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市》2007,(1)
如果说2006年杭州楼市的特征,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全国性的实力品牌开发商进驻杭州;二是开发商联合拿地开发。几乎所有的与会人士都认同这将是未来杭州房地产行业的显著趋势。本次峰会上,华润新鸿基、凯德置地、复地等杭州楼市的“新成员”纷纷与本土开发商展开了交流,这是一种好的氛围,它有可能带给杭州楼市的积极意义是,我们的产品更丰富、更体现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杭州房价高、地价高的一个效应是,常成为“楼市泡沫”论的靶子;男一个效应是,拿地门槛高,外地开发商难通过购地进入杭州楼市。于是杭州的地主就一定是个“土地主”了。  相似文献   

3.
本期开始,我们针对“重估杭州价值”的专题讨论,进行了一轮政府和业内专家的专访,总结他们眼中的杭州价值,杭州房价与城市关系,杭州楼市现状以及对接下去国民经济、房地产市场的预判。访谈仅仅是个开始,意见也仅集中于少数,我们希望,在2006年末之际,我们能收集更多的声音,看透更多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由于2007年春节比往年推迟,所以开发商们抓紧在2006年最后的时间力争“揽金”。从《楼市》对杭州透明售房网一年多的跟踪数据显示,2006年的5月和10月是楼市成交的两个小高峰,依照2005年惯例,10月后,月成交量将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是2006年12月却要比11月略胜一筹,成交增加278套,比2005年12月增加895套。可见,2006年底成交形势喜人,购房者和开发商们对杭州的楼市都表现出了较大信心,多数购房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平稳与小幅上涨将是杭州楼市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主要是研究区域经济和制度变迁,对于本次讨论的话题———“重估杭州价值”,我想从“以合理预期促进杭州楼市的健康发展”来谈谈。杭州城市三大优势首先,对杭州城市发展的预期。1983年的时候,我们出一个“浙江年鉴”,当时想找一张从空中俯拍的房子密集的照片,但就是找不到。到现在已经有23年了,这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城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楼市》2007,(1)
延续上一期专题的主题,在2006年即将结束的日子,我们迎来了一场“重估杭州价值”的大讨论,暨2006杭州房地产年终峰会。楼市杂志作为主办方,盛邀专家、开发商100余人,大家济济一堂,各自畅谈了对杭州价值和市场前景的认识。作为峰会支持单位,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唐世定做了2006年浙江省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07年趋势展望的专题演讲。而来自上海、本地的金融、规划、社会学等各方面专家为峰会带来了精彩的观点,同时,与会的企业代表也纷纷发言。在新旧年交替之际,我们怀着诚挚的心情,来掀起这个具有非常意义的命题讨论——重估杭州价值,为的是更好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7.
沈珏 《楼市》2006,(24)
引言连续三年的宏观调控,杭州楼市走到了今天。今天的楼市到底是什么样?明天的楼市又将是什么样?楼市背后的杭州在书写着怎样的历史?杭州明天的价值在哪里?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昨天和今天,但明天,需要我们去摸索和研究。『重估杭州价值』,就是要更进一步认清自己,给自己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8.
●杭州产业结构不断朝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发展●杭州楼市短期是供略大于需的状况如果谈到杭州的价值,可以从价值的组成看。从特殊性来看,我觉得有两部分,一是杭州独特的自然条件所赋予我们的价值,包括江河湖海,这个城市整个形态非常丰富。并且通过近几年政府的投资建设,包括西溪湿地,西湖整治,对整个城市的品位价值有了十足地提升。二是,杭州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禀赋。这个价值包括杭州所在的交通区位条件。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政治区位,因为我们是一个省会城市。我们跟宁波、苏州在这方面就不能比。省会经济也是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一块对杭州的价值提升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我们文化资源,在全国来讲我们有浙大、中国美院,两大名牌院校,对提升杭州文化价值,是一个非常好的因素。这两块是其他城市不能和我们媲美的。  相似文献   

9.
《楼市》2004,(Z1)
自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实施以来,杭州楼市观望气氛逐渐弥漫。开发商、专家和百姓仁智各见、众说纷纭。那么,在购房者的眼中,当前杭州楼市将何去何从?不同板块的楼市将呈现怎样的分化趋势?宏观调控对杭州楼市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楼市》杂志联合浙江著名市场研究机构--杭州华坤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在9月下旬组织了一次针对杭州目前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的专项研究,以期从购房者的角度对整个杭州房地产市场观望心态的变化作一次深度的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0.
记录房博会 房价高、无房买……省第十一届房博会在期待与叹息中结束。 4天,10000多平方米的展区,成了杭州楼市的一个浓缩。这里有市场的主角--开发商带着精心包装的作品满怀信心而来,与竞争者、购房者较量;买房人带着期待和足够的心理准备而来,摸摸行情,测测水深。这里也少不了舆论的身影--媒体们马不停蹄地组织各界力量,纵谈阔论,为楼市把脉。这里,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 应该说,人们对于这届房博会的期待超乎以往。因为有强劲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先,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微妙地变化,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甚至包括舆论和政府,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现在的楼市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有对事实的反映,有对现状的评论,有对未来的预测,但惟独没有结论:房价要涨到何时?也难怪,答案如果真那么容易找,楼市在人们眼里也不会如此爱恨交织、牵肠挂肚了。 本期楼市选题也难免落于俗套,说说众人瞩目的房博会,说说楼市的"拐点"。并非我们希望楼市出现拐点,而恰恰是我们的观察,发现杭州楼市可能出现局部的拐点!而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也是希望市场未雨绸缪,先于拐点主动调整,使市场结构合理一些,健康一些。 我们相信,"火爆楼市"、"杭州现象"不会永久。似乎是巧合,天公也特地浇了一把雨,为楼市降温。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日渐红火,加之银行利率不断下调、股市又长期低靡,更刺激了各大城市楼市的蓬勃发展,炒楼花成为风险较小、广受人们关注的投资方式。有资料表明,北京、上海、杭州、青岛、南昌等众多大中城市的楼市行情已连续多年持续上涨,其中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尤其引人瞩目,成为众多投资者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然而,杭州房价的高位上涨又令众多投资者心有余悸,特别是近来有人责疑杭州楼市泡沫成分过大,那么杭州楼市的现状究竟如何?“人间天堂”的楼市是否还有投资空间?这成了众多投资者…  相似文献   

12.
杭州房价高、地价高的一个效应是,常成为"楼市泡沫"论的靶子;另一个效应是,拿地门槛高,外地开发商难通过购地进入杭州楼市。于是杭州的地主就一定是个"土地主"了。  相似文献   

13.
《楼市》2007,(2)
“重估杭州价值”基本结论《楼市》杂志在连续两期的“重估杭州价值”的讨论之后,归结专家、业内的观点,我们有了这样一些基本结论:一、杭州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这个活力来自于它现有的  相似文献   

14.
新政缘起新政解读新政之市场反应:销售均价再度暴涨新政作用尚需时日——杭州楼市2006年1月月评新政之开发商反应:看空看好喜忧参半新政之二手市场反应:开局微妙,后市难料新政之消费者反应:远水难解近渴2006年杭州楼市供应量大探底2006年杭州楼市特点探究  相似文献   

15.
《楼市》2005,(12)
去年10月份,也是在宏观调控之后,《楼市》联合华坤机构做了一次杭州购房者观望心态的研究报告。今年,在更为猛烈的调控政策之下,我们再次做了该项专题调查。“政策猛药”之后,购房者心理预期到底发生了何种程度的变化,与去年相比,这种变化发生了哪些差异?调查发现,今年人们更看重政策对楼市的导向作用,由此也导致了今年的观望气氛浓于去年,并且绝大多数人认为房价不会再上涨,而是趋向平稳。在本次调查即将完成之际,一条重大新闻引发了整个杭州的热切反响:杭州地铁立项通过国家审批。为了解这一重大事件对杭州楼市(尤其是购房者)的影响,我们…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西湖造就了杭州天生丽质,自杭州市政府提出“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以来,西湖的美丽更加成为城市土地不断升值的资源,对楼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杭州的房地产市场自90年代中期一路持续走高,每  相似文献   

17.
《楼市》2014,(12)
正5月的楼市并没有给开发商带来更多的欣慰,伴随着孙宏斌入主绿城中国,宋卫平离场专心打造蓝城,悲怆的氛围成为楼市的主旋律。自2014年初杭州楼市正式进入跌宕期以来,许多开发商纷纷以降价、降首付、放慢推盘节奏等方法寻求解救,伴随着5月人居展的始末,各大楼盘纷纷借机亮相,杭州楼市稍有抬头。  相似文献   

18.
沈珏 《楼市》2006,(24)
2006年-2010年,正是杭州“十一五”规划五年。这五年中,杭州会发生哪些变化?杭州楼市将如何继续前行?本期专题,我们以规划、交通专家的访谈和杭州市“十一五”规划的一些目标作一个抛砖引玉,以期在接下去的行业探讨中深入预测楼市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19.
马密 《楼市》2005,(12)
2005年的中国楼市和股市都热热闹闹,富有戏剧性的是股市连出利好但仍然跌在了千点;而连遭宏观调控重拳的杭州楼市“万元房”却依然屹立不倒。只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望,杭城一些开发商终于熬不住成交“吃白板”的难处,开始压价出货。正当“危难”之际,杭州楼市迎来了最大的利好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后,中心城区的楼盘价格基本稳定,周边新开楼盘的定价已明显趋于理性,部分楼盘过高的价格有所回归。这表明宏观调控的综合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得到遏制,房价已基本趋于稳定。1月6日杭州楼市2005年年报的出炉,杭州市房管局出具的报告显示,2005年杭州市区商品住宅预售平均价格6167.4元/㎡,比2004年上升6.3%,6.3%意味着投资房产已经基本失去了价值,告别投资、彰显自住,杭州房产还将持续地发展。“寒”只是暂时的“,暖”才是主旋律。对于杭州房产的未来,大家普遍看好。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位开发商都向记者提及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