐赠、社区服务等公益事业,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中国公司"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在中国公司拓展海外业务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全球企业公民"实践优秀案例,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中国公司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外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再加上海外上市有独特的资本环境优势,如一流的服务水平,健全的法制,自由的经济环境,公平的竞争秩序,程序简单等,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开始走上海外上市之路。本文通过对七家证券交易所的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海外融资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朱军 《时代金融》2012,(12):239
文章从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方式和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影响开始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中国企业在新型经济背景下进行有效海外融资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朱军 《云南金融》2012,(4X):239-239
文章从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方式和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影响开始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中国企业在新型经济背景下进行有效海外融资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王再峰 《理财》2006,(4):16-20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及中国企业的高速成长受到了全球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投资中国企业的热潮,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受到全球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这种状况使得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关注中国企业,一些主要的证券交易所纷纷邀请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敏 《中国外资》2006,(9):112-113
从所周知,我国股市近两年基本处于“休克”状态,这意味着国内企业直接融资因此而面临巨大的障碍。有鉴于此,各个海外证券交易所借机加紧了中国“招商”的步伐。除了欧美发达国家以及香港等发展成熟的证券市场外,与中国相邻的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下称“韩交所”)有有感于中国经济的美好发展前景,也开始向中国企业频抛“橄榄枝”,“到韩国上市去”也因此成为2006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一种最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来自公司     
《新理财》2005,(1):6-7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上月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联想也成为首家收购全球驰名品牌的中国国有控股公司。与此前中国公司的多数跨国交易不同,联想收购IBM业务不是因为政府的指令或收购自然资源的宏观经济需求,而是因为公司进入全球顶尖企业的战略需要,同时也缓冲国内市场增强的竞争压力。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公司日益成熟的迹象。过去4年里,中国企业进行的跨国境并购交易总额仅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杨兰兰 《时代金融》2013,(24):271-27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也纷纷利用跨国并购来加快其国际化步伐,随着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增长十分迅速。但在规模上与其它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中融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融资将关系到企业的投入成本、国际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当前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系列当前我国企业适用的融资策略,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缓解今后跨国并购时的融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资本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向中国、中国的企业走向海外融资已是大势所趋。国内企业尤其像阿里巴巴这样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走上了海外上市的道路,利用国际资本的"血液"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这对企业的发展和国内经济改革是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呢?本文重点对国内企业海外融资的原因,海外融资的利弊及对策做了仔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企业掀起"走出去"浪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对外贸易和投资高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大量优质企业纷纷将跨国经营纳入战略视野,并积极付诸行动.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浪潮,客观上要求中资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玉仆 《理财》2006,(4):1-1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的热情一直不减。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融资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以前。另据一些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10 年内,我国还将有上千家企业“出海”。中国企业“聚洋财”的热潮也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也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纷纷来华游说,邀请中国优秀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出海聚洋财”。  相似文献   

17.
秦征旋 《时代金融》2014,(3):234-235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时在"走出去"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海外并购进入国外市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并购遭遇政治风险的可能性也大幅升高。本文在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海外并购的主力军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风险,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言论     
《财会学习》2009,(4):4-4
导言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历了最初冲击下的恐惧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危"中蕴育着"机"。当全球经济步伐放缓、国际资产价格趋于合理,很多国内企业都怀着通过并购拓展市场的强烈冲动,密切关注对欧美企业的并购,把金融危机当做"抄底"的好时机。海外并购是否真的面临良机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形势让中国企业的目光开始转向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步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机构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本文以西王食品2016年的海外并购事件为案例,系统分析了企业海外并购中可能遇到的估值、融资和支付三类财务风险以及针对风险财务的措施,希望借此能够给同类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赢在IR     
郑函 《首席财务官》2011,(11):60-61
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上市公司也许会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上赢得先机。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对于投资者关系管理(IR)的重视程度也许超越任何一个时期,尤其是对于中国公司。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发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以信息制胜的资本市场同样适用。中国公司走出去步伐的加大和对投资者关系认知的提升使得国外的投资者关系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Ipreo(艾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