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险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保险欺诈已影响到保险业正常秩序。对于保险欺诈的深入研究无疑将对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帮助。本文在总结国内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保险欺诈发现率对防范保险欺诈的作用,分析了保险欺诈发现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丘概欣 《金卡工程》2009,13(10):18-20
信用证欺诈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贸易的重大障碍,但各国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或规则,UCP600也没有对该原则进行规定,而是留给国内法去解决.但纵观UCP500到UCP600的变化,发现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欺诈例外的适用.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信用证司法解释")对信用证欺诈例外作出了规定,这也是我国目前对信用证纠纷所适用的最为权威的规定,有较强的操作性,但也存在不少缺陷,有必要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欺诈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斌 《浙江金融》2005,(12):25-27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完备的市场经济中应该没有欺诈犯罪行为的容身之地.  相似文献   

4.
5.
不断涌现的财务欺诈案件,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文章从财务欺诈的概念及成因等分析入手,提出了一系列防范财务欺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信用评级过程中商业银行单靠数据清洗无法根本剔除蓄意欺诈性数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设计专门的系统和模型,以便有效地识别和防范数据欺诈行为。分析财务数据欺诈的类型.选取判定数据欺诈的指标,设计数据反欺诈模型系统,整合相应的业务流程,为商业银行实施评级系统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8.
财务欺诈行为会给一个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也会对其雇员、投资者以及整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历史上几起大的破产案件均涉及参与大型欺诈行为。因此,促进检测财务欺诈行为的自动化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大多数方法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谷永安 《金卡工程》2010,14(1):167-167
生产者和销售者常常对消费者进行欺诈,两者欺诈的手段是不一样的,构成要件也不一样,但两者的责任承担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然而该条的规定还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06,(3):18-19
跟踪、拍照、明查、暗访……干练的“保险侦探”使出混身解数,与狡猾的“保险骗子”左右周旋,这些过去只在电影中见过的精彩镜头,如今正在很多城市真实上演。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屡见不鲜,"97刑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将这种形式的犯罪从诈骗罪中抽出单独列为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犯罪与利用合同进行民事欺诈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通过两个案例探讨了合同诈骗犯罪的定性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董迎涛 《理财》2004,(2):34-35
合同欺诈.是利用合同的形式,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欺诈。近几年来.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案件屡见不鲜不但给受害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4.
预防是避免发生信用证欺诈风险的最有效措施,也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申请人和开证行因信用证涉嫌欺诈而造成损失的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银行卡欺诈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业界关注。如何制定反欺诈策略是目前反欺诈部门的主管面临的一项特殊挑战。  相似文献   

17.
18.
保险索赔欺诈会产生保险人免除赔付责任与解除权产生两个层面的法律后果。但在责任保险的场合,如若保险人愿意承担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时的赔付责任,法律可以例外允许,而通过不足额保险等方式控制道德风险。对于实践中的全额免责条款,应通过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定予以控制。基于索赔欺诈而生的解除权性质是继续性合同基于重大事由而生的解除权,其行使不具有溯及力,应当受到除斥期间的约束。以伪造证据等方式夸大保险损失属于保险索赔欺诈,应当允许保险人行使解除权。欺诈索赔解除权行使后,保险人应当返还相应的保费。  相似文献   

19.
保险欺诈心理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险业发展历程中,保险欺诈与反欺诈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保险欺诈的广度和深度已严重影响保险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车险欺诈不仅给保险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阻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扰乱社会秩序.本文对车险欺诈的成因加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对保险欺诈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的对策,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现阶段保险机构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险合同等途径对保险欺诈行为进行打击,以促进车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