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福建省土地出让网上公开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正在形成"制度完善、手段先进、管理规范、权力公开、运作透明、防控有效、监管到位"的新常态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从2014年2月下旬起开展土地出让网上公开试点工作,试点任务是探索以"制度+科技"形式规范上地出让行为、防范廉政风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经过努力,现已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试点工作任务,取得明显成效。精心谋划,准确描绘试点工作路线图。查找症结问题。近年来,福建省土地出让领城违法违纪案件易发多发,存在违规设置土地出让前置条件、"毛地"出让、"化整为零"超额出让土地、随意变更土地出让规划条件、土地出让金管理不规范、部分土地出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部目前公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已于2006年8月1日起实施。这两部新《规范》直接在土地出让环节稳定房价。新《规范》要求,房屋销售价格限制、销售对象、套型结构比例等条件将直接作为土地出让方案的重要内容。只有符合房价销售限制等要求的开发商,才有资格拿地。  相似文献   

3.
正规范操作城市经营性用地出让工作,完善土地出让程序,形成充分竞争,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湖北省郧县位于汉江上游丹江口库区,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秦岭和大巴山余脉之间,是集"老、少、边、库、贫"为一体的山区贫困县,县城面积3863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郧县是国家限制性功能开发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生态滨江新区。近年来,郧县在土地出让中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范操作城市经营性用地出让工作,杜绝串标、围标行为,  相似文献   

4.
编走编看     
《楼市》2011,(13):14-17
楼政土地出让收入10%用于保障房建设【本刊讯】财政部、住建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通知》。通知中对于各地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分配作出明确要求,规定"各地按照当年实际缴入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相关规定项目后,严格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资金,统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7日,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出让大厅,首批"双限双竞"地块拍卖以一种事前难以想象的方式正式拉开了帷幕,随着拍卖师最后一声槌晌,备受关注的金沙洲4幅地块的顺利拍出,广州率先成为全国"双限双竞"土地出让的首个试水者。 "双限双竞"住宅用地自诞生起,就肩负着节约土地、稳定房价、保障中低收入群体购房需求等多重使命,但是,它能否承受得起?从协议出让土地到"招拍挂"竞价拍地,再到今日的"双限双竞",广州住宅用地出让如何唱好"和声"?尽管"双限双竞"为今后土地出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如何保证操作透明,利润公开,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双限"机制?……皆是本刊封面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内容研究在明确了土地出让合同的产生背景及其法律性质以后,有必要再对土地出让合同的内容,即有关条款进行考察。上述论述已经表明,土地出让合同是格式合同,目前各地均采用了1994年原国家土地局和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合同范本》,合同的内容大部分由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由行政机关单方面确定,而且鉴于土地出让合同是三类《合同范本》(包括土地出让合同、外商投资企业用地合同、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合同等)中的基本合同,笔者拟就土地出让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展开分析。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合同的内容包括了合同主体双方、合同签订方式、合同标的、出让年限、合同价格及其支付方式、支付期限等,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论述。(一)土地出让合同的出让主体《房地产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可见,只有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才能担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出让方。在《合同...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山东省各地土地出让要严格执行商品住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入市交易,将由政府收储后再入市交易。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季度将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武虹 《审计月刊》2012,(5):34-35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针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以协议出让方式取代或规避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问题,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以对某市国土局的审计为例,提出运用AO系统开展对违规出让土地的审计思路,即分析国土局提供的土地出让表,检查土地出让政策调整时间点前后有无违反规定出让国有土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产市场》2010,(Z2):18-19
日前,广州出台了新版"穗七条",以调控房价。具体要求在供地节奏上,建立用地预申请制度,根据市场需要来确定土地出让的时序和价格;保证保障性住房供应,探索创新土地公开出让方式,预防和抑制地价的过快增长;建立土地竞买风险预防机制,促进有效供应;"地毯式"清查闲置地;实行"阳光用地"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土地供应和监管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厦门市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考察了2003~2011年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模式的变迁。通过对宏观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分析,发现整个考察期可以200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段。在这前后两个时段中,工业用地出让模式显示了相当大的变化:表现为出让面积、价格、方式以及出让时空分布特征均有所改变,总体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重点逐渐向商住用地转移,同时抛弃原来的粗放型工业用地出让模式,而转向更为集约的方式。最后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一模式变迁的原因,即宏观政策对工业用地出让的管制加强,以及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造成了地方政府出让政策的迅速调整。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各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化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土地使用权在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而不是政府部门计划手段实现配置的,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本文利用DEA-CCR模型和K-W检验评估我国各地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四川、海南、宁夏4个省(区,市)是DEA-CCR相对有效的,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我国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相对均衡.提高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招标、拍卖出让比例,规范出让程序,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维护土地市场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审查截留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白玉淑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简称"土地出让收入")帐户,主要用于核算各级政府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单位或个人,由土地主管部门按规定收取土地出让价款金额。从其反映的内容看,(1)属国家规定的预算收入项目,由财...  相似文献   

13.
《东南置业》2011,(7):82-83
土地市场动态 土地出让 6月泉州市区无土地出让。 土地成交 6月泉州市区无土地成 交中原观点:6月泉州市区无出让地块,零土地成交。政策的打压,银行利率的提高无疑就是最大阻碍。开发商无心拿地,购房者观望心理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4.
论土地出让市场的价格管理许坚土地出让市场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形成的土地市场。目前我国出让市场地价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协议出让占的比重太大,价格偏低,造成国有土地...  相似文献   

15.
今年,浙江省乐清市大力推进土地出让工作,加大土地供应量,平衡土地价格增长幅度,控制房价增长速度。今年全市已公开出让商服、住宅用地37宗,总出让面积约478071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73081平方米,成交总地价813988万元。全年土地出让面积总量超过前3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1、土地出让的双轨制,2002年以前,土地出让市场中95%以上的土地是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因此,市场机制几乎不发挥什么作用,土地出让金的收取随意性大。这不仅使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总量受到损失,而且也不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要求从2002年7月1日起,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即“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实施以来,全国“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东南置业》2007,(10):22-23
在福州土地市场,1988-1999年,平均每年出让土地面积约为3000亩;但2002年福州市以招、拍、挂方式进行土地出让后,每年土地的出让面积锐减至千亩左右;2006年全年,福州出让土地面积也仅为2500亩左右,还不及10年前的出让数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法律性质如上所述,土地出让合同的出现,是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给土地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变化,同时标志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这一新型法律行为的产生。那么土地出让合同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表现形式,其法律性质是什么呢?只有明确地界定土地出让合同的法律性质和理顺有关法律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其内容、履行、法律责任的种类、承担及其调整手段,从而保障新的土地使用制度的健康发展。然而,在我国理论界以及实务界中对土地出让合同的认识不一,甚至导致了一些混乱,如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规则的混淆,土地出让合同命令色彩过于浓厚,受让方权益不受尊重,出让方应有职权没有得到充分而适当的行使。所有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引发了不少误解,又与实践的发展极不协调,为此,有必要首先从法律的角度阐释土地出让合同的性质,从而为土地出让合同制度的完善提供完备的理论指导。(一)当前对土地出让合同法律性质的几种认识据了解,当前对土地出让合同是民事合同或行政合同存在三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民事合同说(注一)。这种观点从所有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地出让合同是政府代表国家做...  相似文献   

19.
拍地     
《楼市》2012,(6):28
土地拍卖,一锤定音2月下半月以来,土地市场稍显冷清。杭城各板块推地进度明显放缓,而从成交价格上看,商业用地仿佛顿失了"香饽饽"的魅力,竞拍现场尤为冷清。而据统计,余杭区2月共计有2场土地出让会、4宗商业地块对外出让,总面积115.6亩、成交金额1.6亿元,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月的"卖地大户"。  相似文献   

20.
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出台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11号),增加了“挂牌”这一新的土地出让方式,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标志着我国土地出让市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