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客户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经营和效益,也关系到用电秩序。由于客户拖欠电费、偷电以及违章用电等问题,供电企业不得不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而这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如何规避和防范电力客户的信用风险,提高营销管理能力和效益是供电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介绍了唐山供电公司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供用电环境日渐复杂,电力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健全,部分电力用户违约行为频发,损害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亟待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相配套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规范市场行为,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电力市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电费信用风险一方面产生于电力企业内部电费管理过程中,包括信用评价,欠费管理等环节;另一方面产生于用电客户信用风险和外部环境的风险,包括企业破产改制,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等。电费信用管理的核心是对电费交易全过程的全面信用管理,它贯穿于电力营销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王炜 《中国电业》2004,(10):72-74
随着公用通讯网络技术及其市场的成熟,建立面向电力客户的现场管理与服务决策支持系统,不仅已经逐渐成为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而且将使社会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2008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表彰会上.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总公司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客户代表班顺利通过“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荣誉称号的复评。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与会代表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以及相关部委的领导手中领取了奖牌。  相似文献   

6.
当前重要电力用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效率也较为低下,存在着一些用电安全管理隐患,亟需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重要电力用户管理体系。文章分析了重要电力用户管理现状和物联网发展情况,研究了重要电力用户管理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从而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构建了重要电力用户精益管理平台。供电公司可以借助此平台开展重要用户全生命周期精益管理,提高重要电力用户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由市场分析驱动的客户分群模型设计 客户分群的运作原则是群体内部具有最大的相似性、群体之间具有最大的差异性.客户分群必须以终端客户服务产出需求为识别对象,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客户分群,即将有相类似客户需求的客户群体的聚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对电力资源依赖度的增加,电力资源已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2%。因此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注意调整电力供应结构,建立电力节能降耗长效机制是保证电力供应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9.
丘红宇 《广西电业》2012,(11):28-30
一、电力建设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一)从历史数据分析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员工及外单位人员在生产、营销、农电及基建工程(包括电网基建、城农网改造等)中共发生16起人身伤亡事故,同比2010年增加4起,造成15人死  相似文献   

10.
11.
供用电合同履行与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的法制建设逐步深入,由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制经济。经济利益双方的约定和合同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依据。所以当前供用电合同的履行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日益突出。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将会逐渐变为供电商的角色。供用电合同也是规范和约束供方和用方的行为,满足双方的需求,完成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所以要认真签订和履行好供用电合同,规范合同管理,强化合同意识。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建设对高技术含量、综合化、系统化航天工程项目的研发需求日益增加,这些项目往往面临高难度技术攻关、多学科研究交叉、复杂分系统交互对接等考验,为了实现最终指标,还需要大量的开发、迭代及测试,这就对研发项目的流程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是技术攻关难度大,研发过程中涉及的核心技术点众多,进度及风险把控困难,无论是传统的瀑布式管理模式,还是按照敏捷开发进行模块化管理,都无法很好地解决技术攻关带来的累加风险;二是学科专业交叉多,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企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危险系数较大的产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将安全生产作为重点,同时应针对易出现事故的环节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