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加大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力度,缩小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全面创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计划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高职工商管理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因此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革新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高职院校地方政府企业联动,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锻炼促进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学生成才新模式并通过社会实践,学分制成立校企合作基地,形成创业教育成才新模式等措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自实施了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改革后,大大提高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适用人才。本文立足于我国现实,在深入研究和分析STW就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还需要来自于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和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构建教育、培训与过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满荣  王玥  刘阳 《数据》2022,(11):119-121
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证融通”有助于化解就业矛盾,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途径,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推进产教结合。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在师资队伍、教学方式与途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挖掘1+X证书制度的内涵,将教学方法与“育训”结合,推动教法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促进X能力转化;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托,增强“校企”合作,以此来推动“课证融通”路径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当下,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日渐优化,更加注重学生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出校企合作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带来的价值,细致阐述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学管理策略,以便于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规划路线、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扎实教育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实力逐渐增强,社会经济日益发达,劳动市场对劳动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劳动者需具备高技术能力。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拥有的技能逐渐已不能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在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力图破解高职教育"学历"与"能力"之间的适配问题。"1+X"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该制度的实施也有益于学生转变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本领,练就过硬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就业导向的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行动教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英语教育存在生源基础薄弱、水平不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英语一般交际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使英语教育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英语教育观,强化第二课堂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以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提升就业能力。本文结合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探析在专业基础课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春凤 《企业研究》2013,(4):188-189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企业制定专业发展战略,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项目化教学,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优化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施健 《活力》2022,(7):84-86
职业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与品格。本文主要研究在就业导向视域下应怎样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详细阐述了职业素养的具体定义及常规类型的职业教育理念下该层面的不足,给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意义。除此以外,还将着重讲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工作进程,并且研究在就业导向视域下怎样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期望将就业导向的理念切实贯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及培育之中。  相似文献   

12.
刘高俊 《活力》2005,(10):121-12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艺术教育走向大众化、产业化,而文化艺术市场又从多方位开发与兴起,无疑给了高职院校专业音乐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当今大学生就业思路也随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变化而变化,毕业生走向分流,大学生“一职定终生”的历史已过去。本文试从高职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与学生就业、发展之链接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高职院校扩招规模不断增加的形势,高职院校要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择业观,引导毕业生进行就业,要用全程的管理模式,辅助学生构建就业正常心理状态,应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分析社会就业市场人才的需求动态,通过与社会相接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程的就业指导,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创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下,高  相似文献   

14.
杨厦 《乡镇企业科技》2014,(21):300-301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并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如何把这一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就业率,也随之成为了高职教育模式的重点内容。本文则认为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在各个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则是就业的最基本要求。而良好的职业能力则是学生就业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课程。本文从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从全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医护类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某些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与学历提升并重”,能够培养更高层次的高素质医护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续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高要求高标准,人才培养定位与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医护类高职专科院校将会深度卷入这一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职院校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文章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新...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联系。院校应当了解自身主动融入经济发展的契机,做好招聘会活动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针对自身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强大动力,进行学生专业就业前景和定岗培训过程的重要探讨,实行以学生区域就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策略。教师要通过执行院校的职业教育规划和区域人才动力,让高职院校具备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力量,强调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工作岗位的推荐,使院校职业教育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皮晓燕 《价值工程》2010,29(34):277-278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个新课题,职业指导是高职院校联系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纽带。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改革和实践提出探索过程中的一些思路,以期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职业综合能力的研究将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成长与发展,并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本文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引进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对其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国外高职教育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高职院校的根本教育目的,而近年来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日趋加剧,人才市场对求职者的英语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对此,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了解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价值重塑,探析当前的发展困境,深入挖掘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创新路向,对促进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