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美华 《东北之窗》2010,(Z2):40-41
日前,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消息一出,即引来一片议论之声,很多人都给予了乐观的解读。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忽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只有近几年我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才超过3%。而且,从变化趋势来看,这一比例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是呈现起落不定的波状发展态势。即便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的2008年,比例也只占GDP的3.48%。全国人大在2006年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而今年正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最后一年。4%,一个紧箍中国教育10余年的"魔咒"能就此打破吗?4%,能还得清高校的负债吗?  相似文献   

2.
梳理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新疆南、北、东疆人均GDP与基础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和分析2000—2009年间,新疆地区间教育经费支出与人均GDP的灰色关联度,并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五年新疆南北东疆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人均GDP。得出,西部大开发以来,南北东疆人均GDP和各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在不断增长;南北东疆的人均GDP和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着差异,北疆大于东疆,东疆又大于南疆;自2007年以来,三个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在减少;在不同时期,南北东疆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的推动力存在差异;越是贫困地区,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越强;按照2005—2009年发展的速度,东疆的人均GDP和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将超过南疆和北疆,南疆的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将超过北疆和东疆。  相似文献   

3.
2011年我国GDP超过了47万亿,如果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2012年GDP增幅7.5%来计算,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实现占GDP4%这样的比例,那将会是在2万亿元左右。4%,是政府部门近20年前就提出的目标,也是代表委员多年强烈呼吁的目标。本届政府在任期最后一年做出的郑重承诺能否兑现?4%对中国教育意味着什么?钱怎样花在"刀刃"上?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每期一考     
《东北之窗》2010,(7):61-61
1.在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在教育经费中占大头,而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在GDP中的占比却连年减少。发达国家教育的投入占GDP的________以上,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印高等教育投入进行对比。首先利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以及是高等教育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增长率与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率的对比等相关数量指标来衡量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教育发展程度;其次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占GDP比例的不同来说明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为立国之本"。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2236.23亿元,达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战略性目标。然而,该目标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早已提出。可见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反思与深究,教育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学界也聚集了更多的目光审视政府的行为。内蒙古自治区有其独特的边疆位置和民族特点,分析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教育支出总量情况对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选取1978-2012年广东的数据,对广东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两者的关系不显著,这除了广东有来自全国的人才优势外,更主要是因为广东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过低.为了强化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广东地方政府应适度增加教育支出,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分层次分级别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强化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13日联合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即 GNP 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但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与国际平均水平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1999—2000年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均值为4.8%,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泰国和突尼斯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民办教育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快速发展,现在逐步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产业,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亮点。从教育投入来看,政府公共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2005年也只有4.53%,同教育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政府财力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2,(9):22
2012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我国教育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论述了对高等学校强化教育经费管理的认识与思考,提出了高校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的思路和建议,指出高校应着眼长远制度、队伍和长效机制建设,从教育经费来源、使用和监督各环节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投资比例衡量标志的财政性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西部地区过去15年都没有达到4%的目标,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教育投资的增长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偏低,同时,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不能持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以确保增加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在最近几年里突飞猛涨。2006年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6282亿元,是当年GDP的3.1%;2010年5月5日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GDP的4%。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在扩大教育公共服务范围上,可谓三年三大步:2006年在西部农村开始实行“两免一补”(免除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义务教育经费机制;2007年,这一机制扩大到所有农村;如今,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体现了政府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更进一步坐实了“义务教育”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2012,(36):8-9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达到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经济》2008,(4):15-15
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连年增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率并没有明显增长。从1993年国家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第一次提出要在20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到现在已经将近15年了,基本是在3%浮动徘徊。要实现2010教育投入全部达到占GDP4%的水平,难度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法人单位数达到5099个,就业人数达到164.61万人;产业活动单位6253个,就业人数160.27万人。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高等教育收费水平超过城乡居民承受能力、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连续两个"失去的10年"和长期的财政赤字政策,日本的主权债务规模不断累积,主权债务负担显著加重,无论用财政赤字/GDP比例还是用债务余额/GDP比例测度,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都极其严重。虽然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和债权人结构与已经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相比都相对合理,但如果不加以治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日本有可能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9.
于霏 《中国西部》2012,(9):22-25
2012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1,(12):9-9
2011年7月15日,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实施一周年。财政部教科文司吴国生副司长说,据初步统计,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3.69%,目前教育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