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下,象征社会财富的蛋糕被毅然端上桌面。分好蛋糕即财富分配如何合理,此举于决策者和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分配能否通达相对公平的路径,直接关联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贫富差距已达到历来最严重的程度,不仅国家间贫富悬殊,同一国家内贫富差距也日益显著。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统计显示,财富分配不均最严重的国家是巴西。美国则是发达国家中贫富不均最严重的国家,其次是意大利和英国。全球有50 国的国民平均所得近十年来不增反减,其中大多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  相似文献   

3.
黄泽民 《沪港经济》2009,(10):18-18
不均会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产生,但不公才是社会不满情绪蔓延和高涨的真正原因。收入分配是利益分配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限制权力对资源和财富的垄断。  相似文献   

4.
财富的平衡杠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机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鸿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2):160-162
财富的不均衡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个人所得税是调节财富不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不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本文对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其改革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我们讨论贫富问题,更多的是用收入分配的概念,但我觉得现在以收入分配的概念来说明当前中国贫富问题,能解释的已经很有限.要将中国贫富问题说清楚,至少要考虑到这样四个环节:首先是当年创造财富的分配状况,其次是财富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转移,再次是个人存量财富的变化,最后是个人或群体之间的财富转移.  相似文献   

6.
世行报告:中国是全球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10年6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说: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何楠 《产权导刊》2007,(2):58-58
联合国下属的研究机构--世界经济发展研究所12月5日发布的《世界家庭财富分配报告》显示,世界财富的分布极不平衡,世界财富的一半由全球2%的成年人占有.严重的贫富不均是许多国家的通病,而中国10%最富有的成年人占据41 4%的财富,相对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尚无文献专门分析日本基尼系数。国际上研究日本基尼系数的代表性机构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经合组织(OECD),但其数据差距较大。按OECD数据,包括日本在内的OECD国家初次分配基尼系数均值超过了0.4的警戒线,而日本更是超过了OECD国家均值。日本再分配基尼系数虽然低于0.4,但再分配政策效能在OECD国家中并不领先。可见,日本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公平神话"并不完全属实。尽管如此,日本政府坚持公布基尼系数,努力完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以改进基尼系数的透明政策仍值得学习。当然,这些政策安排直接导致了财政的沉重负担,为此,日本尝试对"双轨制"养老金制度实行合并一体化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财经速览     
《开放潮》2001,(3)
数据 中国成为国际滥用反倾销最大受害者:到2000年底.中国出口商品遭受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起诉,总计达到四百一十二起,涉案金额数百亿美元。其中欧盟九十起:美国七十八起:印度后来居上,对华反倾销达到三十八起,居第三: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对华反倾销起诉均超过二十起。 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基尼系数为0.458,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中国4万个城镇居民家据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20%的高收入者拥有相当于42.5%的财富。近几年,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0.
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社会的财富增长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产品,这种业务是帮客户有效地将财富进行分配和投资的一种财务策划。当人们手中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所关心的就不仅仅是消费了,而更关心的是如何有效地将手中的财富进行分配和投资。由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居民希望自己的资产有个好的理财顾问,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财富状况究竟如何?收入分配公平与收入分配平等是一个概念吗?我国是否需要建立财富统计?且看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许林海 《辽宁经济》2010,(10):40-40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创造并用于分配的价值总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偏斜,政府和企业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因此,财富越来越向国家转移和集中,而居民消费倾向和民间投资能力下降。这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不利于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收入分配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向国家和企业倾斜,这种倾斜使得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投资推动,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今人曰:"经济学不只要研究总产出水平,而且还要研究有关资源如何配置和财富分配的广泛程度."由此可见,收入差距问题是古今中外共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旨在考察当代中国收入差距现状,并对其做深刻的元哲学思考,以便有效规避当下收入差距困境,顺利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古有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有政府限薪令(《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2014)。可见,财富分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国家、社会安定,影响企业价值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观点,自2014年中央政府推进薪酬改革政策以来,2015年由中央直接任命的企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除外)年薪立刻下降,最高薪酬跌幅达68%。那么,在我国国企和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和普通员工薪酬是否影响企业价值,两者差距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如何,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反避税的角度谈我国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特区经济》2010,(6):119-120
目前我国的两极分化趋势加剧,作为调节财富分配不均的现有的个人所得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因此,具有缓解贫富差距的遗产税的开征与否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纳税人避税手段多种多样,严重损害着我们国家的税收利益。为了使遗产税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我们在遗产税的制度设计上就必须强调反避税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白益民  王维 《环球财经》2010,(6):110-111
作为中国近邻,日本产业布局能力为全球瞩目。《环球财经》在2010年3月刊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劳动最光荣,我们认为,实体经济的劳动是保持财富创造力的根本,而以货币、信用、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所构成的虚拟经济分配系统,以及通过战争、掠夺、欺诈、殖民所形成的暴力分配系统,则使国家财富创造力受到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17.
《山东建设》2005,(23):20-20
《东方早报》日前刊登特约评论员易宪容的文章说,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11日表示,只有在对个人信息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实施遗产税,但是中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尚有困难,相关信息很不完善,所以不准备开征遗产税。一般来说,财富分配的集中被认为是造成所得分配不均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财产税(遗产税是其中一种)的征收可减少财富的集中。但实际上,从世界各国对财产转移税(遗产及赠与税)征收的情况来看,遗产税的社会意义往往大于财政的意义。如美国,1996年财产转移税征收仅占美国联邦政府总税收收入的1.1%;  相似文献   

18.
杨林  郝瀚 《山东经济》2013,(2):109-113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拓展财政的覆盖范围是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职能的重新定位,这也为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公共财政的相关理论,收入分配不仅是资源、财富的分配,更是公共物品和服务均享权利、竞争机会、决策参与机会等的公平分配。基于此,针对公共服务享有程度不均、行业垄断、决策参与机制匮乏等现实,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与收入分配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发挥慈善救助等第三次分配的公平作用成为当前我国完善收入公平分配的实现机制、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客观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财富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人的主体实践性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创造财富的目的是实现财富增长以及人的自由和独立;财富既是生产力的载体,也是生产关系的载体。财富生产和财富权力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财富关系。社会“内卷化”的矛盾根源在于宏观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循环体系下行,不足以支撑微观财富权力的无限膨胀。社会“内卷化”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已经演变为以财富消费为核心,表现财富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要解决社会“内卷化”问题,需沿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包括树立马克思人本财富观;调节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关系;建立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扩大公共财富规模,建立公共财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之工程学与经济伦理学是经济学两个根源的观点出发,分析这两个根源的哲学基础和相互关系及其在现实中对中国财富分配的影响,提出中国改革的两个瓶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