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作为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其环保投资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在企业的环保投资决策中,公司的治理结构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多个大股东可能会影响企业环保投资。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与企业环保投资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会抑制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同时多个大股东越多、持股比例之和越高,越不利于企业进行环保投资。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可为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与企业环保投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
3.
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重点研究了大股东之间的博弈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成员持股比例比较接近,达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时,能减小寻求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动机,可以避免一股独大,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持股计划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财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持续增加股东财富的治理目标。在中国,鉴于国有公司治理自身存在的诸多先天不足,实施管理层持股计划被赋予了更加积极的意义。本文探讨在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状态下,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计及其变化是管理层持股计划的关键环节,对公司资本成本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变化;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权资本成本均呈倒U形关系;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变化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加敏感。这表明,只有基于资本成本的变化来设计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才能够保证管理层持股计划的有效性,实现其正向效应。本文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前,股权代理成本的计量方法多种多样,国内外学者分别用不同的指标来计量。文章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法和新的计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1-200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的4385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经营业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上升(Ⅰ)、下降(Ⅱ)、再上升(Ⅲ)、再下降(Ⅳ)四个阶段,并且,Ⅲ和Ⅳ两种相反趋势的分水岭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这个点.这个点的发现对于国有股减持和引入股权制衡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就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而言,引入股权制衡对提升经营业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提出了广义股权结构的概念,分析了在广义股权结构下股东的控制意愿和控制能力因素,并以此对企业的股东进行分类。以控制权收益和“搭便车”为背景,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股权控制度安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集了2004~2005年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根据股权集中度的大小采取分段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N字型”结构。这说明在我国,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最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而股权高度集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另外,我们还发现,当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集了2004~2005年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根据股权集中度的大小采取分段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N字型"结构.这说明在我国,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最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而股权高度集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另外,我们还发现,当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企业占用任何一项资金都需要支付代价。资金通常有两个来源,通过举债获得债务资本和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财务会计中往往只确认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不确认股权资本的成本。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运用股权资本是无需花代价的。事实上,从理财的观点看,由于股东比债权人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他们会要求更高的回报,即企业运用股权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比运用债务资本的代价更大。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自200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股市中一股独大的现象,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意欲搭乘末班车,通过发放现金股利的方式获益,本文通过对投资者对现金股利偏好及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研究得出现金股利派发逐渐增加,股权分置改革与其预期目标的达成仍有一定的时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对于公司EVA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对于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与EVA具有显著负相关性;高管持股比例虽然对于EVA具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但是并不显著;行业自变量销售额总资产比例对于EVA有正的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对于股权结构和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不能仅按照传统的以会计财务指标为评价依据,应该综合考虑更多因素,从一种新的价值投资的角度重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视角,本文从企业的投资支出与股利政策角度考察了管理层薪酬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薪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投资支出;同时,管理层薪酬能够促使公司将自由现金流量以现金股利的方式返回给股东。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薪酬的提高能够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成本,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更好地发挥现金股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权集中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国在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多样,包括关联交易、公司间贷款、盈余管理、现金分红、控制权转移、股票回购,以及定向增发和配股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普遍且屡禁不止,与我国转型过程中的国企改制背景、股东间持股成本及利益实现方式的不同及弱法律制度环境等制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对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3年度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两类代理成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对代理成本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第一类代理成本与股权制衡度呈“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股权制衡度位于区间(0.70,1.92)时,第一类代理成本处于显著下降阶段;(2)第二类代理成本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的提高能够抑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资产侵占行为;(3)企业绩效与股权制衡度之间呈倒“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当股权制衡度处于区间(1.14,1.78)时,企业绩效处于上升阶段;(4)既能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又能提高企业绩效的股权制衡度的区间为(1.14,1.78),企业的目标股权制衡度应为接近1.78。 相似文献
20.
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两权分离、治理环境和终极人性质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否受治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上述治理环境与股权融资成本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是否与终极控制人性质有关。研究发现,(1)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2)治理环境本身与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且治理环境的显著改善能弱化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3)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较低,且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治理环境对股权融资成本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