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协调器,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系统却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尤其是农村的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又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河北省在此方面也依然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完善农村保障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张海清 《魅力中国》2013,(11):334-334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阎”。是处于社会变革中的“减震器”。但是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仍然明显滞后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目前的中国农村,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开放潮》2005,(11):14-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并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因此,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建立健全福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任重道远,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既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安全网”,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保障功能如何存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8,24(3):28-31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长期以来,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由于缺乏正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及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文章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存续联合构架,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通过土地流转补偿方式的设计实现土地保障功能的存续。  相似文献   

6.
李玉芳 《魅力中国》2010,(6):100-100
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完善和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薛为昶 《乡镇经济》2009,25(11):115-118
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不完善,还存在着效率低下、管理僵化等问题。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使农村社会保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也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8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同样,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没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也就谈不上全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有人对农村发展社会保障顾虑重重。认为国家应主要承担城市职工的养老问题,农民已拥有  相似文献   

9.
罗琼 《特区经济》2008,(7):172-17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探讨了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完善的动力,存在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也积累了一定的实力,社会的总财富已经大为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社会保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社会保障就没有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只有搞好农村的社会保障,才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系统研究,精心策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重庆市市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供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隐患。政府应该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承担主导责任。除了要做好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立法建设、财政支持、完善管理和监督体制等工作,还应该承担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农民组织、舆论引导等责任。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不容乐观,且名不副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构建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筹资的具有社会互济性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是符合中国现实的农村社会保障的抉择。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国家不仅要以财力支持,而且要通过立法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管理、发放规范化和法制化。农村社会保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是紧密关联的。当前,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满足农民工的现实诉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在探索试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举步维艰等,导致土地流转不畅。文章指出,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现代农村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新模式,对顺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农村的社会保障是全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联动”的要求看,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不够协调,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要实现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的目标,宁波市应根据自身条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彭金英 《魅力中国》2010,(31):79-79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祝军 《乡镇经济》2006,(3):26-28
当前我国正注重用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和谐社会。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贫富分化逐渐拉大.造成一定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农村的稳定,建立和谐农村社会.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宋生瑛 《乡镇经济》2006,(11):13-15
根据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困境及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强化政府责任是突破农村社会保障困境的关键。政府的责任首先表现在明确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定位,还表现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改革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农民小康生活的实现,关系到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本文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当前齐齐哈尔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合当前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目标,提出齐齐哈尔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农村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村家庭成员的医疗、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好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