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利用1999年~2008年省级相关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区位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促进了文化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交通通信、文化消费的提高也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政府财政支持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正面影响;文化产业集聚存在空间正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袁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102-107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4.
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新古典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利用区位熵对湖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2004-2007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区位熵小于1,2008和2009年区位熵大于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的因子从发展条件来看有四类,即要素禀赋、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政府支持;主要因子是需求因子、政策因子和文化环境因子;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在各市州存在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别用Herfindahl指数、Gini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测度了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集聚度水平与污染集聚度水平,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证明了经济集聚度与污染集聚度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的集聚加速了污染的集聚,并且污染的集聚态势趋同于经济的集聚态势。其次,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污染集聚的因素。经济集聚是引起污染集聚的首要决定因素,能源消费、城镇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都会显著促进污染的集聚;技术创新则会显著降低污染的集聚;产业结构对污染集聚的作用不显著;人口的集聚性高则未必会引起污染的集聚性高,如我国的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城市,尽管人口密度很大,但是由于污染处理及时得力,并没有引起污染的迅速集聚。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文化产业集聚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西安市统计年鉴》和西安市黄页,结合Google等搜索工具,收集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点信息,借助生命周期相关理论,根据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已经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所用的时间,将文化产业集聚类型区划分为引领型、长寿型、富裕型、问题型。研究西安市文化产业整体基于Ks、T指数和Q指数的集聚特征,将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形成机制分为资源导向型产业集聚和市场导向型产业集聚。从文化资源开发、消费市场的培育、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对西安市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纵横》2017,(6)
农村服务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至关重要。明晰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能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选取2007~2013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制度保障等三个维度的12项因素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循Botosan自愿披露计量思路,并以中国证监会制定相关规定为参照系,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项目体系.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中国证券市场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2004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185家样本公司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意愿淡漠,自愿披露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程度(VDI)的因素主要有:资产规模、上市状况以及财务杠杆;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程度与盈利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饶品样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184-187
为了把握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以河南省1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运用SPSS17.0因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可以归纳为5个公共因子,30个评价指标变量,按其对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旅游景观环境竞争力、旅游设施环境竞争力、自然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旅游信息环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2000—2006年我国17家商业银行的时序与截面混合数据,采用Logit回归及多元回归法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与银行规模、资产收益率、上一期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回报率呈正相关关系,与银行信誉、不良资产率和宏观经济状况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住户参与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度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当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达40%左右,转移农户占全部农村住户的比例达70%左右。农户对转移就业的参与概率随初始收入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至初始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之后开始下降;较多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但对农户参与就地转移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异地转移;较多的农业固定资产不利于农户参与异地转移,而较多的非农业固定资产有利于其参与就地转移;家庭人口特征、社会资本等因素也会对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构建了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得到各指标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指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办法。分析表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受到地区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与当地居民的培训与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引致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引致因素主要有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与素质和基本建设投资四个方面。模型检验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基本建设投资对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有正面影响,职工平均工资和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对外商投资有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1991年至2008年间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影响因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台湾高科技产业对大陆的投资主要受到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等影响;而传统的开放度水平和税负水平等因素则不是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格兰杰原因,并依此提出了进一步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分析文化产业对三大产业的影响并作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文化产业中投资、劳动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发现,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影响力;文化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尤为明显;文化产业中的相关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文化产业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重视文化产业中文化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5年-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主导因素,外债规模、广义货币、进口与当年本国GDP同样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各种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力度差距并不大。因此,在测算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1985年-200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经历了不足-适度-超额的变动过程。中国已经出现超额外汇储备,为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