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其总体效应是引起气候变暖。工业化时代,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而且更取决于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乘数效应,包括人口规模增加产生的气候效应、人口空间集聚产生的气候效应、人口生产方式变化导致的气候效应、人口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气候效应。与人口规模、结构相比,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人口城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108.54亿1950年的世界和现在相差甚远,当时全球23亿人口中,欧洲占22%,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是人口最多的12个国家中的重要成员。但之后的几十年,随着亚洲经济增长强劲、非洲生育率维持高位,全球人口的区域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亚洲成为全球主要人口聚居区,其次是非洲,往后依次是欧洲、拉美、北美等地。 相似文献
4.
相比较中国日益走进老龄化社会,印度的婴儿潮却几乎没有停止。对于同走在通向未来世界的康庄大道上的两国,中国在未来30年后,可能因为劳动力问题而遭遇印度的翻盘 相似文献
5.
6.
运用近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发展与国民收入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规模适应并促进了国民收入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正从中等偏下收入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将面临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产生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民收入层级的提升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国民整体素养;扩大教育规模,变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为人才结构优势;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人口城市化作为新型城市化的核心,但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继续大幅扩大人口规模存在诸多弊端和障碍,以及相当数量就业竞争力较弱人群难以完全融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情况下,在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探索在小城市培育中更好地谋划外来务工人员及本地 相似文献
8.
9.
不冲突、不对抗的理念无疑有助于降低双方的战略互疑,减少误判,从而更多地从积极的着眼点来处理复杂的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庄园会晤不仅是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也是中美高层交往的一个创举。通过会晤,两国元首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34.5%。2000年,新疆、宁夏、青海、甘肃4省区内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达到了1728.2万,占西北总人口的32.1%。为此,研究西北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道路,研究民族地区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适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网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互联网用户和宽带用户居于世界第2位.重庆直辖以来,人口、面积、产值、GDP等数字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最大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数字电信变化:重庆的区间号从0811变为02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