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7日,沪深两市49家公司亮相于第22批股改公司名单,这标志着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市值已占A股总市值的53.85%。随着全流通市场雏形初现,证券市场正逐步恢复其“本来面目”,此刻再来回顾8家股改方案被否决的公司(截止3月3日),可以发现诸多共性。  相似文献   

2.
巴祥松 《新财经》2006,(7):96-97
截至6月5日,随着股改第35批上市公司名单的出台,沪深两市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总数已经达到99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2%。  相似文献   

3.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46家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又推出95家股改公司,随着《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意味着股改全面铺开,也就是说将进入攻坚阶段,真对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意见》给出了许多股改灵活性指导性措施,便于股改能够顺利推进。尤其是《意见》明确提出“对于绩差公司,鼓励以注入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唐志勇 《上海国资》2005,(12):20-21
金丰股改受挫再一次印证了信息爆炸时代的一条定律:“名人+媒体=影响力” 11月28日,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金丰投资”)成为 上海市第一家股改受挫的上市公司,同时 也是股改以来,继清华同方和科达机电之 后第三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被否决的公司。 据金丰投资公告显示,在以现场和网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终于起步。 经过两批试点后,沪深交易所股改工作全面铺开。在短短的5个月里,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 达到144家,市值已接近市场的三分之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可谓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6.
葛萍 《改革与开放》2011,(10):15-16
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以来.截止2009年底.己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1562家.股改实施基本完毕.从2008年三一重亡第一家股改公司上市全流通到2009年7月6日巾吲银行首发限售股解禁.沪深股市A股流通股污超非流通股.达到51.07%。  相似文献   

7.
张晓农 《开放导报》2006,(5):104-106
本文采用已经完成股改的38批共101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股改所引起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变化、第一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率分别变化以及绝对控股股东变化的情况,并分析了由此变化对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中小股东利益、内部人控制以及公司经营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颁发《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股市进入"股权分置改革时代"。截止2006年1月11日,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总数已达434家,占沪深两市1358家上市公司(不含纯B股公司)的32.03%总市值为12047.54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36.47%;总流通市值为4508.93亿元,占两市总流通市值的42.76%。根据预测,按照现在的进度,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  相似文献   

9.
业绩评价成为整个期权计划中难度最大、分歧最多的部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对上市公司的高管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也已是箭已上弦。继紫江企业和清华同方在试点方案中提出了股权激励之后,在已公布股改方案的31家二批试点公司中,金发科技、恒生电子、中化国际、中信证券四公司在股改方案中“捆绑”了股权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从1999年开始被引入中国证券市场,尽管也有尝试者,但一直大面积未付诸实施。但在眼下的股改大潮中,为了提高公司股改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将股改与股权激励结合起来,鼓励公司在股改同时,完成管理层股权激励。于是,股权激励方案成了股改中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股权改革的三阶段托宾q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试图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评价提供一种方法,并对股改效应做初步考察。文章将股改以来的时间序列分为三个阶段,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股权改革对上市公司资产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改启动期,股权改革使多数公司的价值得到提升,且提高幅度相近;在新股发行酝酿期,股改效应进一步扩大,但优质公司的扩大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公司;而在股改与新股发行并行期,劣质公司的股改效应迅速回落,而优质公司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正在完善,公司价值正趋于理性分化。为确保后期股改顺利推进、巩固已有的股改成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司     
《新财经》2006,(4):10-11
天士力等入选最不受公众认可的股改公司;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重新挂牌;格兰仕商标在欧洲遭抢注;中石化收购四家子公司全面启动;中石油成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联想将全球裁员5%;雅芳首获中国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3.
葛萍 《改革与开放》2011,(19):15-16
<正>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以来,截止2009年底,己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1562家,股改实施基本完毕。从2008年三一重工第一家股改公司上市全流通到2009年7月6日中国银行首发限售股解禁,沪深股市A股流通股首超非流通股,达到51.07%。截止2009年末,流通股所占股份比例已达到68.56%,境内市场股票市值24.39万亿元,其中已流通市值15.13万元,占62%,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新财经》2008,(6):100-101
2005年4月29日,中国股市开启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伟大的变革。三年过去,回头看看三年前上市公司为股改而承诺的“豪言壮语”,为股改而描绘的“五彩蓝图”,却发现许多承诺并没有实现。本期“上市公司透视”选择了三家严重失信的公司,看看它们是怎样将承诺变为泡影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作为股改后上市的三家国有银行,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但这并不等同于该结构的有效运行。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认为新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仍难摆脱“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等问题,公司治理的不完善降低了股改的有效性,进而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作经济》2010,(8):21-22
“合众”的崛起 在杭州市供销合作社下属三大企业集团中,合众集团是最早尝试多元化股改的,短短几年成为市社业绩王牌,是市社股改最典型的代表。合众集团核心企业为合众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由市社与公司全体职员共同控股,余下10家主要成员企业均是独立法人,由合众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参股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06年6月30日完成股改的596家工业类上市公司股改前后各两期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股改前后产品市场竞争、企业最终所有权性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改之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股改前还是之后,产品市场竞争始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国家控制的实业公司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产品市场竞争与最终控制人性质的交互作用来看,在股改之前,产品市场竞争与国家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控制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股改之后,产品市场竞争与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控制具有显著的互补作用,与国家控制的实业公司最终控制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赖智慧 《新财经》2013,(6):61-63
"顺发恒业、三湘股份、浩物股份和华数传媒4家公司,都是在2008年11月深交所形成内部指导意见之前完成了股改,而且都是在这一意见之后恢复上市,缘何深交所对几家公司厚此薄彼?"2012年10月19日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对深圳的郭女士而言,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难以掩饰的激动情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设银行9月22日顺利通过港交所上市委员会聆讯,根据港交所惯例,通过上市委员会聆讯,建行最快可于10月份在港交所上市。建行上市是继交通银行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也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家上市银行。建设银行去年9月完成股改工作,挂牌成立了建行股份公司.之后积极筹备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近日也透露.该银行将在明年年初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出售20%的股份。工行股改也有重大进展,股份公司即将设立,而农行正在修改股改方案,为尽早股改上市积极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81家上市公司的两年的面板数据,对实施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及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公司绩效上采用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三个指标衡量.分析结果表明: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对已参加股改的公司绩效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还阐明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