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0月31日,中国甲公司和美国乙公司签定a008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出售中国产照明设备300套,货物单价为335美元,采用的价格术语为FOB中国天津,合同总价款为100500美元,采用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在凳签 订后10日内,由美国乙公司开出以中国甲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合同约定的装船期为195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2.
李璐明 《消费导刊》2012,(2):151-151
案例一:2007年2月1日,李某与甲公司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将某小区的一套房屋卖给李某。合同签订后,李某依照协议约定,交付了首付费用偶,于2007年6月入住。因该房未到约定办理登记过户时间,李某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于2007年12月1日向房屋登记机构提交了身份证明、商品房预购合同、《预告登记申请书》等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一、案例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就货物采购事宜签订了相关购销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若甲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的,每逾期一日,应按未付货款总价的千分之五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甲公司对此不持异议且承诺放弃对违约金进行任何调整”。合同签订后,乙公司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但甲公司未如期支付剩余货款。乙公司催促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甲公司支付剩余货款及约定的违约金。  相似文献   

4.
青岛某印染材料代理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3年9月23日与东营某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染料购销合同,双方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采购其所代理品牌的染料;合同总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甲公司从2003年7月起开始租赁乙公司的厂房,双方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约定租期3年,从2003年7月20日起到2006年6月20日止,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0.4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租金。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均无违约行为。2006年6月20日合同期限届满后,甲公司继续使用该厂房。在此期间,乙公司既没有提出异议也没有收取租金。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青岛某实业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因流动资金短缺,向青岛某经贸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借款22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3个月,月利息千分之十七。借款期满乙公司没有按约定偿付本金和利息,双方产生纠纷。甲公司委托律师准备起诉乙公司偿还本息。  相似文献   

7.
奚玉  何力 《光彩》2013,(10):50-51
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省时、省钱、省事的特点,因为基于双方自愿,通过仲裁解决争议有利于维持双方的商事关系.本刊特整理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案例三则,供广大经营者参考. 案例1仲裁条款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案例:2008年5月1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在上海签订运输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将甲公司一批货物由上海运至南京.运输合同同时约定:"发生争议,如双方协商未果,则由合同签署地仲裁机关仲裁解决."5月20日,甲公司的货物从上海运输,于5月23日下午抵达南京.在做卸车准备工作时,运输车辆的液压千斤顶发生故障,导致运输车辆倾斜,造成该批部分货物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8.
<正> 2002年3月,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了一份买卖麻织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01年8月底之前向乙方供货若干,乙公司在收货后按市场均价向甲方付款。同年7月中旬,甲公司得知乙公司的法人代表,因刑事犯罪被立案侦查,乙公司因涉嫌参与成品油走私而被查处,但乙公司还因重大诉讼而须承担重大赔偿责任。8月20日,甲公司致函乙公司,以乙公司上述问题为由,表示不能履行发货义务。乙公司当即提出异议。同年11月,乙公司以甲公司违约为由,提起诉讼。甲方公司在法院审理期间,提交了乙公司存在上述问题的证据,法院认为甲公司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合法正当,判决驳回了乙公司的诉讼请求。 这是一起典型的不安抗辩权案例,所谓不安抗辩权,是指负有先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逃避债务、丧失商业  相似文献   

9.
<正> 甲公司与乙公司在1995年至1998年问发生业务,但双方在买卖过程中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甲公司给乙公司送货时,预先仅在送货回单的底联上写有:"本约定如有争议,同意由发货地法院管辖"等字样,而甲公司签收并收执的一联上并没有写此字样。事后,甲公司因乙公司没有支付货款,而向其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乙公司在答辩期间内提出管辖有异议,认为双方是买卖合同关系,本案应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解决管辖权问题首先要明确本案中甲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简介2014年3月10日,甲信托公司(简称"甲公司")与乙集团公司(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信托贷款合同》,约定:甲公司同意向乙公司提供1.95亿元的贷款,可分笔发放,资金专项用于某山居项目(二期)后续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买卖合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不可忽视,即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的毁损、灭失的损失由何方当事人负担。在合同订立后,如果发生了上述风险,风险负担的规则是什么? 甲公司与乙公司亍2000年5月订立了一份面粉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在同年7月下旬将面粉运送至乙公司租用的仓库,合同  相似文献   

12.
甲公司系一家生产齿轮产品的公司。1991年10月3日,甲公司为其产品注册了“飞天”商标。1998年3月1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商标权使用许可合同,约定乙公司从合同签订之日起可以在自己生产的齿轮产品上使用甲公司的“飞天”注册商标,使用期为4年,使用费为每年25万元。之后,  相似文献   

13.
<正> 编辑同志:我单位与甲公司曾签订《医疗设备购销合同》。合同约定:1996年元月前,甲公司向我单位提供若干医疗设备,总标的额120万元。签约后我单位即预付给甲公司80万元,但甲公司未如期履约。我单位与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交涉此事。王某表示,他现在已是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合同可由乙公司继续履  相似文献   

14.
奚玉  何力 《光彩》2013,(5):40-41
案例6普通动产"一物多卖"纠纷 案例:甲有机器设备一套,于6月1日与乙签订买卖合同,约定价款20000元,7月1日交付,交付同时付款.6月5日,甲又与丙签订买卖合同,约定价款23000元,也是7月1日交付,同时付款.6月15日,甲又跟丁就该机器设备买卖事宜达成书面协议,约定价款25000元,7月1日交付,丁当场支付全部价款.7月1日,乙、丙、丁齐聚甲家,均要求甲交付设备,甲拒绝,三人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15.
一、案件基本情况 经查甲、乙两公司使用的成套设备均为委托同一家外贸公司(下称丙公司)进口.其中甲公司设备的《进口合同》由甲、丙公司与境外A公司三方共同签订,甲公司为"买方",境外A公司为"卖方",丙公司为"进口代理商";而乙公司设备的《进口合同》则由乙、丙公司与境外B公司三方签订,丙公司为"买方",境外B公司为"卖方",乙公司为"最终用户".除上述进口合同外,甲、乙两公司还作为"委托方"分别与"受托方"丙公司签订了《委托代理进口合同》,均约定"如为法定商检货物,委托方按规定办理商检和检疫".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份,中国甲进出口公司(原告、买方)与法国丙公司(卖方)按C IF术语签订总价值为1728000美元9600吨的化肥买卖合同,丙公司于6月10日收到甲公司开来的信用证后,于6月12日按合同约定向中国乙保险公司(被告)办理了投保手续,承保条件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海洋运输保险条款,单的被保险人为买方,按照合同金额的110%投保一切险(包括仓至仓条款),保险单的被保险人为买方,保险单上所载明的起运地为丙公司仓库所在里昂市,目的地为中国大连。6月15日,丙公司将货物自仓库运往港口装船的途中,因车辆倾覆翻入大海导致600吨货物受损。  相似文献   

17.
引言:案例提出的问题 某公司经工商登记的股东为自然人甲和乙,其中甲占60%,乙占40%,2008年2月1日两人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将在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乙.次日乙又与丙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股权的60%转让给丙.2008年2月5日该公司向工商部门申请股权变更登记,将公司股东由甲和乙直接变更为乙和丙.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例简介案例一:某油田公司就某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招标,甲公司和乙公司组成联合体投标。双方签订的《联合体协议书》约定,甲公司为牵头人,负责合同订立及主办、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约定联合体各成员单位按照内部职责划分,承担各自所负的责任和风险,并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联合体中标后,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国际市场》2008,(3):54-55
案情介绍 2002年7月,甲、乙、丙三人签订了一份《合资协议书》,约定由甲将其独资成立的丁公司变更为甲、乙、丙三人的合资公司,并约定了投资比例等条款。同时约定本协议在丁公司营业执照发证之日起生效,并成为办理法定股东及投资比例变更的依据。后三人将争议款项按比例存入共同认同的银行账号,并共同使用争议款项。由于种种原因,丁公司未变更为合资企业。后甲、乙、丙三人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矛盾,乙、丙以签订合资协议时丁公司未成立,且甲在签订协议后成立的公司一直为独资公司,  相似文献   

20.
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短期资金借款协议》一份,同日,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保证合同》一份,约定丙公司对乙公司的借款本金、利息等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继而,甲公司依约将1000万元以汇票方式支付乙公司。乙公司仅归还部分借款,甲公司多次向乙、丙公司催讨,均因其拒绝归还而无果。甲公司认为乙、丙公司的行为违反诚信原则,并给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故起诉至法院,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