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台资金额增长,实际使用金额下降,第三地转投资加速,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显著特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项目2050个,同比下降5.31%;合同利用台资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实际使用台资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以实际使用金额计算,台湾居大陆吸引外资排名第六位。大陆合同利用台资金额在去年增长2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31.62%,而实际使用台资在去年下降1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0%,较大反差说明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正在放缓。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台湾经第三地对大陆转投资正在加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刘雪琴研究员指出,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特点明显。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是闻名于世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按这三地实际投资金额的70%估算,台商转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53亿美元,远远超过按注册地统计的台资金额。加上按注册地统计的实际台资金额33.8亿美元,台商实际投资金额高达87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境外投资使用金额16%,居境外投资的第二位。以台资实际投资金额为基本依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台商大陆投资模式正在起变化,一是投资产业多元化。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台商投资前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7.6亿美元),房地产业(1.96亿美元),农、林、牧、渔业(1.36亿美元)。刘雪琴研究员介绍,投资产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现在高科技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商务部5月底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去年出口额前200家企业中,台商就占28家,多数为IT企业,而且榜上前三名都是台商。台商投资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势头超过珠三角,并出现逐渐北移的趋势。按实际使用台资统计,2003年东部沿海省市合计吸收台资20.3亿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86.7%。中西部内陆省市合计吸收台资4.5亿美元,占总额的13.3%。2003年,台商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其中对珠三角的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0.2%,长三角同比下降2.4%。  相似文献   

2.
看好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在《鼓励台商同胞投资的规定》及《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激励和保护下,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蔚然成风。截止到1995年底,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31780个,协议金额累计293.90亿美元。台商投资居祖国大陆吸收外商投资的第二位(香港居第一位)。1995年在中国,台商投资项目4778个,协议金额57.7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金额30.04亿美元。与1994年相比,投资件数  相似文献   

3.
从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以来,短短十几年间,这个苏南小城已成为中国大陆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截至2006年末,有台资企业2200多家,合同外资130亿美元,到账台资65亿美元,占大陆总数的九分之一,江苏全省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截至去年底,江苏省扬州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4个,合同台资33.1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6.1亿美元。扬州市已成为台商在江苏投资的又一个聚集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基于自身的人文和区位优势,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但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大陆利用台湾的外资出现了下滑态势。根据江苏省发改委的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江苏省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7个,同比下降7.1%;实际利用台资32.4亿美元,同比下降3.8%,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加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进一步拓展两岸商标品牌交流与合作的空间,11月6日,首届海峡两岸商标品牌论坛在厦门开幕。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台湾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等到会致辞。据统计,到2005年底,台商赴大陆投资项目达68000个。两岸贸易总额达912亿美元。今年1至6月,大陆批准台资项目1743项,两岸间接贸易达502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95.7亿美元,大陆对台进口406.3亿美元。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李东生指出,各级工商部门重视维护台商在大陆…  相似文献   

7.
<正> 一、当前两岸企业合作的特点与绩效 从1988年以来,台湾厂商到大陆投资设厂或合资办厂的势头持续不衰,两岸企业合作呈现空前兴旺景象,其特点是: (一)投资迅速增长,投资区位多在大陆沿海 按照大陆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1991年台商在大陆实际投资4.7亿美元,1992年实投10.5亿美元,1993年实投31.4亿美  相似文献   

8.
台商在大陆投资办企业已达4200家,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的需要,一方面从行政管理,政策和法规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台商去东南亚,东欧等地投资,当前引进台资机遇与竞争并存,应建立健全适应台商投资的管理体制,将“多头管理”变为“单一管理”,做好对台商的地域,项目质量,产业等的投资导向;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解决配套政策的稳定的健全法律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开办新台币金属业务,准台资或合资银行在台商投资重点地区设分支机构,受善处理涉台经济案件,维护台离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投资     
《大经贸》2002,(3)
台商兴起第三波大陆投资热从1995年至2001年七年间,两岸贸易额累计就达1635.5亿美元,实际吸收台资211.1亿美元。去年两岸贸易总额为323亿美元,司比增长近6%,其中大陆向台湾出口50亿美元,自台进口273亿美元,目前台湾已成为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  相似文献   

10.
周明伟 《国际贸易》1996,(12):48-50
从1987年以来台资在大陆和东 南亚投资的变化来看,可以发现,台资在大陆和东南亚的投资金额基本上是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台资在东南亚投资较多,势必会相应影响到台资在大陆的投资,反之亦然。 相同点 1.投资金额庞大,均占有重要地位。截止1995年底,台商在大陆协议投资金额高达300亿美元,列大陆吸引境外资金的第二位,仅次于香港;台资在东盟六国(不含文莱)的投资总额亦达280亿美元,累积投资额分列越南吸引外资的第一位,马来西亚的第二位,泰国、菲律宾的第四位,印尼的第七位。  相似文献   

11.
1990年,江苏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昆山落户。2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裂变”为3783家,总投资金额达442.5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4家台资企业,利用台资总额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1/4、全国的1/9。在台湾对大陆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估中,昆山连续两年蝉联“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首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闽台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台湾已成为福建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七大出口市场。2007年底,福建省对台贸易额达69.01亿美元,其中,出口10.79亿美元,进口58.22亿美元,对台贸易逆差达到47.43亿美元之多,福建的台商投资也位居大陆前列。但闽台金融合作步伐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法有效地为中小台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已成为福建吸引台资以及发展对台贸易的一大瓶颈,这势必影响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自大陆改革开放以来,虽历经台湾当局百般阻挠,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额却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按实际利用台资计算,台商在大陆投资额从1989年的1.54亿美元增至2004年实际投资金额30多亿美元,占到了当年台湾对外投资额的91.7%.目前,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第五大外资来源地.伴随着两岸投资额的级数递增,两岸经贸关系也在迅猛发展,两岸贸易额从1989年的34.84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784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到2004年已达648亿美元,大陆占台湾出口的比重已达37.2%,毫无疑问,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一、台商对大陆投资概况从1979年台商对大陆进行投资以来,其在大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投资不到2000万美元,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2.发展阶段(1988-1991),此期间大量台湾同胞以探亲、旅游为名,在其亲友帮助下开展在祖国大陆的投资活动。而大陆的优惠政策则进一步促进了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意愿。至1991年底,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有3815个,协议投资金额累  相似文献   

15.
盐城作为江苏沿海的重要区域,多年来,积极实施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惠及广大台胞和台资企业的政策措施,致力于打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努力拓展对台经济交往合作渠道,依法维护台商和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台经济工作稳步发展。自1989年兴办第一家台资企业,至2008年底,该市已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640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1.62%,协议利用台资11.07美元,占全市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14.74%。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经过2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互补互利、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格局。两岸贸易额从1979年的0.77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57亿美元,20年间,两岸贸易总额已超过1600亿美元。截至1999年底,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43945个,合同金额446.7亿美元,实际投资240亿美元,占大陆引进外商投资总额的7.8%。目前,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台商最理想的投资地区,台湾则成为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00年,随着世界和亚太地区经济景气的强劲回升,特别是两岸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海峡两岸经贸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工商行政管理》2012,(2):62-64
2011年1月1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正式实施,标志着两岸经贸往来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掀起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又一高潮。在上海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从上海市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数据人手,通过分析台商投资企业在上海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利用台资工作的建议,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我市继续发挥各种优势,积极有效地开展吸收外资特别是吸收台资的工作,加强外资投向引导,鼓励发展生产型、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创汇型项目,千万美元以上的利用外资重点项目有实质性的进展,全年来福州市考察投资环境,洽谈项目的港、澳、侨、台、外商达5500多人次,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合同233顶,总投资43825万美元,协议外资27370万美元,实际到资1019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占全市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3%,产品出口1.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外税收入2.4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吸收外国商人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举措之一。据统计,1979—1989年的十年间,我国共批准建立外商投资企业21781家,协议外资金额377.6亿美元,实际投入154亿美元。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势头不减,1—4月份,全国批准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1610家。作为我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入世对粤台经济关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两岸即将入世和台商新一轮大陆投资热的到来,广东虽然仍将继续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因入世后大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广东在招商引资力度、投资管理体制、海关报关程序和社会治安环境等投资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广东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引进台资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不少原来在广东投资的台商也纷纷转移到上海、江苏等地投资,新世纪广东引进台资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