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对国际“热钱”流入的策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形成一定的利差空间,给国际“热钱”有机可趁,致使大量国际“热钱”不断流人中国,伺机兴风作浪,投机套利。无疑这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对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热钱”流人问题,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警惕。对流人中国的国际“热钱”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制定正确的治理策略,应对国际“热钱”的挑战。这对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热钱":中国一个必须正视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形成一定的利差空间,给国际"热钱"有机可乘,致使大量国际"热钱"不断流入中国,伺机兴风作浪,投机套利.无疑这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对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热钱"流入问题,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警惕.要对流入中国的国际"热钱"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制定正确的治理策略,应对国际"热钱"的挑战.这对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11,(7):18-18
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16日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0》披露,我国有“热钱”违规流入现象但尚未成规模集中流入,“热钱”通常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散渗透,尚未发现国际“金融大鳄”大规模流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良好的经济形势,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热钱流入中国,这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复苏和宏观政策的有效运行都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该文首先从国际热钱的特点、流入中国的途径、流入中国的原因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热钱流入的情况,然后指出了国际热钱对中国经济的造成的影响,最后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热线中国     
当中国经济高烧不退,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之时,国际游资(hot money,又直译作“热钱”)像潮水般涌来,而国内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游资也蠢蠢欲动,一时间“热钱”躁动,伺机犯难,中国经济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中美利差的扩大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愈发强烈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流入我国境内。鉴于热钱对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破坏性,该文主要借鉴国际热钱管理的经验,探讨如何实行热钱的监管,防止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销售与管理》2008,(7):72-74
因为十多年前那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热钱”问题便成为事关中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题中之义。近期在越南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货币大量贬值等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热钱流入问题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国际热钱是以短期投机来实现保值、增值或纯粹追逐高额利润的国际流动资本。近年来,大规模热钱迅速流入中国,呈现出速度快、渠道多等特征,其无法规避的投机性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我国目前的监管措施远远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监管和控制国际热钱流入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热钱是以短期投机来实现保值、增值或纯粹追逐高额利润的国际流动资本.近年来,大规模热钱迅速流入中国,呈现出速度快、渠道多等特征,其无法规避的投机性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我国目前的监管措施远远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监管和控制国际热钱流入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商界名家》2005,(1):40-41
近期海内外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谈得纷纷扬扬。中国外汇储备由10年前的21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底4033亿美元,升幅近20倍;而到2004年9月底,更进一步增A5145亿美元,海外金融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热钱”不断流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热钱的定义、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入境后热钱的去向以及热钱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提出国家金融审计应当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大对热钱的审计力度,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注中国经济的海外金融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对直接投资的需求量大得惊人,因此急欲在中国这片被作国际金融业“东方的西大荒”先期垦荒,以求占领阵地,等待日后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暴发性增长,在外汇储备增量中,有相当大部分不能够被正常的贸易顺差和实际吸引的国际直接投资所解释,这通常被认为是“热钱”的流入。本文利用世界银行使用的残差法分析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与“热钱”流入之间关系紧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国际“热钱”涌入中国经济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中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进行汇率投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贷币政策的效能、中国楼市居高不下、消费物价指数升高,通贷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等等。面对此情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对策,化解国际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李波 《商》2014,(6):147-147
我国自1996年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成为我国外汇体质改革的终极目标。当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十分突出,中国能否通过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来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然而,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尚未进行提升实体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来消除经济疲软。在面对政府债台高筑和国债发行困难的情况下,全球主要经济体只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稳定金融系统。伴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传统的货币政策遭遇“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主要选择。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引起的热钱流动的冲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把中国变成国际流动热钱的泄洪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9日称,国际短期投机资本(人称“热钱”)目前涌入中国的规模并没有人们推测的那么大。该发言人认为,单纯根据上半年外贸顺差4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03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加601亿美元,而简单推测有250亿美元的“热钱”流  相似文献   

17.
曹垂龙 《江苏商论》2007,(5):147-149
实践证明,处于金融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会冲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从1994年~汇改前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外汇占款和国际游资增量及其占基础货币增量的比重等指标的变化来看,新汇制的弹性仍然不足以有效地改善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有效性。本文还根据2005年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的新情况,对游资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提出用“实际非FDI资本流入量”对国际热钱加以测算。  相似文献   

18.
概念解读“池子论”是指通过构造一个资产池来管理流人中国的热钱,通过总量调控对冲热钱,把短期投机性资金都放进一个“池子”,待其撤退时再将其从“池子”里放出,以避免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 池子释疑“池子论”于去年年底由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财新峰会上首次提出,股市、债市、楼市和国际板一度被解读为可圈热钱的“池子”。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池子”是一种政策组合,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外汇结汇管理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调控工具。之后,周小川在北大演讲时解释典型的“池子”就是外汇储备,其中一部分保证进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外资企业投资分红使用,剩余部分则是让热钱进入,然后进行百分之百的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05,(4):50-55
2003年上海商品房成交额中的20%来自国内热钱。2004年宏观调控后,国内热钱的活动有所收敛,但海91、热钱的涌人变本加厉。估计进入中国的海外热钱中,有10%即80亿美元到了上海,占上海商品房成交额的40%以上。与此同时,在上海日益提升的世界金融中心级的气派和成本面前,制造业相继出走,上海引资额也落后于周边的苏州。现在,上海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少,要么横下一条心干金融,要么就更加谦恭地加入到人才大战、引资大战中,早日完成制造业的大升级。  相似文献   

20.
小议热钱     
王魁 《致富时代》2011,(8):85-86
近年来,国际热钱以各种隐蔽方式不断流入国内资本市场。今年二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检测报告》中显示,2003-2010年,热钱合计净流入近3000亿美元,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热钱的流入,对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和一定的冲击,对热钱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是每个成熟市场不可避免的课题。该文从热钱的概念、特征、流入原因、渠道、危害性、防范等几个方面来讲述热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