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绩效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政府改革举措,近年来在中国公共行政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绩效型和服务型政府将成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英美国家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与成功经验将为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彦海 《时代经贸》2007,5(11):15-16
中国有着悠久的行政实践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行政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行政文化.由于文化发展的沉淀性、滞后性等特点,使我们不得不重视文化因素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的发展同样受到行政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这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产生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了解这些方面,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困境与现实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问责制,已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逐步发展,由此形成的“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将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行政问责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亮点;新生的行政问责制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并在实践中表现出一种不稳定状态;界定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并找出完善行政问责制的途径对于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彦海 《时代经贸》2007,5(11X):15-16
中国有着悠久的行政实践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行政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行政文化。由于文化发展的沉淀性、滞后性等特点,使我们不得不重视文化因素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的发展同样受到行政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这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产生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了解这些方面,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汇集点,成为制约改革和发展整体进程的“瓶颈”。“十一五”时期,无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是实现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都需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0)
行政事业单位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其中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改革能够促进单位的发展,增强单位的综合实力,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起到基础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改革措施,旨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国有企业改革走出困境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过去 2 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和重点是不断推进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作者认为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不在企业内部 ,而在企业外部 ,行政权力的滥用是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层原因。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受阻的原因入手 ,找出危害国有企业改革的病根 ,指出了行政权力退出的难点和突破口 ,主张通过法治的途径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 ,为国企改革的发展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并不表明政府的功能可以全面弱化。就今日中国,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应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改革,把握改革,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行政改革战略规划、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性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9.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央地方关系重塑、政府与企业、社会和市场关系调整、行政决策和监管体制创新与完善等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主要成效加以概括综合,继而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尚未解决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基础,也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分析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与服务型政府内涵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旨在强化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推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不断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Land reform in Asian countries is often mentioned as one explanation for the successful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several Asian countries.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did not have land reform and therefore have had lower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is legitimate guess has only scarce evidences. We use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to investigate some plausible channels and effects, and we find supportive evidences that part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l in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East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region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ir difference in land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2.
JOHN WONG  John  Wong 《经济学(季刊)》2005,(3):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十二五"时期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可能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本文分为4个部分:首先介绍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其次以世界其他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为参照,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情况做一评估,指出当前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再次着眼于"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形势,探索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的方向;最后是本文小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特点和经验教训中的重要方面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比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要低,但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同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打破了改革的初始阶段必须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障碍,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同步进行并互相促进,实现了渐进的转轨方式,降低了改革的成本,实现了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总体目标,树立了藏富于民和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思想.在总结改革的误区与教训中,分别对1988年夏季的价格"闯关"、国有企业的承包制、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作了分析.文章最后就如何评估渐进方式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风险、如何正确地发挥市场的功能和政府的功能、如何进一步培育要素市场、如何处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工业化道路新阶段产业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产业结构变动的视角分析了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统计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统计体系经历了重大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统计能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统计改革任重道远。分析了世界先进国家在统计管理体制、数据调查体系、数据传输及发布体系等方面的国际经验,并对照中国国情,指出了对中国统计体系改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China's global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equaled 9% of Chinese GDP in 2006 and 11% of GDP in 2007. Many argue that a renminbi appreciation would help to rebalance China's trade. Using a panel dataset including China's exports to 33 countries we find that a 10% renminbi (RMB) appreciation would reduce ordinary exports by 12% and processed exports by less than 4%. A 10% appreciation of all other East Asian currencies would reduce processed exports by 6%. A 10% appreciation throughout the region would reduce processed exports by 10%. Since ordinary exports tend to be simple, labor-intensive goods while processed exports are sophisticated, capital-intensive goods, a generalized appreciation in East Asia would generate more expenditure-switching towards US and European goods and contribute more to resolving global imbalances than an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or of other Asian currencies alone.  相似文献   

18.
越南在东南亚地区拥有的战略地位,根据日前的多项调查,越南一跃成为东盟10国中的最佳投资国。越南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市场,伴随企业而产生和发展的会计师事务所,理应迎合中国企业走进越南的"浪潮",积极寻求在越南市场的落足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不仅有益于自身的发展,也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及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chanisms of, and draws lessons from, currency crises in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n the 1990s and 2000s. In Asian countries fiscal deficits were insignificant in size, and were not part of a crisis trigger, while in Latin America they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crisis story. Crisis management b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been evolving over the last 10 years, and private‐sector involvement (PSI) has occupied centre‐stage in efforts to refor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Sovereign debts, a focus of PSI discussions, were neither a cause nor a propagation of the Asian crises.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extensiv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cal specialisation of three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rgentina, Brazil and Mexico) and two East Asian countries (South Korea and Taiwan). Technological specialisation is measured both with respect to patents and trade flows. This article provides different measures of technological specialisation: Ricardian and Smithian specialisation indexes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trade balance. These indicators provide a new pic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atterns of technological specialisatio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show a divergent technological specialisation from East Asian countries, since the 1970s. In particula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display weaknesses i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an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ectors and their specialisation in fast growing technological classes is declining, in contrast to East Asian countries. While 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shifted to specialised supplier or science-based sectors,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their trade specialisation in supplier-dominated or scale-intensive s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