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文 《中国工商》2004,(1):166-169
2004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一条事关中国国家能源安全的新闻被铺天盖地的伊拉克前总统萨选姆落网的报道所淹没。2003年12月。6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在东京与冷战时期的冤家——日本政府的领导人发表声明。确认“连接远东纳霍德卡和东西伯利亚石油管道建设的重要性。”日本主流媒体以惯有的隐晦口吻指出,“这意味着日本在能源政策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构想已取得重要进展。”而了解日本“能源饥渴症”的人自然不难参透其中的兴奋之情,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远东石油管道建成后将优先向中国供油 普京总统2005年7月8日在英国出席八国集团峰会时对媒体说,连接西伯利亚油田和远东港口的输油管道建成后,俄将优先向中国供应石油。他说,管道的建设将取决于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情况,管道一期工程将历时3年,最早将于2005年动工;管道建成后,每年将向中国输送2000万吨石油,另外1000万吨石油将通过火车运往太平洋港口。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飙升.俄罗斯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凸现出来。为了获得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更多份额.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美国、欧盟国家、中国和日本等)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能源战略.并与俄罗斯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能源合作关系。但是.纵观合作成果不难发现.在这场竞争中欧盟国家(以下称欧盟)成为最大的赢家。目前.俄罗斯石油出口中有87%以上面向欧洲.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据俄罗斯媒体的消息,小泉访俄之前,日本政府向俄罗斯提出一项极为“诱人”的建议:日本拟为俄罗斯铺设东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至远东滨海边疆区港口(纳霍德卡)3800公里的石油管道提供贷款和投资。该建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泉访俄前后,俄大众媒体关于俄日合作建设安加尔斯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石油武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自1973年阿拉伯海湾国家第一次把石油作为政治经济武器以来,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对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越来越重要。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大国,如果说它在独立伊始主要把石油作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和出口创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则逐渐把它同国家的内外政策和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石油武器”在俄罗斯地缘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世界石油供求形势与我国的石油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世界石油年消费量约40亿吨,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石油消费量较多的6个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俄罗斯、韩国,其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且每个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均超过1亿吨。  相似文献   

7.
普京说2006年夏天开始铺设远东输油管道,2005年中俄贸易额增长37.1%,2005年俄罗斯通过铁路对华出口石油760万吨,2006年俄罗斯通过铁路对华出口石油将增至1200万吨,俄罗斯石油公司2006年计划大幅提高对华石油出口,俄罗斯驻华大使高度评价2005年俄中关系,俄罗斯副外长说俄中将扩大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APEC中国峰会、去澳大利亚出席G20领导人峰会真可谓一直很窝心受气:一是在国内,中期选举中失去了对参议院的控制权;一是在国际上,中俄新签署的西线油气协定对美国迎头棒喝,中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超过5000亿美元之巨,导致美欧核心提示对俄罗斯制裁形同虚设,在国内政治上成坡脚。从后者看,全球石油战争已经打响。在全球经济上——美国成全球第一能源大国之后(生产和消费),现在全球石油每桶在75-80美元之间……11月24日,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Anton Siluanov)参加“国际金融和经济论坛”时说:油价下跌每年给俄罗斯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而西方制裁也对该国经济造成的损失为400亿美元。两者之和,给俄罗斯一年造成1400亿美元外流……(A)欧佩克决定暂定乾坤11月27日,石油输出组织(OPEC: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石油日产量直到2015年6月5日举行下一次会议。以沙特为首的海湾产油国置该组织贫穷成员国要求减产以遏制油价下跌的呼声不顾,坚持不减产。这可能导致油价继续狂泻。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俄罗斯推出的新世纪国际能源发展战略,俄仍将以能源为杠杆加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发展国际合作关系。目前,国际上最具原油消费潜力的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北美,另一个是经济正在崛起的东亚。凭借全球第二多的石油储备,俄罗斯一直希望在这两个市场上比翼双飞。与生产恢复后的伊拉克石油相比,俄罗斯石油在北美很难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俄罗斯联邦政府在2003年5月30日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了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其基本内容如下: 俄罗斯拥有巨大的能源储量和实力强大的燃料动力综合体,这是俄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一个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能源工业确保了国家所有经济部门的发展和俄罗斯联邦各主体的团结,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主要的财政经济指标。 俄罗斯境内蕴藏着世界上1/3的天然气、1/10的石油、1/5的煤和14%的铀。据估计,俄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是个能源匮乏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严重依赖俄罗斯。2012年6月,乌克兰政府推出新版2030年前国家能源战略,这是继尤先科担任总统以来乌克兰政府第二次提出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乌克兰一直希望修改2009年与俄罗斯签署的天然气合同,以降低高昂的天然气进口价格,但至今毫无进展。随着俄罗斯"南溪"和"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运营,乌克兰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更是雪上加霜。有鉴于此,乌克兰政府自2012年以来明显加快了迈向能源独立的步伐,采取了以页岩气开发和"以煤代气"为主要支撑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希望为本国能源独立计划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 俄罗斯将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据俄罗斯总统新闻局2003年10月19日透露,普京在出访马来西亚和泰国(并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都准备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传统伙伴国发展关系;不论是通过铺设一条直接通往中国的管道干线或支线,还是通过增加铁路运输量,俄罗斯都将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相似文献   

13.
范正斌 《价格月刊》2002,(10):31-31
美国是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国,每天必须进口1085万桶石油及其产品,每年约为40亿桶,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60%,其中一半是来自欧佩克和阿拉伯国家.美国为了提高来自海外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摆脱在进口油价和海外政策上不得不受制于欧佩克和阿拉伯石油大国的局面,自去年5月布什总统在他《国家能源政策报告》的国际战略中提出改进拉美地区的能源投资状况,加强与俄罗斯和里海地区的能源对话,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全球能源联盟以来,就加紧实施这一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4.
《商业时代》2005,(10):14-14
由于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印度近期在能源战略上出手“又快又准”,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日本也不得不调整长期以来“消极”的石油战略。日本政府决定本月解散国有石油公司JNOC,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化的私营石油企业。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1日,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俄罗斯的“中石化”与“中石油”领导人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一号议定书》和《长期合作协议》。在《一号议定书》中,“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商定共同出资成立一家石油公司,负责在“萨哈林-3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在“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一号议定书》的同时,“中石油”也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这是两家公司进行全面长期合作的协议,双方合作的内容广泛,涉及石油贸易、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科技信息交流等。下一步两家公司还将就具体合作内容进行广泛协商。  相似文献   

16.
油事纵览     
"泰纳线"方案一锤定音 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俄罗斯让全世界都叹服她的精明--由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修建一条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泰纳线)。最终确定的这个走向太平洋的"泰纳线"石油管道运输方案,是一条用来制衡世界各国力量(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东亚经济强国,甚至还可以诱惑美国)的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备受关注的中俄石油管道合作项目谈判历时近10年后,却因为俄罗斯地方官员和石油公司的反对及日本的插手而变得扑朔迷离. 2002年,中石油出师南斯拉夫失利;中海油里海受挫;国内老油气田资源接近枯竭……  相似文献   

18.
近来,俄罗斯连续就远东油气管线走向问题放出“试探气球”:俄能源部长尤素福夫声称俄侧重于日本方案;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则称到中国的油管起点将从安加尔斯克改为泰舍特。但在2004年2  相似文献   

19.
事件     
中俄签署东线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原则协议10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莫斯科举行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  相似文献   

20.
中俄石油管道铺设受阻的症结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管道铺设问题,在经历了10年的风雨之后,至今还不能尘埃落定。虽然关于这一问题的消息时而出现于国内外各种媒体,人们的猜疑和期盼仍在继续,但从中国官方的态度和民众对这些报道的反应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