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加强利率管理是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规范利率市场行为,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进一步加强了辖内利率管理工作:一是运用现代化手段确保利率政策传导的畅通,采用网络传输,以确保各项利率政策和利率调整、变动信号及时、准确传递到基层单位和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3.
4.
5.
6.
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差别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放宽。继2004年1月1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相似文献
7.
9.
10.
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研究和防范利率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着巨大的利率风险,但防范意识却非常淡薄,金融的严格管制也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面前处于非常劝的地位。近期由于商业银行的负趋于短期化,其所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前几年相对较小,但仍不能排队利率风险的存在。为此,中央银行应采取积极措施,为商业银行主动防范利率风险创造条件;商业银行也应改变消极对待利率风险的态度,积极研究和防范生产率风险。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确定,从2003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至1.62%。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问题巳迫在眉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五年保护期后,国有银行将全部真正地商业化、市场化,为迎新这一挑战,我们必须及早着手准备,扬长避短,在探索中改革。五年后,我们将以成熟而又更加完善的利率体制与世界银行竞争。 相似文献
13.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空间,但利率上浮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突出;银行、企业还未充分利用贷款计结息方式放开这一政策;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运用效率,活跃货币市场,但对增加农信社资金运用的作用有限。本文分析了2003年底以来人民银行推出的几项利率改革措施的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在我国,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按照合约经济理论的解释,信用风险生成于三个合约:一是银行与企业的合约,二是银行与储户的合约,三是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合约.其中,银行与企业的合约构成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合约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企借贷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企双方的交易成本.要降低这种不确定因素,减少交易成本,就应建立恰当合理的银企交易模式,才能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内控机制不完善、国内资本有效配置机制尚未建立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调控能力有待提高等原因,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比较缓慢.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已经较高,如各类债券利率、部分贷款利率以及大额存款利率事实上已经完全市场化.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的变动也将越来越频繁,商业银行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利率风险.相应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经营业绩,从而反过来影响着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