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代理权争夺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上有别于企业并构的另一种控制权转移方式.它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公司股东财富的增加,公司长期价值的提高。本文拟对代理权争夺的特点和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丹洁 《现代商业》2014,(3):135-136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一直普遍存在着几个的根深蒂固的问题,股权集中度过高、股权制衡度偏低、大股东控制着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市场的难以形成、小股东地位的缺失、大股东对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等等,本文以我国深圳交易所上市的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对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刻画,回答了诸如大股东手中的控制权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其他股东对于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有着怎样的影响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丘文越 《现代商业》2022,(10):155-159
近年来,企业控制权争夺现象频频发生,在资本市场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文以中创环保控制权争夺事件为例,分析控制权争夺对公司治理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发现长达4年的控制权争夺导致中创环保的股价持续走低,企业价值下降,损害股东利益.中创环保控制权争夺经历了不同类型股东的争夺,丰富了控制权争夺现象的认识,为其它企业提供启...  相似文献   

4.
《商》2015,(13)
在我国,大股东占有绝大数股份,拥有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们利用这些控制权直接或间接的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且这种侵害方式有许多种。如直接占用资金、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阻碍了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大股东侵害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来规范大股东的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5.
ST兴业控股与控制权争夺战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ST兴业控股权与控制权争夺战的透析,可以看到控制权争夺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公司价值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反思董事会功能、监事会、控制人市场等方面,以完善我国控制权市场。  相似文献   

6.
邱龙广 《商场现代化》2006,53(25):275-277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我国公司中大股东与小股东存在利益冲突。大股东更多地采取分离收益权和控制权(投票权)的做法来获得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分析发现大股东在企业内的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度越大,控制权越大,选择私有收益越大而总体收益相对较差的投资项目的激励越大。企业这种投资行为的结果是降低了企业的价值,从而也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角雪岭 《商业时代》2007,(16):49-51
公司控制权实质上是将各项权能界定给不同经济主体而形成的控制权配置,以及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及行为确定相应的规则,由此实现公司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权分别配置给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三个层面。在实践中,控制权配置背离了“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应”的理论原则,出现了经理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两种模式,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以及公司现金持有三大理论,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进而分析了控制权私利与公司现金持有的关系,指出我国不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助长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和壕沟抵御效应,导致公司现金持有价值被市场低估.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及相应的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国美控制权之争分析国美公司治理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辉 《中国市场》2010,(40):36-36
本文从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出发,应用公司治理理论对控制权争夺的深层原因做了分析,揭示了控制权争夺源于公司治理缺陷,只有改进公司治理缺陷才能避免股东与管理层罕见的控制权争夺。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12.
以企业的投资效率为研究视角,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的投资角色主要表现为“治理”,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细分后发现,网络权力高的非控股股东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并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主要通过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投资机会的控制来缓解投资不足,从而提升投资效率;在企业股权融资风险较高、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时,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突出。以上结论不仅丰富了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认知,对投资者和监管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Business History》2012,54(4):543-564
Because ownership was already more divorced from control in the largest stock market of 1911 (London) than in the largest stock market of 1995 (New York),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economy, for good or ill, could have been considerable.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quoted companies with capital of £1 million or more,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is separation did not generally operate against shareholders' interests, despite the very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agency problems. More directors were apparently preferable to fewer over a considerable range, as far as their influence on company share price and return on equity was concerned: company directors were not simply ornamental. A greater number of shareholders was more in shareholders' interest than a smaller, despite the enhanced difficulties of coordinating shareholder ‘voice’. A larger share of votes controlled by the board combined with greater board share ownership was also on average consistent with a greater return on equity. Corporate governance thus appears to have been well adapted to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Edwardian company capital market. Hence the reduction in the cost of capital for such a large proportion of British business conferred a substantial advantage on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通常会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进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本文认为现金股利发放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不能对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现金进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许敏  鲁爱雪  李瑞 《商业研究》2005,73(19):180-183
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控制权配置,从而使我国的控制权市场较主流理论中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意义弱化了,我国控制权市场更多的表现为控制权增值的场所,控制权转移过程中成交价格与净资产值相比的溢价(或折价)即控制权溢价(或折价)反映了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对未来从控制权中获取私人收益的预期,因此,影响控制权溢价的因素是影响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预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多数决机制下 ,小股东总是处于弱势地位 ,其利益时常会受到侵害。因此 ,公司法应针对小股东的利益保护给予法律的特别规定 ,建立起完整的保护机制 ,防止股东或董事会滥用资本多数决造成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使公司制度在中国得以顺利发展。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股东和董事会遵循诚信原则 ,实行积累投票制 ,股东行使代位诉讼权等。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examines how share pledging behavior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ffects the corporate payout policy using the unique setting of Chinese market from 2008 to 2015.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 cash dividend payments for firms with shares pledged by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relative to those without shares pledged, and the effect is stronger for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non-SOEs), firms with mor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pledged shares with more magnitude, frequencies and maturity. Over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duced by the share pledging activity,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can obtain private benefits without considering benefits of outside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2004年底在深市和沪市上市交易的238家民营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层层追溯控制链辨认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股东,考察了最终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及其偏离的程度,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的集中程度较高,并且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存在着偏离。最终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History》2012,54(4):569-593
We describe the legal rules underly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in Germany during the 1870s as well as the rules of governance fixed in corporate charters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202 charters for the year 1872. Governance standards were – on average – below the legal default. In particular, voting rights as well as monitoring rights of shareholders were restricted. Most governance provisions did not affect the level of Tobin's Q in 1872, the change of the market-to-book ratio during 1873, and the probability of firm survival until 1880. Yet large banks having adopted a ‘one share–one vote’ provision and large banks having a governmental concession had a higher Tobin's Q, whereas the reverse holds for small banks. Moreover, the probability of firm survival was larger if small shareholders had voting rights or if shareholders could elect the supervisory board.  相似文献   

20.
论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投资者利益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市场运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实现资源和风险的优化配置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实股权结构的非均衡特征与转轨时期投资者的浮燥情结可能导致全流通后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初始状况所形成的自然垄断,大股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通过其控制权地位制造相关信息诱骗中小投资者,将使投资者的市场地位出现极度的不平衡,我国证券市场因此可能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庄股时代。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尽可能避免市场地位不对称可能对市场规范运行的破坏,强化行政监督与加强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